儿科早期预警系统评分
评价患者入院和存在临床死亡风险的有效工具。MEWS能够
用于对急诊患者的快速临床评估,将危重症或潜在危重症患者
识别出来,提高急诊救治的成功率,同时能合理分流患者。同
样,在国内儿童医院的急诊中尚未真正开展PEWS,且标准化预
检分诊制(triage system)也仅在个别单位开展,大部分仍停留在
理论层面。 4.3 陪同检查(陪检)与转运
陪检与转运工作也是急诊和
ICU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陪检工作不仅是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更是对危重症患者的一种监护、及时反应。由于急重患者病情 相对复杂,变化较快,而医护人员相对不足,多数陪检与转运工 作由护工和护理人员完成,可能导致转运途中观察处置不及时、 不正确,形成医疗隐患,使得陪检与转运成了急重工作中的薄弱 环节。曹福媛Ⅲo的研究将MEWS在5分以下患者定为病情轻 微,予一般急诊护理,由护理实习生或专职支助人员陪检转运; 评分5—8分患者定为病情危重,予优先处置,急诊治疗期间护 理关注度明显增强(相当于一级护理),由3年内低年资护士全 程陪检转运;评分9分及9分以上,死亡危险性明显增加,立即 进行救治,由当班医师和3—5年资护士携抢救药品及便携式抢 救仪器设备全程陪检转运,并追踪去向及病情转归。研究显示 MEWS在5分及5分以上,危重症患者的比例明显增加,与5分 以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EWS可短时间、花费少、方便 地得到量化的数据,有助于首诊医师或陪检护士快速对患者病 情进行判断,对可能变化的情况进行预估。有助于合理调配使 用有限的人力、医疗资源,对危重患者尽早干预,降低病死率、致 残率,规避医疗风险。 4.4普通病房、留观病房成人、儿童普通病房和留观病房有 着大量潜在的危重症患者,及早将他们识别,并转入ICU,将有 效降低此类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降低医疗风险。目前国内 的普通病房、留观病房专科化趋势明显,各专业对急危重病的认 识并不十分清晰;白天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不同层次 的医师同时在岗,能尽快对危重症患者做出快速反应,但中夜班 (17:00至次日8:00)多由年资较低的医护人员担任值班工 作,对危重症或潜在危重症患者的判别、处理能力相对欠缺,容 易导致意外事件发生,发生医疗纠纷。Gardner—Thorpe等¨驯对 外科病房334例患者进行调查时发现,MEWS分值/>4分预测 入住ICU或高依赖病房(HDU)的概率敏感性达75%,特异性达 83%。Pittardll引研究表明,与引进EWS并提供扩展重症监护服 务之前相比,3个外科病房中意料外入住ICU病例数及入住 ICU后患者的病死率均明显降低,平均住院日也从7.4 d降至 4.8 d,而其他病房则无类似变化。EWS是标准化和量化的指 标,对于医护人员,特别是低年资人员快速识别出潜在危重症患 者有重要意义,可以避免临床医师以自身的临床经验来评估及 处理患者的情况。对于住院的潜在危重症患者监测动态意义更 大,而某个时点的数据意义并不大,并不能很好地反映患者真正 的情况及可能的发展趋势。所以EWS需要动态的、连续的监 测,并与患者基础水平相比较,才有可能从整体评估患者,了解 其变化趋势,做出正确的反应及干预。这也是EWS的意义所 在,并不是纯粹的一串数字,是通过数字的变化来反映患者情 况,给医护以预警。仅监测是远远不足够的,监测不能替代医护 人员对患者的临床观察治疗,监测不同于治疗,也不能代替治 疗。 4.5判断患者预后应用MEWS可以反映患者的住院率、ICU 住院率及病死率,预测预后,MEWS分数越高,患者病情越重,收 治ICU和专科病房的概率越大,病死率越高。林良友和林海 燕"1的研究显示MEWS 5分以上,危重病患者的比例明显增 加,与5分以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WS 5分 以上,对危重病患者(需收治ICU抢救或专科病房或死亡)鉴别 的灵敏度为95.9%,特异度为85.2%。MEWS 10分以上患者 病死率明显升高。冯品业等旧叫对1035例60岁以上非创伤性
现象”。在如此众多的患者中如何快速识别危重症或潜在危重
症患者,仅凭急诊医师的临床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容易导
致误诊、漏诊及意外事件的发生,而EWS对于患者的评判均是
客观指标,且数据方便易得,可避免临床医师以自身的临床经
验来评估及处理患者的情况‘1…。李燕|1纠应用MEWS对急诊内
科19 810例患者进行评分,据此安排就诊先后顺序,并根据病
应增加。MEWS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病情越重,收入重症监护病 房(ICU)和专科病房的概率越大,病死率越高。国内外的众多 研究,如Armagan等M1分别在英国和土耳其的研究以及国内孟 新科等‘7剖的研究均显示5分是MEWS鉴别患者严重程度的最 佳临界点。在MEWS分值<5分的患者中,大多数不需住院治 疗,而I>5分的患者病情恶化风险增大,有潜在危重症风险和需 入住专科病房甚至ICU的风险增大。特别是MEWS分值>t9分 者死亡风险明显增加,需入住ICU接受治疗。由于EWS的应用 非常广泛,在用于不同的方面时,所采用的界限值可能有所不 同。
屯堡塞旦』L叠!堕鏖盘查!!!!生!旦箜垫鲞篁!!塑璺!虫』垒££!垦!也堡!!坐!!!P!!!!竺!Q!!!!!!:垫!塑!:18
·1361·
·专家论坛·
儿科早期预警系统评分
陆国平,程晔
【摘要】早期预警评分由一些简单的物理评分系统构成,可方便、快捷地从床旁得到数据。可应用于院 前急救、急诊、转运及普通病房,有效地帮助临床医护人员快速识别危重症或潜在危重症患者。目前儿科尚未 真正开展,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预警系统评分;临床应用;JL童
无论在急诊室或留观/普通病房中,很多患者,特别是儿科 患者的病情转变存在较多不可预知性,随时可能变化或进展。 因此,早期将危重症或病情可能恶化的患者识别出来,尽早分 流,及时干预十分必要。但目前多数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对就诊 患者病情的危急程度判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主观经验及 直觉,导致无法正确识别、及时处理危重症/潜在危重症患者,产 生医疗隐患,甚至纠纷。因此,临床工作中需要用一些客观的评 判标准来早期预警医护工作者,及时发现危重症/潜在危重症 的存在。目前已有多种评估方法应用于l临床,国内外常用的有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简化急性生理参数评分 (SASP)、死亡概率模型(MPM)等。但这些评分系统检测项目 众多,花费时间较长,难以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和干预,且几乎 不适用于儿童患者。早期预警评分(early warning score,EWS) 是分级反应治疗策略(graded response strategies)应用中的重要 工具‘“,由一些简单的物理评分系统构成,可方便、快捷地从床 旁得到数据,随时警示临床医护人员。在国外预警和监测急诊
情危重程度(以EWS分值/>5分为界点)实施必要的处置。将
MEWS与病情转归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提示应用MEWS可使
医护人员能有重点、分层次地对患者进行分诊,合理安排就诊
顺序,能有效缓解“急诊科拥堵现象”。Burch等¨6‘调查了某医
院的790例急诊患者的生理指标数据后发现,患者人院率和病
死率随MEWS分值升高而升高,并认为MEWS是快速、有效地
制度,做到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儿童院前急救领域进行量化客观判断
PEWS存在的现状或许较成人更不理想,几乎没有单位实施这
样的评估策略。
4.2急诊 目前国内综合性医院,特别是三级甲等医院,因医
疗资源和人员的不均匀分配,急诊分诊就诊制度欠缺科拥堵
3 PEWS 在儿科临床工作中,儿童的评分系统相对成人来说种类偏
少,且过于复杂,无完善、快捷的评分系统用于快速识别危重症
万方数据
.1362.
屯堡塞旦!!盟!堕盎室查!竺!!生!旦筮垫鲞筮!!塑垦!垫!垒2P!业!!!尘坐!!!P!!里!!!!!!!!!!!:垫!堕!:18
或潜在危重症患儿,使得这类患儿的病死率居高不下。为改善 这种状况,Monaghan等’9。叫分别提出了PEWS。Hunt等…’研究 显示将PEWS应用于I临床后,可快速识别危重症患儿,及早干 预,降低患儿病死率。但在国内尚未见相关文献显示已有医疗 机构开展PEWS。
4 EWS的应用
4.1 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的最前沿阵地,院前急救 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患者的预后。目前国内的院前急救工作
还很不到位。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还有所欠缺,很
难又快又准确地对一名危重症或可疑危重症患者进行合理预
判,可能导致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或转运时机,严重影响预后甚
至生命,而且容易造成医疗纠纷。陈锐等【121研究了使用EWS
DOI:10.3760/cma.j.issn.2095—428X.2013.18.001 作者单位:20110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症医学科
can等H o提出的儿童EWS(paediatric early warning system,
PEWS),采用心率、收缩压、脉搏、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CRT)、
室或留彬普通病房的危重症/潜在危重症患者广泛应用,而国
内仍然处于几乎空白的状态。
1什么是EWS 分级反应治疗策略最初由英国的一些机构发起创建,包括
卫生部、国家病人安全局、国家健康与临床研究所旧1。20世纪 90年代,英国“风险患者应急小组”建立了EWS。2001年英国 国家医疗服务系统(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将EWS正式规 定为医疗机构评估病情的一种方法。之后,英国重症监护协会 和伦敦皇家医学院推荐其用于评估综合病房患者病情风险。 EWS主要是针对患者重要体征的物理状态进行动态监测,记录 变化情况,核心的检测项目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体温、意 识状况,见表1。英国诺福克与诺里奇大学医院经过临床实践 后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从而形成了改良的EWS(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见表2。之后,在核心监测指标的 基础上不断有新的EWS版本出现,形成了EWS系统(early warning score system,EWSS)。该系统包括(1)Goldhill等¨1报道 的危险患者评分(patient—at·risk score,PAR),相对于MEWS增 加了尿量和经皮氧饱和度(SpO,)的测定,并对部分测定指标的 界限值进行了调整。(2)英国里兹大学教学医院在2001年提 出里兹EWS(Leeds EWS),即采用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 SpO,、4 h尿量、意识水平、呼吸支持治疗等7项指标。(3)D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