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甜味剂行业发展状况研究(2017年-2022年)目录一、国内食品添加剂行业发展状况 (4)二、食品添加剂行业细分 (6)三、甜味剂行业概述 (6)(一)行业简介 (6)(二)行业分析 (6)(三)市场规模 (7)四、各品类甜味剂详细介绍 (9)(一)糖精(邻苯甲酰磺酰亚胺) (9)(二)甜蜜素 (12)(三)阿斯巴甜 (13)(四)安赛蜜 (13)(五)三氯蔗糖(TGS) (14)五、甜味剂代表性上市公司--金禾实业(002597.SZ) (17)(一)安赛蜜量价齐升,三氯蔗糖新产品冲击市场,发展潜力大 (17)1/ 27(二)甲、乙基麦芽酚有望形成寡头垄断,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18)(三)基础化工产品轻装上阵,充分发挥产业协同效应 (18)(四)财务可观,各指标增幅明显 (19)(五)技术与工艺 (19)六、甜菊糖行业分析 (20)(一)行业管理体制 (20)(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食品法、食品添加剂、甜菊行业标准等) (20)(三)甜菊糖行业分析 (20)(四)甜叶菊在中国种植情况 (23)(五)国内甜菊糖主要生产厂家 (24)(六)甜菊糖行业相关风险提示 (26)七、宝莲生物(835424.OC,退市) (26)(一)主营业务 (26)(二)主要产品 (27)(三)核心技术 (27)2/ 27【摘要】甜味剂中目前食糖仍然是主流消费产品,占比高达45.13%。
人工合成高倍甜味剂最大优势在于甜价比,其中化学合成高倍甜味剂中安赛蜜和高倍甜味剂行业中,中国公司金禾实业是行业寡头,财务指标可观:2016年营食品添加剂类提取物的出口近年来增长较快,这主要源于国际需求的大幅增长,甜叶菊苷具有高甜度、低热值、易溶、味美、耐热、稳定和非发酵性、安全无毒3/ 27一、国内食品添加剂行业发展状况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色香味及防腐等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如甜味剂、食品用香料(30%)、着色剂、防腐剂等。
目前全球食品添加剂种类多达2.5万种(80%为香料),直接使用的有3000-4000种,常用的有600-1000种。
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种类、范围、用量都有明确的规定,随着工艺与科技水平的提升,对传统品种的潜在危害分析更加透彻,研发的新产品性能更加优越。
因此行业存在产品禁用及新产品替代的发展特点。
(1)我国GB2760-2011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批准使用超过2 600 种,其中食用香料1 868 种,营养强化剂200 多种,加工助剂(含酶制剂)163 种,胶姆糖基础剂55 种,其他345 种。
(2)2015年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总产量约为1050万吨。
据统计,我国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约1500家,规模以上企业800多家,销售额超过30 亿元人民币的企业约20 家,国内外上市企业有10 家左右;全行业从业人员约50 万人。
(3)据《2016-2021年食品添加剂行业市场竞争力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分析,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在品种和质量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i)由于生产技术原因,目前高档产品仍然需要大量进口。
因此开发国内急需,而日前大量依赖进口的产品是我国食品添加剂发展的重点之一;(ii)国内消费安全意识的提高,低毒产品市场的看4/ 27好,对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产品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将推动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的技术及产品的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随着食品添加剂安全水平的提高,新型安全食品添加剂将成为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现品种繁多,质量优越,价格低廉的出口战略一直是我国食品添加剂扩大国际贸易的方向。
我国食品添加剂中,食用香精香料产量逐年上升,从2012年的12.1万吨增长到2016年的14.2万吨,高倍甜味剂产量维持在12万吨左右,2016年为12.2万吨。
两者都属于附加值比较高的产品,因此毛利率较高。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浓度甜味剂生产国,超过全球产量的70%,印尼位居第二位,其次是美国和西欧。
而在消费量方面,中国同样为最大的甜味剂消费国,约占全球需求量的30%,中北美地区以及美国的消费总量仅次于中国。
而在下游应用方面,饮料约占甜味剂需求的一半左右,食物和即时型代糖占比分列第二和第三位。
目前糖业因连续减产确认、去库存逆转供需格局,促使糖价上涨。
糖业有望走出低迷状态。
5/ 27二、食品添加剂行业细分三、甜味剂行业概述(一)行业简介甜味剂产品既能提供类似于蔗糖的口感,而且安全性及稳定性高、水溶性好,价格也相对合理。
也就是说甜味剂产品相对于蔗糖的最大优势是口感类似且安全性有所保证的基础上,价格优势明显;而且部分功能性甜味剂产品不会提供热量,适合肥胖人群食用。
(二)行业分析甜味剂通常分为功能性甜味剂和糖醇类甜味剂,而蔗糖、果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等长期食用的糖类物质则不属于甜味剂。
功能性甜味剂占据甜味剂主要市场,主要包括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纽甜和甜菊糖等。
6/ 27糖醇类甜味剂目前主要以麦芽糖、木糖醇为主,无糖口香糖是木糖醇应用最广泛的领域,食品饮料中也有少量应用,甜价比限制了其应用推广。
(三)市场规模目前绝对甜度最高的是索马甜等高甜度天然甜味剂,但这类产品主要来自天然提取物,原来来源有一定限制,且提取技术相对较晚,目前绝对市场价格偏高;而低甜度天然甜味剂虽然价格较低,但是甜度较低,不适用大规模应用。
人工合成高倍甜味剂因具有较高甜度,市场价格相对合理,甜价比优势明显,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甜味剂。
据统计,全球糖类和甜味剂行业的年销售额大约为700亿美元。
其中蔗糖、甜菜糖、高果糖谷物糖浆占据了超过600亿美元的市场份额,而天然甜味剂在全球甜味剂市场所占据的份额不足0.5%。
表1 天然甜味剂原料有限Source:Wind、产业信息网表2 主要功能性甜味剂介绍7/ 27Source:Wind、产业信息网表3 不同甜味剂性能对比Source:Wind、金禾实业招股书、产业信息网8/ 272016年,我国甜味剂消费比大致如下:Source:Wind、金禾实业招股书、产业信息网四、各品类甜味剂详细介绍(一)糖精(邻苯甲酰磺酰亚胺)市场上销售的产品主要是邻苯甲酰磺酰亚胺的钠盐(糖精钠),糖精钠是有机化工合成产品,属于食品添加剂,除了在味觉上引起甜味,对人体任何营养价值。
1958年,FDA开始对食品添加剂进行管理,糖精被列入最早的675种“公认安全”(GRAS)的食品原料名单;1972年,美国FDA取消糖精“公认安全”资格(GRAS);1977年,加拿大发现大量糖精可导致雄性大鼠膀胱癌,禁用糖精,但是糖精是当时唯一合成甜味剂,FDA申请禁用糖精但失败,要求含糖精食品注明糖精可能是一种致癌物;9/ 271991年,FDA撤回禁用糖精的提议(糖精与人类癌症无直接关系),但仍然有警示标注;2000年,FDA解除糖精警示标注,其他国家禁用或限量使用;2014年,FDA再次重申糖精(Advantame)可以作为非营养性甜味剂,用于食品(不包括肉、禽产品)。
糖精钠甜度约为食糖的300-400倍,是一种无毒、无热量、价格低廉的非能量型甜味剂。
食用较多糖精会影响肠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使食欲减退。
短时间内大量食用糖精会引起血小板的减少而造成急性大出血、多脏器损害,引发恶性中毒事件。
糖精钙是另外一种商业化生产的非营养型甜味剂,呈白色结晶状粉末,甜味优于糖精钠,后苦味较小,与其他甜味剂混合使用,能提供更好的甜味刺激,主要用于调味。
糖精其他盐类:糖精铵、糖精银、糖精铜、糖精钾、糖精锂、糖精锌等。
糖精锌性能和商业化前景最好。
(糖精专家张卫民1992年研发,2000年7月获得中国发明专利证书)糖精市场:1970s,我国是最大糖精钠生产国和出口国,1990s,我国糖精钠产量高达4万吨,导致欧美反倾销,出口渠道不畅也导致国内制糖厂和蔗农受损。
1999年国家整顿糖精钠无序生产,关停多家企业,保留了苏州精细、天津北方、天津长捷、开封兴化、上海福新5家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及技术力量的糖精钠生产企业,2007年苏州精细企业从苏州外搬已停产。
至2012年,国内糖精钠年产量已回落至2万吨左右,产销顺利,压库现象消失。
目前只有美国、韩国等国家还少量生产糖精。
我国糖精为出口依赖型产品,产量的70%-80%供出口。
从国际市场看,采购糖精的大户多半是可口可乐、宝洁、高露洁10/ 27等大型跨国公司。
中国的糖精生产企业凭借规模化生产和成本优势,占据了全球糖精市场约2/3的份额,其中在欧盟市场上的占有率更超过了75%,在美国市场也曾一度占有66%的份额。
糖精生产:我国定点生产糖精的企业均采用苯酐法生产。
例如天津长捷化工有限公司是采用国际最先进的生产工艺苯酐法和最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糖精钠的专业厂家,产品远销欧亚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产品指标满足英国药典(BP98、BP2000、BP2007、BP2011)、美国药典(USP24、USP30、USP32、USP34)、欧洲版本(EP6.0)、欧洲药典(EP97)、美国食品化工药典(FCC VI,FCC IV, FCC V) 及国家食品添加剂GB中的各项标准。
该产品为菱形洁白光亮无营养型甜味,广泛用于食品、饮料、化妆品、饲料、电镀行业。
糖精应用:世界各国对糖精的用量进行了限量:美国香味和萃取物制造者协会规定,糖精最高参考用量为:软饮料72mg/kg;冷饮150mg/kg;糖果2100-2600mg/kg,焙烤食品12mg/kg。
我国糖精可以用于酱菜类、复合调味料、蜜饯、配料酒、雪糕、冰淇淋、冰棍、糕点、饼干和面包,最大用量为0.15g/kg;糖精汁、果汁(味)型饮料按稀释倍数的80%加入;婴幼儿食品不得使用糖精,果酒、露酒、黄酒、啤酒、白酒中禁止使用糖精。
肉类、水产类、水果蔬菜类罐头中禁止使用糖精。
用于瓜子中时最大用量为1.2g/kg;用于话梅、陈皮类为5.0g/kg,可与规定的其他甜味剂混合使用。
表4 糖精使用范围和用量限制11/ 27(二)甜蜜素1969年之前,甜蜜素为公认安全物质;1969年,美国研究发现甜蜜素为致癌物;1970年,FDA发出全面禁令,目前日、美、欧共40个国家地区维持甜蜜素禁令;我国没有明令禁止,但对使用量作出严格规定:甜蜜素在酱菜、调味酱汁、糕点、饼干、面包、雪糕、饮料等范围内使用,最大使用量为0.65g/kg,在蜜饯中最大用量为1.0g/kg,在陈皮、话梅、杨梅干中使用,最大量为8.0g/kg。
我国是甜蜜素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估计现在甜蜜素的年产量在30000吨左右,出口25000吨,拉美、东南亚、南非为主要出口国。
目前,国家已把甜蜜素列入禁止投资项目,不得再新建厂点和扩大生产能力,而是要改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