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l 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投资者和所有者,与企业之间形 成了“父子式”的权利义务关系。
l 客观形成了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在企业内部, 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的局面。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1978-1993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l 背景:
¡ 1978年12月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1978年—1993年
l 初步建成了一套内外有别的,多税种、多 层次的开放型复合税制
l 我国工商税制共有37个税种,按照经济性 质和作用,大致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 产和行为税、资源税、特定目的税、涉外 税、农业税等七大类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l (2)1985-1987年,“划分税种、核定 收支、分级包干”体制
l 和1980年财政体制主要区别在于:收入划 分方法由分类改为分税法,即在两步利改 税后的税种设置范围内,将税种划分为中 央税、地方税、共享税。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l 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下可以共同发展
l 依纳税人的国别身份、经济成分和具体的课 税对象而实行不同的税制,造成纳税人之间 、产品之间税收待遇的不公平、不统一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分税制的主要内容
l (1)按照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 l 关税、消费税、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企业
l 1988-1993年,进一步改进原包干方法
l 1988年,中央决定实行一种新的承包体制。 全国39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 单列市中,有37个地区分别实行不同形式 的财政包干办法,即收入递增包干、总额 分成、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上解额递增 包干、定额上解、定额补助等六种方法。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l 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收 支范围,并以1979年的收支预算为基数, 地方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的节余部分上缴;地 方财政收入小于支出的赤字部分由中央财政 进行调剂或补助。分成比例和基数一定五年 不变,在此期间,地方财政可以多收多支, 自求平衡。
l 除个别税种(如关税)之外,所有财政收入由地 方负责征收,但所有的税基、税率和上缴利润 的办法均由中央确定。
l 2、财政占GDP比重
l 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经验来看,财政收入符合 瓦格纳定律,即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有逐步增长 的趋势。
l 改革初期主要是“放权让利”,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 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这个比例却仍然一直呈下降趋 势。1980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 25.7%,1993年已经下降到12.56%。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承包制的缺点
l 承包制是在中央和地方、财政和企业“一对 一”地谈判中实现的,本身充满变数和不确 定性,它带来了一系列严重后果。
l 存在明显的信息劣势地方利用信息占有的优 势往往使中央处于不利的谈判地位而疲于日 常“算小账”中。
l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企业承包经营制便走上前台,国企开始实行“包死基数, 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政策。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l 工商税制改革
¡ 工商税一分为四: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 盐税
¡ 国营企业所得税、国营企业调节税、
¡ 集体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
¡ 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 税
新中国成立—1978年
l 背景: ¡ 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 ¡ 高度集中的财政体制 ¡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 ¡ 国有经济占大比重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高度集权的财政体制
l 特征:中央和地方“吃大锅饭” l 以中央集权为主的财政体制。地方预算的收支管理
权限很小,不能够构成一级独立的预算主体。在这 种体制下,中央要求地方将所有的财政收入上缴中央 ,地方提供公共产品(服务)以及生产建设所需要的资 金均由中央核定拨给,财政支出覆盖了整个社会生产 、流通和消费的各个方面,财政在国民收入分配和再 分配(资源配置)中处于绝对控制地位。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 望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021年3月5日星期五
主要内容
•一 • 中国税制改革的历史回顾
•二 •中国税收制度现在问题
•三 • 影响中国税制改革的因素
•四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 中国税制改革的展望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l 统一税率、统一税收优惠待遇、统一税收 管辖权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1978年—1993年
l 成效:
l 改变了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
¡ 将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30多年的国营企业向国 家上缴利润的制度改为缴纳企业所得税
l 改变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
¡ 打破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同“吃大锅饭”、中 央集权过度,提高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l 实施内容:
l 1958年: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完成,经济成分单一
l 简化税制
¡ 对工业:工商所得税 ¡ 工商统一税(将原有的商品流通税、货物税、
营业税、印花税合并) ¡ 统一农业税 ¡ 调整工商所得税: ¡ 个体经济税负重于集体经济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核定1993年中央从地方净上划的收入数额,并以 此作为中央对地方税收的返还基数。 l 1994年以后,中央对地方财政税收返还数额在1993 年的基础上逐年递增,增长率按照全国增值税和消 费税增长率的1:0.3决定。即上述两项税收每增长1 %,中央对地方返还就增加0.3%。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l 地方财政:本地区政权运转支出,地区经 济、事业发展支出(地方行政管理费、城 市维护建设费、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费 、价格补贴等)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分税制的主要内容
l (3)确定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税收返还数额 l 以1993年为基期年确定基数 l 按照1993年地方实际税收和中央地方收入划分情况
所得税——中央税 l 营业税(不含各银行总行、铁道部门、各保
险公司总公司)、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 得税、房产税等——地方税 l 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共享税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分税制的主要内容
l (2)根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范围确定相应 的支出范围
l 中央财政:国家安全、外交、中央国家机 关经费(国防费、外交和援外支出),调 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 观调控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新中国成立—1978年
l 实施内容:
¡ 成立之初: ¡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征包括农业税、工 商税、货物税、地产税等16种税 ¡ 建立全国统一的新税制,多税种、 多环节复合税制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1950-1978全国税收收入 亿元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新中国成立—1978年
l 中国税收收入在GDP中的比重一般在10%15%之间
l 1954~1979年,税收收入和企业收入在国 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大约都在40%以上, 企业收入的比重一度还要高于税收收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1994-2003年
l 原则: ¡ 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 分权
¡ 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方式,保障财 政收入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1994-2003年
l 内容: 1. 全面改革流转税
以实行规范化的增值税为核心,相应设置 消费税、营业税,建立新的流转税课税体 系,对外资企业停止征收原工商统一税, 实行新的流转税制。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l 实施内容: l 1973年: l 受极左思潮影响,税收功能被淡化,工商税制
被批为“游离于资本主义,不利于社会主义”。 l 税制进一步简化:
¡ 税制合并:进一步简化工商税制(五税合一) ¡ 工商统一税及附加、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
牌照税、屠宰税、盐税合并 l 特点:
¡ 封闭型、单一税制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l 包死基数后果严重
l 地方和企业的利益被过度强化,地方政府和 企业行为短期化,各地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靠 上价高利大的项目、增加产值来实现财政 收入的增长
l 走的是外延式、粗放式经济发展之路。尤 其是“一地一包”、“一企一包”成为严 重地方保护主义和全国统一市场形成的体 制障碍,诸候经济特征明显。
l 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突破6万亿元人民币 。 1978年,全国财政收入只有1132亿元 。30年,财政收入增长了53倍。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新中国成立—1978年 •1978—1993年 •1994—2002年 •2003年—至今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1978年—1993年
l 思路: ¡ 对外开放:建立涉外税制 ¡ 对内搞活:全面工商税制改革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