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

5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


你如何认识重农抑商政策?
积极方面: 在封建社会初期,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消极方面: 在封建社会后期,尤其到明清时期,遏制了 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的成 长,导致中国的落后。
探讨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起源较早,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2.与农业、手工业紧密相联,相辅相承; 3.受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发展道路曲折 4.货币种类丰富,商人群体活跃 5.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发达。 6.农耕经济有益补充,一直处于从属地位。
3.“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算缗” 、“告缗” 。 ——汉 4.“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商 人贩卖货物必须取得路引,否则“重则杀身……”,承 担名目繁多的商税。禁止民间出海贸易。——明 5.初期海禁很严,前期仅四口通商后只有广州一 处。 ——清
以上几则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怎样的经济 思想?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三、“重农抑商 ”▲

①战国:商鞅变法。 推行:②汉初:限制商人的政策。 ③中唐:重农抑商政策有了 松动。 影响: ④明清:闭关锁国政策
材料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什么现象? 为何出现这种现象? 现象:商业的繁荣和人们竞相从事商业活 动。 原因:“工商食官”政策被破坏,给商业 提供了冲破官府束缚的发展机会,各国经济 联系的加强和私商的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某 些学派鼓励人们追逐利益,商业的发展成为 大势所趋。
具体表现?
广泛流通纸币;商业发展步入新高峰 呈现新特点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的 大 商 人 ( 私 范蠡,越国大夫,弃官从商,商 “奇货可居” 、“一字千金 ) 至山东定陶,改名陶朱公,成 了富甲天下的巨商 从经商到从政为秦相
电视剧
电视剧
《乔家大院》
《大清徽商》
山西商帮 徽州商帮 福建商帮 广东商帮 山东商帮 宁波商帮 龙游商帮 洞庭商帮 江西商帮 陕西商帮
材料二:卫国大商人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 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材料三:范蠡“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 贫交诸昆弟”。
材料二、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私商的经济实力强大,成为商人的主体; 商人以财富换取政治地位,与官府关系密 切。
பைடு நூலகம்
宋朝 打破限制 打破限制, 分散城中 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经济职能加强
地 市 点
管 理
城市功 能
规律总结
政治、 军事城 镇为主 城镇职能 经济功能 秦—唐代 经济功 能增强 工商业 市镇 港口 城市 宋
明清 唐宋

结合教材阅读下列历史现象
1.农业为“本业” ,商业为“末业”。 ——战 国 2.上农除末。 ——秦
明清:重农抑商,闭关政策
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 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 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 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 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二是如何看待商业和农商关系的?各自的理由 是什么?你认为是否有道理? 2.探究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作用:是有利还是有弊, 或是利弊参半,还是不同时期各有利弊?
-- -- -- -- -- -- -- -- -- --
义中取利,信誉第一 贾而好儒,财自道生 自强不息,爱拼会赢 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重土乐安,诚实守信 灵活善变,开拓创新 海纳百川,宽以待人 审时度势,稳中求胜 广泛从业,小本经营 追求厚利,既和且平
城市的由来
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 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 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 一起。
一、商业的发展

二、城市的繁荣
原始社会末期:产生。 商朝:产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周朝:实行“ 工商食官” 政策。 ①②③ 春秋战国时期: 隋唐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盛。 宋: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 元:更广泛流通纸币。 明清时期:新特点 周秦至唐:①②③④ 唐朝: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 宋朝: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等 明清:兴起一大批 工商业市镇。 产生原因:①②
三、重农抑商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1、根源:重农抑商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 然产物,是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2、思想上:法家强调抑商,和儒家的 “重义轻利”观念 3、商业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的特点
“重农抑商”政策历代的表现:
重视和鼓励商业 原始社会末期到战国:
战国时期: 重农抑商思想崛起(为什么?) 汉代:全面控制工商业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中唐以来: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一、商业的发展
时间
请阅读课本21页,完成下列表格:




商朝 周朝
春秋 战国 隋唐 宋 元 明清
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表现: “ 工商食官” 原因: 1.商业市镇的兴起; 1. 民族交往频繁; 1. 政治上的统一; 2.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2. 外商云集; 2. 大运河的开通; 出现私商并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形成著名都会 3.农产品商品化加强; 3. 路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频繁 3. 开明开放的外交政策。 4.白银广泛使用; 5.形成许多区域性大商帮。 商业贸易蓬勃发展 6.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 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城市繁荣:集镇、夜市兴盛
二、城市的繁荣 • 城市是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它的繁荣 与否代表了商业发展的水平。
阅读教材并思考:
从西周到唐城镇 的发展有什么特 点?
对比唐代长安城,想一想,北宋汴京有哪些不同? 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唐朝长安城
北宋汴京城
周至唐朝 时 间 限时开闭 县治设市,坊、 市分开 受到官府直接监管 政治、军事职能 为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