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幼儿小故事【篇一:端午节幼儿小故事】很久以前,在中国的土地上有许多小国。
其中有个楚国,楚国有个大臣,名叫屈原。
楚国旁边有个秦国。
秦国有统一天下的野心,把楚国当做最大的敌人。
屈原向楚王提出许多治理国家的好主张,可楚王就是不听,屈原非常伤心。
后来,楚王中了秦国的奸计,罢了屈原的官,还把他赶出了京城。
屈原离开京城,来到了汨罗江边。
他想到国家的前途,想到老百姓的苦难,心里难过极了。
他一边走着,一边悲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汨罗江边的一位老渔夫认出了屈原,请他住在自己的茅棚里。
屈原眼巴巴地等待着来自京城的消息。
他多想再回到楚王身边,为国家尽力啊!屈原等啊,盼啊,可楚王总也没召见他,逃难的百姓却越来越多了。
一天,屈原问一个逃难的老头儿:京城怎样了? 老头儿颤巍巍地说: 哎,秦国的兵已经打进了京城。
我们我们已经亡国了!听到国家遭难的消息,屈原万念俱灰。
五月初五的晚上,屈原抱着一块大石头,一头扎进了汨罗江。
老百姓划着船去寻找屈原。
可是,江水滚滚,屈原在哪里?人们划啊,划啊,月亮落下去了,不见屈原的影子;太阳升起来了,还是不见屈原的影子。
人们悲伤地喊着屈原的名字,用苇叶包上蒸熟的饭团,扔进江里。
鱼儿啊,要吃就来吃我们的粮食吧,不要去伤害屈原先生的身体啊。
人们悲伤地喊着屈原的名字,把雄黄酒倒进江中。
毒虫啊,喝了这酒,就乖乖地醉倒吧,不要去咬屈原先生的身体啊。
大家找了几天几夜,也没有找到屈原。
男女老少,都悲伤地哭了。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把他投江的五月初五这一天定为端午节。
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吃用苇叶包成的粽子,喝雄黄酒。
在南方许多地方,人们还要赛龙舟。
看!江上的龙舟,一只比一只威风。
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活动,都是对屈原的纪念。
屈原爱国家,爱百姓,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
【篇二:端午节幼儿小故事】篇一:端午节小故事端午节民间还有一种习俗,就是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前插两枝艾草,是为了驱邪避灾,这一习俗的由来,有一个神奇的故事。
很久以前,民间五谷丰登,家家户户大囤满小囤流。
有一天,一位天上的老神仙化妆成小老头,来到一个村子里面,他走进一户人家,见一个妇女在用白面汤喂猪,汤中还有成块的饼和馒头,老人要饭,遭到妇女的辱骂,连口水都没要到。
老人见妇女如此恶毒,便在她家墙上写了一行字“明日起瘟病,全村人死光。
”然后化为一阵青烟走了。
第二天清晨,老神仙拿着瘟瓶来到村子上空,刚要撒药,忽然看见一条小河中,一位妇女抱着一个大孩子,领着一个小孩子,慌慌张张地过河,妇女说大孩子是前妻留下的,小孩子是亲生的,要首先照顾这个大孩子。
老神仙很感动,拔了一棵艾草,告诉她插在门上便可免灾。
这位好心的妇女回到村中,在每家每户门前都插上了艾草。
瘟药无处落,全飘进海里去了,全村人都得救了,而这一天,正好是五月初五。
这天还有一个习俗,家家户户门前还要挂一把菖蒲,用以避邪,因为在大部分北方人眼中,农历五月是恶月,而五月初五更是恶日,菖蒲本是一种草药,人们认为他能避邪驱瘟,逢凶化吉。
伟德这一习俗,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性质却完全不同。
故事说的是古时候有一位穷秀才,娶了一位貌美能干的姑娘瑞英为妻,有一年大旱,眼看就要到端午节了,五月初四那天,瑞英心想,端午正逢自己的生日,想办的热闹一些,她见只有公公种的菖蒲青翠碧绿,便挖了几棵洗净后挂在门上,并题了一首诗在门前,自叹命苦。
秀才傍晚回家来到门口,读了诗很是羞愧,返身而去,见田中一头牛,旁边无人,便将牛牵走准备卖掉,没想到被牛的主人发现了,把秀才送到县衙。
秀才将实情禀告知县,知县就派人把瑞英叫来,要她当堂作诗,瑞英要过笔墨,题上一首七绝,自比牛郎织女,知县大喜,免了秀才的罪,并送了秀才几十两银子,小两口谢恩,回到村中,开了一个酒店,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
篇二:端午节的故事端午节的故事端午节的传说故事(一)屈原投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二)曹娥寻父尸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乡人群而祭之。
(三)白蛇传传说白蛇白素贞,为了报答许仙的恩惠,与许仙结为夫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端午节当天白蛇喝了雄黄酒,差点现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节,都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戏曲的曲目。
(四)伍子胥的忌日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句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篇三:端午节的故事端午节最初是给女孩子过的节日,是中国的女儿节。
五彩是由红、黄、兰、绿、紫等五个颜色组成。
明代五彩是由红、黄、绿、紫四种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组成。
五彩线,古代也叫五彩长命缕。
端午节最初是给女孩子过的节日,是中国的女儿节。
系五彩长命缕,这是宋代就有的古老习俗。
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女孩子的手臂、颈项上,叫长命缕、续命缕。
明人余有丁《帝京五日歌》所云“系出五丝命可续”,指的就是这种习俗。
传统之俗,取五色丝线拧成一般,系于小孩手臂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月七日“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
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会给你带来一年的好运.五彩缕有叫“五色线”、“朱索”、“百索”等,是端午节必备的物品。
陕西风俗,端午节当天把彩色丝缕拴在小孩的手腕、脚腕和脖颈上,据说可以避邪和防止五毒近身。
这种彩色丝缕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来,丢进河里让水冲走。
端午节戴五彩线可是很有讲究的。
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
而五种颜色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色就行,而必须是青、白、红、黑和黄色。
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
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
制成的五彩线佩戴时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脚脖上。
由戴五彩线而演变出戴香囊的风俗习惯。
香囊俗称香布袋儿,也是端午节人们必戴的物件。
香囊由各种花色的布缝制而成,内装由丁香、香草、白芷、甘松、苍术和雄黄等制成的香料粉,用五彩线作索戴在小孩身上,其作用也是祛病避邪。
如今,香布袋儿的形状种类繁多,体现出时代特色。
当然,在小孩子身上涂雄黄酒也是为了避邪强身。
正因为有这么多的作用和意义,所以,端午节戴五彩线、香布袋儿和涂雄黄酒仍延续至今而不衰。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夏季里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一般传统的说法,都认为端午节起源是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投汩罗江而死;但还有另一种说法是:端午节源于对恶日(也称“毒日”)的禁忌。
因为时值农历五月,正是仲夏疫厉流行的时节,俗称“恶月”(也称“毒月”),端午节这一天俗称“恶日”,正是“诸虫百毒尽消灭”的传统节日。
针对五月恶月,民间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直到现在,还可以从端午节许多的习俗中,找出驱邪避毒的痕迹五彩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民间喜欢用五彩线系在儿童手腕上(男左女右),俗称“长命线”,以祈求压邪避毒,长命百岁。
(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老舍篇四: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端午节的传说故事(一)屈原投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二)曹娥寻父尸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乡人群而祭之。
(三)白蛇传传说白蛇白素贞,为了报答许仙的恩惠,与许仙结为夫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端午节当天白蛇喝了雄黄酒,差点现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节,都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戏曲的曲目。
(四)伍子胥的忌日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句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篇五:伟德端午节的故事——六年级故事会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
他气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罗江。
当地的渔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罗江给屈原。
后来,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来纪念屈原。
大家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才每年都过端午节。
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
因此,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妈妈。
所以每年过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许多粽子。
我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粽子最香。
所以,她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
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准备工作就做好了。
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
她先取三片叶子,把两片叶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夹在中间,把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雉体的模样,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夹几个枣,最后把叶子用线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个老佛爷在睡觉。
等她把粽子包完后,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虽然我妈妈包的粽子的原料极其简单,但是包出来的粽子却是香喷喷的。
香得使你只要一闻到味,就会挑起你的食欲;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所以,我每当吃粽子时,总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说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妈妈包粽子有什么“秘决”,每次包的粽子总是香喷喷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馋诞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当然也少不了赛龙舟哟!我最喜欢看得就是赛龙舟的情形,几十个水手都手拿着桨,用尽全身的用手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势气高昂,用力地敲着有规律的鼓点儿。
“加油,加油!”,场边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地加油声、呐喊声、助威声,使水手们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