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题一 选择题 每题 2分,共 24题,共 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农具最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中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A .骨耜B .石犁C .铁犁犁冠2.中国古代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不包括 A .改进农业生产工具 B .更新耕作技术 C .封建统治者的重视 D .重视农业灌溉3. 右图为《新疆坎儿井示意图》A .都江堰B .漕渠C .白渠D .龙首渠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 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 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反映的农业生产方式 A .小农经济B .手工工场5.古代有“闽人以海为田”之说,这种说法突出反映了福建人 A .临海而居的居住方式 B .围海造田的生产方式C .靠海谋生的生存方式D .四海为家的生活方式 6.16 世纪以前,中国的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一直领先世界。
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因素不包括A .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的发明B .铁器的广泛应用C .杜诗发明水排D .灌钢法的发明7.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 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
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公田变为私田B. 铁器牛耕的推广C. 国家走向统一D. 封建制度的确立8. 《唐六典》记载: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这直接反映了唐朝城市A .商品经济的繁荣B .居民区和商业区严格分开C .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时间限制D .对外贸易活动频繁9.明清时期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这一历史现象的出现得益于①农业、 手工业的发展②统治者重视商业的发展③徽商、晋商等商帮的形成④中外贸易交流频繁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10.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 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11.下列关于官私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A .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B .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C .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效率低下,弊端很多D .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后来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12.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此后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了这一政策。
其根本的目的是D .耧车,其修建技术主要得益于下列哪一水利工程的发明的技术?C .商品经济D .精耕细作A.保护小农经济B.抑制商业发展C.征派赋役和征收地租 D .巩固封建统治13.马克思《资本论》:“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
”但在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却得不到国家政权的帮助,这主要表现在①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②小农经济的大量存在③商品经济发展渐趋迟滞④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A.①③B.②④ C.①④ D .②③14.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身上的打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床上的装饰是“红罗夏斗帐,四角垂香囊。
香帘六七寸,碧绿青丝绳。
”这些描述可以反映出A.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的程度B.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女子备受压迫,日夜操劳C.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为普通小吏,家里竟可以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15.史书记载:盛唐时期邢窑白瓷“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这反映盛唐时期A.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B .政府向全国推销白瓷产品C.邢窑白瓷制作精美 D .邢窑制瓷技术推广全国16.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由城(城墙以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易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
中国古代的城墙修筑得相当雄伟,有深广的护城河,数量相当多,遍及全国,但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市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
由此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是①中国古代的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②筑城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③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④政府非常重视商业贸易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17.下图中人物感叹:“想当年我来和亲,整整走了三年,如今的人们真是方便多了!”在当时画中人物虽贵为大唐公主,也不能①在会馆中停宿②晚上逛夜市③随从人员携带了从草市中购买的特产④带去大量粉彩瓷器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8.对下列两幅图片(图7、图8)信息理解正确的是①宋代商业活动已重视广告效应②雕版印刷技术依然在使用③娱乐活动体现商业化色彩④绘画描写市井生活,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9.北方一些地区曾流行“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的俗语,它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习惯于简朴安逸的生活 B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 .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落后20.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诗中的“草市”指的是A.汴梁城固定的商品市场 B .边疆繁荣的茶马市场C.城乡间通宵营业的夜市 D .乡村里形成的农贸集市21.乾隆时期,苏州地区“佣工之人,计日受值,各有常主。
其无常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唤”。
这种情况说明了A.苏州失业人数较多B.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D.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22.《礼记》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
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
这反映了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 .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 .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23.黄遵宪有诗“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下列对“大错”的理解最具理性的是A.限制外商来华阻碍中外贸易 B .隔绝大陆与台湾的正常往来C.禁止国人海外经商限制了商品市场 D .自我封闭扼杀了社会进步的可能性24.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
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达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①②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5.(17 分)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1)图一反映了我国商业在战国时期的什么发展状况?( 2 分)反映的政治状况是什么?(2 分)这种状况是怎么结束的?(2 分)(2)图二反映了我国货币在北宋时期出现了什么新特点?( 2 分)概括指出这一特点产生的原因?(2 分)(3)图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生产情况,试简要分析其特点?( 2 分)(4)图一、图二反映了我国货币的什么发展趋势?( 2 分)这种发展趋势与图三反映的生产方式有什么内在联系?(3 分)26.(21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未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从。
......能事本而禁末者,富。
...戮力(努力)本业耕织,致(交纳)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懒惰)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家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富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三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损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未也。
.....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矣。
――清·雍正帝语材料四有人说,山西人天生有经商才能,“诚信”著称天下,崇信“管鲍遗风” 。
当地流传着“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 ,“生子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的民谚。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
2006 年上半年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讲述了乔家荣辱兴衰的过程。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经济思想主张?( 2 分)(2)材料二体现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2 分)(3)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政府的哪些政策反映了雍正帝的上述思想?( 2 分)这些政策有什么重大危害?(7 分)(4)试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简要分析乔家大院当今能闻名全国的原因。
2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14 分)材料一8 分)图一牛耕画像石图二曲辕犁(1)相对于图一的耕作技术,图二曲辕犁的进步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其出现的意义是什么?(6 分)材料二《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
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中唱道: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合唱: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2)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4 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生产方式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4 分)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题(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答案:1—5 C C B A A 6 —10 A D C D A 11 —15 C A D A A 16—20 A B A C B 21 —24 C C A 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三大题,满分52 分)25.(17 分)(1)商业:货币不统一。
(2分)政局:分裂割据。
(2分)结束:秦统一六国、统一了货币。
(2 分)(2)特点:金属货币开始向纸币转化。
(2 分)原因:北宋商业空前繁荣,贸易更加频繁,为了方便交换,纸币产生。
(2 分)(3)特点:景德镇的制瓷业通过手工工场进行生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缓慢。
(2 分)(4)趋势:由不统一走向统一,由金属货币走向纸币。
(2分)联系:纸币的产生与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从而促使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缓慢发展。
(3 分)26.(21 分)(1)重农抑商。
(2 分)(2)认为工商皆本,反对抑商。
(2 分)(3)“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2 分)不仅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位置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7 分)(4)历史:乔家经济实力强,在清代就影响全国;乔家大院的建筑成就;乔氏“诚信” 的商业道德等。
现实:市场经济发展热;文化旅游热;电视等媒体宣传。
(8 分)27.(1)进步性: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