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灰铸铁的铸造工艺

灰铸铁的铸造工艺

灰铸铁的铸造工艺-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灰铸铁的铸造工艺
铸造业就说“三好”即:好铁水、好型砂、好工艺。

铸造工艺在铸件的制造上是和铁水、型砂并列的而做出铸件,铸造工艺是研究决定其流入的路径、方法的技术。

铸型分为:
浇口:把铁水从铁水包注入铸型的入口。

往往为使浇注量均匀,除去铁水中的夹杂物,设有集渣浇
横浇道:指铁水从直浇道向型腔流道的水平部分。

内浇口:指铁水从横浇道进入型腔的部位。

铸造俗语叫“堰”,是工艺上的重要部分。

出气孔:是随着铁水的充型把型腔内部的空气向外排放的孔道,如果型砂的透气性合适,一般是没
冒口:是把铁水中的夹杂物和铸型中的杂物向外排出口,但是由于铸件冷却收缩造成体积不足起补
铸造工艺的基本要点
铸造工艺是为了使浇注顺利进行,得到良好铸件的技术,平稳且快是加山延太郎博士的名言,即(1)关于铸型的上下:铸件的切削加工面尽量在下箱里,因下部产生缩孔少,材质致密。

(2)浇注方式:有从铸件的上部浇入的顶注式和从下部、中部浇注的底注式。

顶注式铸型容易(3)内浇口的位置:由于流入型腔内的铁水急速冷却成固体,如果在厚壁部分开内浇口铁水进浇口的数量、形状而决定其位置。

(4)内浇口的种类:
主要为三角内浇口和梯形内浇口。

三角内浇口容易做,梯形内浇口能防止渣子混入铸型。

(5)直浇口、横浇口、内浇口的断面积比。

按西德R·LEHMANN博士的意见,直浇口为A,横浇口为B,内浇口为C时,A ∶B ∶C=3.6 ∶4.0 ∶虽然关于这个比例是否妥当,有各种不同意见,但说明一下这个比例的思路是:首先铁水通过3间稍长,这期间比重轻的夹杂物可以上浮,就不能从内浇口进入铸件内部。

这就是这种比例的要点
浇注系统的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上的一个要点
在直浇口和横浇道设计时,为了缓和铁水的冲击,在直浇口的底部和横浇道的未端都要做成半球浇注时间
由于铁水在铸型中急速冷却凝固要尽量在短时间内浇注完了,浇注的时间标准如表2-8所示:表2-8浇注时间标准
铸件重量/kg
浇注时间/s
<10
10~25
25~50
50~100
100~200
4~6
6~8
8~12
12~16
16~26
注:取自加山延太郎博士文献
补缩冒口和冒口
怎么说都挺相似的,冒口的目的是把进入铸型内部的夹杂物排出型外,补缩冒口的目的是由铸型铸件的厚壁部位,并且补缩冒口粗细要是铸件壁厚的1.3~1.5倍。

(壁厚部分后凝固)
补缩冒口的浇注技术
补缩冒口是直立时,浇注要用特别的技术,即从直浇口浇注,随着铁水,由补缩冒口的底部上升比铸件高。

若不点冒口,在冒口的根部就要产生缩孔。

补缩冒口若比铸件冷却快,它在冷却时要吸入铸件的铁水,补缩冒口反到起反面作用了。

浏览关于铸铁平板的相关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