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课件

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课件

? 遗传因素:中国人为好发人群,美籍华人发病率约10%。 ? 医疗条件改善:糖尿病的检出率及警惕性提高,早期确诊病
人增加。 ? 生活模式不健康:热量食入过多(吃糠咽菜→鸡鸭鱼肉)、
体力活动过少,导致肥胖,以及心理增加。 ? 人均寿命延长。
4
中医对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的认识
(一)病因的认识 ? 情志失调 ? 吃好动少 ? 久服补药 ? 酒色过度 ? 先天不足
基础控制
12
教育及心理疗法
增加糖尿病知识,多看看有关糖尿病书籍、报刊、电视 及多听相关的讲座或广播,增加基本防治知识。
力求做到开朗、豁达、乐观、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 劳累。
13
饮食疗法
合理的饮食控制,减少每天热量摄入,应定时定量,保证人体必需 的营养摄入,恰当的饮食及运动是其他治疗的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 。
在确定饮食量之前应先确定自己理想体重及是否属于正常、超重、 肥胖或消瘦。
理想体重=身高—105(kg)
与理想体重相差10%以内
正常
实际体重
超过理想体重20%
肥胖
在10%~20%之间
超重
根据劳动强度以及实际体重是否属于肥胖来确定每公斤体重每天所
需要的热量(如下表)。
14
体型
正常 超重 肥胖 消瘦
糖尿病每日热量摄入标准表(千卡 /千克)
所需热量数为 20千卡/千克,因而他每日需要的总热量为 65X20=1300 千卡。 例2、 如果也是个身高为 170cm 的人,但体重为 65千克,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患者,因其体重
? 二级预防:也属于“未病先防”,是指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定期普查,尽 早发现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异常的人群,并对其采取有效地干预措施。
? 三级预防:中指“既病防变”。针对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采取各种综合 措施,预防延缓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9
糖尿病治疗达标的具体指标
糖尿病治疗达标,不单是指血糖达标,而是要求全面达 标,即包括血糖达标、血脂达标、血压达标、体重达标以及 健康生活方式等在内的达标,否则不能称之为达标。
? 后备军众多:即高危人群、血糖调节障碍者众多。北京上海社区30岁以 上者占人群的10%。
? 发病年轻化:中国儿童糖尿病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比为1:1,儿童及 青少年2型患病率2.5%。
3
为什么糖尿病趆来趆多?
? 由贫变富:“节约基因”学说——将多余的热量以脂肪的形 式储存起来以备饥荒。由于生活改善,食入过多,不断地储 存脂肪→肥胖。
5、先天不足
《黄帝内经》:“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肺脆则善苦病消瘅易伤 ”、“脾脆则善现消瘅易伤”、“肾脆善病消瘅易伤”、“肝脆善病消 瘅易伤”。
7
(二)中医对糖尿病的发病机理认识
1、气阴两虚,虚热内生: 糖尿病的病理主要在于阴津亏虚,燥热偏胜,而 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燥热愈盛,燥热愈盛阴 愈虚,最终可致气阴两伤,阴虚内热。
3、久服补药
自隋、唐以后,常有人为了壮阳、养生延寿的目的,经常服用矿石
药或植物药作成的丸散剂,久而中毒成为消渴病。
6
4、洒色过度
《千金方》:“凡积入饮酒,未有不成消渴者,然则大寒凝海而酒 不冻,明其酒性酷热,物无以加,脯炙盐咸,此味酒客多嗜不离其口, 三觞之后,制不由已,饮噉无度,咀嚼鲊酱,不择酸咸,积年长夜,酣 兴不解,遂使一焦猛炙,五脏干燥,木石犹且焦枯,在人何能不渴”。
>0.91
血压(mmHg )
<140/90
<160/95
体重指数(BMI)(kg/m 2)

20~25
<27

19~24
<26

>7.8 >10.0 >7.5
>6.5 >2.2 >4.1 <0.91 >160/95
>27 >26 11
糖尿病的防治 ——五马拉车
(一)教育及心理疗法 (二)饮食疗法 (三)运动疗法 (四)药物疗法 (五)自我监测
2、涉及肺、脾、肾:糖尿病的发生虽与五脏均有关,但主要在肺、脾、肾 三脏,尤以肾脏为主。肺为水之上源,脾为胃行其津液,肾寓元阴元阳 ,肾阴不足则虚火内生。
3、血脉瘀阻,变证蜂起:糖尿病若迁延日久不愈,常可累及五脏,致精血 枯竭,阴阳俱衰,燥热内盛,血脉瘀阻而并发多种并发症。
8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 一级预防:就是“未病先防”,为了有效地遏制糖尿病的暴发流行,对 全民进行非选择性预防,保持传统的生活方式,坚持以高复合碳水化合 物、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含糖为特点的饮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保 持理想体重。
劳动强度
卧床



15~20
30
35
40
20
25
30~35
35
15
20~25
30
35
20~25
35
40
40~45
每日总热量 =标准体重 X每千克体重所需热量数
例1、 一个身高 170厘米,体重 85千克,主要做办公室工作的糖尿病患者每日需要的总热量。 第一步:计算标准体重: 170-105=65 千克; 第二步:体重超标 30.7% ,属于肥胖,从事轻体力劳动,按上表查他每千克体重
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
1
糖尿病与中医消渴病的关系
是一种与遗传因素和多种环境因素相关联的以慢性高血 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是体内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 或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
糖尿病以口渴、多饮、多尿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因此中 医称其为消渴病。
2
糖尿病的现状
? 患病率急剧增加: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000万以上,目前我 国居世界第二。
指标控制的具体数值如下表:
10
糖尿病控制指标达标数值表
指标
良好
一般
血糖(mmol/L )
空腹
4.4~6.1
<7.8
餐后2小时
4.4~8.0
<10.0
糖化血红蛋白(%)
<6.5
<7.5
血脂(mmol/L )
总胆固醇
<5.2
<6.5
甘油三脂
<1.65
<2.2
低密度脂蛋白
<3.4
<4.1
高密度脂蛋白
>1.04
5
1、情志失调
春秋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长冲直肠……心刚……多怒。”
金·刘完素的《三消论》:“夫消渴者,或因饮食服饵失宜 ……或因 耗乱精神,过违其度”。
2、吃好动少
《黄帝内经》:“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 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景岳全书》:“消渴病,其为病之肇端,皆膏粱肥甘之变,酒色劳 伤之过,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