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主义漫画
种族主义从集合心理学的角度看,可以解释为一种情感上的现象。
有一种观点认为种族间存在行为上的差别,这种观点直到现在还经常引起争论,很难消除。
一些概念,例如国民性格、精神、性情等都是这种观点的产物。
另一个种族主义者经常提到的观点是不同的种族存在着智力上的差异。
科学家认为,既然不同种族间存在着遗传体质上的差异,例如肤色、发色等,因此不同种族的智力也可能由于基因的不同而不同。
更多的研究表明,智力确实受到基因的影响。
基因亦影响免疫力。
某些基因导致人体对某些传染病的抵抗力上升或下降。
某些基因本身即能造成疾病。
但不同种族的人也可拥有相同的某些基因,典型例子是不同种族的唐氏综合症(先天愚型)患者,其容貌、症状都是惊人相似的。
返祖多毛症“患者”,也是如此。
宣扬人类的不同种族在本质上有优劣之分,“优等”种族应统治和奴役“劣等”种族的政治主张。
种族主义的基本内容是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其极端发展是种族灭绝。
种族主义由来已久。
现代种族主义伴随着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出现,而成为侵略、掠夺、压迫殖民地人民和弱小民族的工具。
19世纪以来,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出现了为种族主义提供“科学”依据的思潮。
法国社会学家C.de戈比诺在《论人类种族的不平等》一书中,将人类种族分成不同等级,宣传日耳曼民族是最优秀的。
有人还从生物学和遗传学的角度“论证”人类不同种族的优劣,宣扬白人种族优于黑人种族和其他种族。
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也在进行“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斗争,白人是优胜者。
希特勒法西斯分子竭力宣扬雅利安人是最优秀的人种,应当统治世界,为他们迫害犹太人和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制造理论根据。
迄今,还有人用智商测验、社会生物学等来论证人种的优劣。
但是,许多科学家从各个方面证明,人类来自一个共同的种源,不同种族的出现和发展主要取决于它们所处的环境条件和文化背景,认为先天就存在质的优劣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1963年的《联
合国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宣言》明确指出:“任何种族差别或种族优越的学说在科学上均属错误,在道德上应受谴责,在社会上实为不公,且有危险,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均不能为种族歧视辩解”。
在全世界最终消除种族歧视、种族隔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种族主义
种族主义通常指基于种族的偏见、暴力、歧视与迫害。
根据牛津英语辞典,种族主义(Raci sm)是一种认为一个种族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某一种特定的品质或者能力,并以此区分人群及种族间优劣的信仰或者观念。
种族歧视是指根据种族将人们分割成不同的社会阶层从而加以区别对待的行为。
种族隔离政策使歧视官方化,但它往往在未被合法化时被执行。
麻省理工学院与芝加哥大学的研究者在2003年的调查中发现当地的工作单位在招聘时存在广泛的种族歧视。
名字“听起来像黑人”的应聘者得到面试的机会回比名字“听起来像白人”的应聘者少50%。
调查结果被研究者视为种族偏见已经植根于美国不公平历史的强力证据。
制度上:制度种族主义指政府、企业、教育机构或者其他大型组织的种族歧视行为。
20世纪50年代美国黑人争取民权运动
种族隔离(Racialsegregation),指在日常生活中,按照不同种族将人群分割开来,使得各种族不能同时使用公共空间或者服务。
种族隔离可能是法律规定的,也可能是无法律规定但事实存在的。
不论种族隔离是平等隔离,还是不平等隔离,实质上均是一种种族歧视行为。
历史上最著名的种族隔离发生在南非和美国。
另外,澳大利亚、罗得西亚、德国、印尼等国家也均发生过种族隔离行为。
斐济、马来西亚等国如今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种族隔离行为。
南非种族隔离:为1948年至1994年间南非共和国实行的一种种族隔离制度。
具体措施:具体实践上,南非种族隔离制度防止了非白人族群(即使是居住在南非白人区)得到投票权或影响力,将他们的权益限制在遥远可能从未访问过的家园。
教育、医疗和其他公共服务有时被声称是平等隔离,即为白人和非白人提供同样的、但彼此分开的服务,但事实上非白人族群可得到的只是非常次等的公共服务。
这个制度在1948年被以法律方式执行,直到1994年南非共和国因为长期的被国际舆论批判与贸易制裁而废止。
联合国也认为“种族隔离是一种对人类的犯罪”。
种族隔离制度是以1913年的“原住民土地法”作为开端。
由于广泛的使用而被执政的南非国民党(NationalParty)予以强化。
接受差别待遇的黑人有2500万人,印度人约有90万人;但是白人只有近400万人。
南非共和国的政府说法是:“南非共和国是一个多种族国家,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习俗皆有所不同,言语也有所差别。
让各民族各自发展,并不是种族隔离,而是各自发展。
”但是明显的白人掌握政治经济的权力,有色人种成为廉价劳动力的来源;其中的黑人多在白人拥有的农场工作,但是只拿到白人十分之一的工资,而且工资通常无法养家;也有不少黑人失业。
南非种族隔离
相关法律:南非的种族隔离法律分类以四种人为分类:白人、有色人种、印度人与黑人。
其中有色人种为早年白人移民与黑人结合所生的混血子女的后代;印度人包括所有来自印度次大陆的印度教徒、锡克教徒、穆斯林(含巴基斯坦人)和其他教徒;1966至1967年起,日本人被视为“荣誉白人”(HonoraryWhites)。
由于中华民国和南非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从1970年代起,来自中华民国的华人在种族隔离场所也可以享受与白人相同的待遇。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因为南非不人道不公平的种族隔离政策,一致拒绝与其建立任何形式的外交关
种族主义
“新种族主义”是将对文化的歧视编码到对其他文化的描述中。
在这里,种族的不同被理解为文化的差异,种族成为一种社会化的概念。
如果说旧种族主义常常表现为种族奴役、种族隔离、种族清洗或者辱骂等极端的行为,那么新种族主义则表现得比较含蓄与温情。
它甚至标榜民主,从而否认自己是种族主义。
它不强调人们在生理上的差异,却不否认种族文化的不同实际上是有优劣的。
与旧的种族主义多表现为行为上的暴力不同,新的种族主义是话语的暴力,符号的暴力。
因此,媒介是新种族主义的最重要的载体之一。
作为种族主义的一种延续,新种族主义给跨文化交流带来的恶果是一样的。
媒介报道中充斥的以语言符号为载体进行“文化的排他”和种族主义行为一样加深彼此的误解,引发彼此的敌对。
它依然反映了一个民族与种族的不平等系统,并由社会内部成员共享的话语体系来维
持、复制和巩固。
尤其是由媒介精英引导的对他者的谈论,不仅给社会内部成员,即我们,提供思想来源,而且创造群体的连贯性,维持现有状态。
因此,以文化为主要歧视对象的“新种族主义”问题正逐步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与讨论。
纳粹主义
纳粹主义的核心内容是种族主义,这是它与意大利法西斯主义以及其他右翼极端势力的本质区别。
传统的研究强调了纳粹主义的阶级属性,而忽视了它的种族主义内核,因此不能对纳粹德国的历史作出深入的分析。
种族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出现于19世纪。
尽管带有部落仇恨的痕迹,其实却是19世纪欧洲科学理论展(达尔文生物学)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导致欧洲人的世界统治地位和种族优越感)的后果。
法国人戈比诺和英国人张伯伦是这种新意识形态的重要理论家。
戈比诺著有《论人类种族的不平等》,他企图用种族观念解释文明兴衰,将特殊的种族性质与不同的种族相联系,并提出了“血液污染”这个纳粹反犹主义的重要理论。
张伯伦的代表作是《19世纪的基础》,他是雅利安人至上论和日耳曼种族中心论的主要先驱者之一,并且强烈反犹。
张伯伦曾经将希特勒看作德国的救世主,他的思想对希特勒有很大影响。
同时,在德国存在着比较强烈的反犹太传统。
主要来源于宗教反犹主义和新兴的德意志民族主义。
正因为如此,所以“尽管大屠杀的最初动力可以在希特勒的意识形态中找到,但是在‘最终解决’时他能够获得德国人的协作。
”出现于19世纪的种族主义思潮和德国的反犹太传统是纳粹种族主义的主要来源。
从纳粹的宣传和实践里看,纳粹种族主义主要包括了以下几方面相互联系的内容:种族史观和雅利安种族优越论、族民共同体理论、生存空间理论和反犹主义理论。
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一个雅利安人统治世界的种族乌托邦。
雅利安人是19世纪西方人设想的操原始印欧语的古
代民族。
希特勒相信雅利安种族(所有真正的日耳曼人都属于其中)是拥有最优秀血液的种族,他们被上帝创造成不论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最为杰出的人群。
“所有的人类文化,以及目前为止所有的艺术、科学、文化成就,几乎都是亚利安人的创造性产物。
”亚利安人由于其血统高贵和能力超群,天然地拥有统治其他劣等民族的权利。
人类文明的衰亡,不是因为经济或物质原因,而是统治民族的血液受到玷污的结果。
雅利安人的血液遭到了劣等民族的玷污,因此逐渐丧失统治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衰退,当代的雅利安人(日耳曼人)就必须纯洁自己的血液。
通过恢复种族纯洁而达到复兴雅利安人文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