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知识普及
二、税制结构
(一)税制结构模式 1.以商品劳务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 2.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 3.以商品劳务税与所得税为双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 (二)税收结构模式的选择
三、税收体系
(一)流转税类
(二)所得税类 (三)资源税类 (四)财产税和行为税类 (五)特定目的税类
2、加成:指对特定纳税人的一种加成措施。加一成等 于加正税税额的10%。
(七)减免税
减税是减征部分税款;免税是免去全部税款。 (1)起征点:开始征税的起点。超过该点就其全额 征税 (2)免征额:免予征税的额度。超过该点就其超额 部分征税。
(八)违章处理
违章处理是对纳税人违反税法行为采取的惩罚性 措施。
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别
第一,在名义税率相同的情况下,全额累进的税负 重,超额累进的税负轻。 第二,全额累进在应纳税所得额级距的临界点附近 会出现税款的增加额超过收入增加额的不合理现象, 而超额累进则不存在这种现象。 第三,从计算方法上看,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简单, 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复杂。
超额累进税率应纳税额的速算
速算除数 =全额累进应纳税额-超额累进应纳税额 超额累进应纳税额 =全额累进应纳税额-速算扣除数
仍以例3为例,按简化的超额累进税率计算方法计 算的应纳税额: 超额累进应纳税额=2,000×20%-105=95(元)
(四)纳税环节
纳税环节:应缴纳税款的环节
商品流转环节:采购——生产——批发——零售
1、单环节课税:只在一个环节征税。 2、多环节课税: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环节征税。
(五)纳税期限
纳税期限: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法定期限。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不同的纳税期限 3、纳税时间
(六)税收附加与加成
1、附加:指地方政府在正税之外,附加征收的一部分 税款。
增值税的优点:
第一,可以避免重复征税。 第二,有利于促进专业化协作。 第三,有利于促进出口贸易。 第四,有利于防止偷漏税。
增值税的局限性:
核算比较复杂,增加了核算和管理难度,从而增加了税收 计征核算成本; 由于税基缩小,因而名义税率较高。
产销环节
购入额
销售额 按销售额 增值额 计 税 6 14 18 20 58 30 40 20 10 100
全额累进与超额累进比较
累进税率表
级数 1 2 3 4 5 6 7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不超过1500元的 3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10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20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30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超过80000元 45
第二章
一、设立登记 二、变更登记
企业涉税事务
税务登记
第一节
三、停业、复业登记 四、注销登记 五、外出经营报验登记
第二节 账证、发票管理
一、账簿、凭证管理
所有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都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 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账簿。 所有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都必须拥有健全的会计制度, 根据合法、有效的凭证进行账务处理。
例3、某丙工资薪金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2,000元, 按照所给的税率表,分别按全额累进和超额累进两 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应纳税额: (1)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 2,000×10%=200(元) (2)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 1,500×3%+500×10% =45+50 =95(元) (3)全额累进应纳税额与超额累进应纳税额之差 =200-95=105(元)
累进税率
基本形式 1)全额累进税率 2)超额累进税率 特殊形式 3)超率累进税率 4)超倍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是指课税对象全额按与之相应的最高级别的 税率计算税额的一种税率形式。 超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划分为若干级别,每个级别从 低到高规定响应的税率,被划分的课税对象分别按该级别的 税率计税,最后加总各级别税额为应纳税额的一种税率形式。
(2)混合销售
混合销售是指一项销售业务既涉及销售货物又涉及 增值税非应税劳务,且二者之间有直接联系或从属 关系的行为。所谓非应税劳务是指属于营业税征收 范围的劳务,如交通运输业、邮政电讯业、金融保 险业、建筑业、娱乐业、服务业等。 混合销售行为是否缴纳增值税要根据企业主营业务 的性质来确定: 企业的主营业务应纳增值税的其混合销售行为应视 同销售一并征收增值税;主营业务不需要缴纳增值 税的其混合销售行为应视为销售增值税非应税劳务, 不征收增值税,而征营业税。
增值额
从理论上讲,增值额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新创 造的那部分价值,相当于V+M部分。 实践中,各个国家往往根据各自国家的经济政治及 财政政策所需确定法定增值额,并据此征收增值税。 对单个生产单位是新创造的价值。 对生产全过程而言,各经营环节的增值额之和等于 商品最后的销售总值。
(二)增值税的优点与局限性
1、纳税人违章违法行为的表现:欠税、偷税、抗 税、骗税 2、惩罚措施:加收滞纳金、罚金、追究刑事责任 3、对纳税人权力的保护:申请复议、提起诉讼
第三节
税收分类与税收体系
一、税收分类 (一)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 (二)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 (三)按税收收入归属分类 (四)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 (五)按税收的计量标准分类 (六)联合国、OECD和IMF的税收分类方法 (七)中国现行税收分类方法 (八)其他的税收分类方法
二、税款缴纳
第三章
现行税制中的主要税种
我国现行税收体系包括18个税种,其中增值
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 得税等五个税种是我国税收收入的绝对主要 税种 。2010年,上述五个税种取得的税收收 入占全国税收总收入的76.6%。
第一节 增值税
一、增值税概述 (一)增值税的概念、产生与发展
税法知识普及
经济学院金融系 唐葵
第一章
“月饼税” “加名税” “馒头税”
税收基础知识
我们身边的税言税语
《福布斯》发布“税负痛苦指数”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特征及职能
一、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 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强制、无偿地参与一部分社 会产品的分配,从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1、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2、税收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3、税收的征收依据是国家政治权力 4、税收是以法律形式建立起来的分配关系
二、增值税税制构成要素
(一)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1.征税范围的一般规定
在中国境内销售货物、进口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 劳务的单位和个人都要缴纳增值税。
2.征税范围的特殊规定
(1)视同销售 (2)混合销售 (3)兼营销售
3.属于征税范围的特殊项目
(1)视同销售
第二节
税制要素
一、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是指一个税种对什么征税,是征税的客体,是税法 的最基本要素。 相关概念:税目、计税依据 二、纳税人 也称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 个人 。 相关概念:扣缴义务人、负税人 三、税率 1、比例税率:是指无论课税对象数额大小,都按照相同比 例征税的税率。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成等比关系。 2、累进税率:是指一种按照课税对象的大小,实行等级递 增的税率制度。即把同一课税对象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划分为 若干等级,分别规定从低到高的分级递增的税率。 3、定额税率:是一种按照课税对象的计量单位,直接规定 应纳税额的税率形式。
按增值额 计 税 6 8 4 2 20
原材料生产 0 30 产成品生产 30 70 批发 70 90 零售 90 100 合计 (假设税率均为20%)
(三)增值税的类型
(1)生产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是以销售收入总额减去 所购中间产品价值后的余额为课税对象计算增值税。 增值额 =销售收入-外购原材料价值 (2)收入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是以销售收入总额减去 所购中间产品价值和折旧额后的余额为课税对象计算增值税。 增值额 =销售收入-外购原材料价值-固定资产折旧 价值 (3)消费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是以销售收入总额减去 所购中间产品价值和固定资产投资额后的余额为课税对象计 算增值税。 增值额 =销售收入-外购原材料价值-固定资产价值
增值税是以增值额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于1954年 在法国成功实施,目前已被140多个国家或地区采用 。 我国于1979年下半年在机器机械和农业机具两个行业进 行增值税的试点,1994年税制改革时进一步扩展征税范围, 凡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 位和个人都应缴纳增值税,到2010年,增值税收入在我国税 收总收入中所占比重高达29%,是现行税收收入中的第一大 税种。
例1、某甲工资薪金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4,500元, 按照所给的税率表,分别按全额累进和超额累进两 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应纳税额: (1)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 4,500×10%=450(元) (2)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 1,500×3%+3,000×10% =45+300 =345(元) (3)全额累进应纳税额与超额累进应纳税额之差 =450-345=105(元)
二、发票管理
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 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发票是确定经济收 支行为发生的证明文件,是财务收支的法定凭证,是会计核 算的原始凭证,是税务稽查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