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概论复习历史上关于美术的各种解释 历史上关于美术的各种解释一,从创作主体结解释美术 美术是人创造的,在整个美术创造活动中,人___创作主体的作用是第一重要的.(一)情感说:认为美术是情感的传达代表人物,俄国列夫托尔斯泰.(二)表现说:认为美术是心灵的表现代表人物,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法国反理性主义哲学家柏格森是直觉主义的代表.(三)无意识说:认为美术是本能欲望的表现代表人物,奥地利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依德和瑞士精神病学家荣格.(四)游戏说:认为美术是自由的游戏最早由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由席勒系统化,由斯宾塞等进一步发展(五)自娱说:认为美术是自我娱乐中国传统美学画论中,宋代画家郭若虚,清代画家孔衍栻,元代文人花甲倪瓒.二,从主客体关系解释美术(一)理念说:认为美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中国六朝时期哲学家和画家宗炳.(二)摹仿说:认为美术是对现实的摹仿达芬奇.(三)巫术说:认为美术是巫术摹仿主体解释创作主体解释 主客体关系解释 美术本体——形式解释 学派 代表人物 情感说维隆,列夫托尔斯泰 表现说克罗齐,科林伍德,柏格森 无意识说游戏说弗洛伊德,荣格 康德,席勒,斯宾塞 自娱说郭熙,孔衍拭 理念说柏拉图,黑格尔 模仿说巫术说赫拉克利特(第一个提出),苏格拉底,亚里士 多德,达芬奇 爱德华·泰勒 , 詹姆士·弗雷泽 有异味的形式说 媒介说克莱夫·贝尔 , 罗杰·弗莱 克莱门特, 格林柏格 情感符合说恩斯特·卡西尔,苏珊·朗格 异质同构说 鲁道夫,阿恩海姆劳动论沃拉斯切克﹒毕歇尔、西尔恩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詹姆士.弗雷泽,法国考古学家萨蒙.雷纳克等.三,从美术本体___形式解释美术(一)"有意味的形式"说英国美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和罗杰.弗莱提出的.开了视觉适于领域中形式主义的先河.并对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的实践和理论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二)媒介说本世纪30年代后期,美国艺术批评家棵莱门特.格林伯格首先对贝尔和弗莱的理论进行了清理,继承了他们的艺术本体论思想(三)情感符号说代表人物,德国恩斯特.卡西尔和美国的苏珊.朗格.(四)"异质同构:说代表人物,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一,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1,美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2,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马克思提出四种方式:理论的方式、艺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实践——精神的方式。
克思说的“理论的方式”。
哲学的掌握”世界的方式即是马美术反应现实美。
所谓“现实美“,即现实中的美的事物的美。
现实美可以分为两大类:自然美与社会美。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美,即自然事物的美;社会美是指人类社会中的美,即社会事物的美。
至于人的美,则既有自然美的一面,又有社会美的一面,而美德就是社会美。
美术家的主体性:在创作过程中美术家说了算。
他在全部的艺术思维中具有独立的,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的识别,判断,理解,分析,吸收批判和趋势的能力和自由。
尊重美术家的主体性即是对美术家人格的维护。
因此,对美术家来说,要保证自己的艺术主体性,首先要确立和保护自己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不可替代和不可侵犯的艺术地位。
1空间错觉美术作品必须占有一定的空间,即“虚幻的空间”。
2物象错觉及其他知觉——“差异原理”与“陌生化”三、高级阶段(一)理解1、理解和前理解接受者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总是建立在他过去对美术作品的理解,甚至包括对人类文化理解的基础上。
接受美学理论称此为“前理解”或“审美的期待视野”。
2、理解的循环“整体只有通过理解它的部分才能得到理解它的部分才能得到理解,而对部分的理解又只能通过对整体的理解。
”——狄尔泰3、理解中的还原和误解(二)体验(三)回味•三、美术审美教育的意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创作论美术家的主体性1.美术家在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美术家是美术生产全过程的主宰,是美术作品的创作者。
美术家的主体性首先体现他作为艺术的主宰在实际创作中的地位。
2.美术家的主体意识和表现自我①主体意识:既是美术家对自己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价值、地位等的觉悟,对自己作为创作主宰地位的确认。
②美术家树立明确的主体意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使自己真诚的艺术意志得到充分的表达。
美术家的创作过程就是表现自我的真诚、善良和美好的艺术意志和艺术愿望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美术创作就是美术家“表现自我”的实践活动。
3.美术家的创造意识和创作个性①美术中的所谓创造,既是运用全新的艺术语言和创作方法表达出全新的艺术情感、形象和境界。
②创造即意味着超越,即在艺术的手法、风格、语言乃至材料上超越已有的东西。
从美术家的角度讲,创造便是超越前人、同人和自己。
③美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
三、美术家的修养美术家的艺术生命在于不断的创造,而创造的根本条件在于其深厚的修养。
美术家的艺术天赋与专业技能。
美术家的审美观念与艺术情趣。
美术家的文化素质与思想修养。
美术家的生活体验与艺术实践。
美术创作的思维活:1,形象思维是美术创作的唯一思维方式2,形象思维与创造性思维3,形象思维与审美意象的创造。
2、美术作品中内容的构成因素:①题材(题材决定论·题材无差别论):题材是美术家在审美地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创作意图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改造,而在美术作品中具体描写的一定的现实生活。
题材有广义和狭义的分别。
②主题:主题是美术家在美术作品中对题材及其意义的认识、评价、态度和情感等,属于作品内容的主观因素。
主题是作品内容中最重要的东西,通常也被称为中心思想或主题思想。
3.美术作品中的意义:从意义的角度考虑美术作品的内容,不仅可以从新的视角理解作品的主题和题材,而且可以更深的意义上把握作品内容的层次、以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①美术作品意义的层次内在于每一美术种类物质材料之中。
②美术作品意义的第二个层次内在于作品形式的构成之中。
③美术作品意义的第三个层次是作品中物象、事件、情节的指称含义和表现意义。
④美术作品中第四个层次是文化意义2.美术作品的相关属性:(一)意境与风格1,意境:作为一个美学概念,大约形成于唐代,通过近代学者王国维。
遂成为中国美学史中最有生命力的一个美学和艺术学范畴。
“思与境偕”是唐代的文艺理论家司空图提出来的。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2,风格:时代风格,民族风格,个人风格。
美术家个人风格的形成,从美术家的主观方面看,他的审美趣味,生活经验,文化教养,艺术修养和个性等都对风格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格调与品位1,格调:是美术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属性。
是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
2,品位:从作品中再细分出差异,层次和等级的范畴,在中国绘画理论中,把绘画作品分为逸品,神品,妙品,能品。
(三)美术作品的商品属性商品就是那些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美术作品是一种特殊商品(艺术生产)美术作品的艺术美 (一)艺术美的来源(二)艺术美的特征。
黑格尔认为:艺术美高于自然。
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
美术接受与美术的本质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提出的“隐含的读者”第一类可称之为社会学意义的”隐含的观众”。
第二类”隐含的观众”是美学意义上的。
即本文结构的读者角色和构造活动的读者角色。
美术作品召唤结构的实现(美学)伊加登把它分为六个层次1,语言现象层2,语义单位层3,表现的客体层4,图示化层面5,思想观点层6形而上性质层。
我们可以把美术作品“召唤结构”分为四个层次:第一,物质材料层,例如纸,金属,召唤结构,感受不同第二,形式结构层,语言,不同画家带给人不同感受趣味。
肌理,笔墨,笔触趣味等内容。
第三,客体所指含义层。
第四,意义集合层,画面的意义情感内在语言。
第四个层次是意义与意味的集合层美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美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的根据。
美术接受创造的无限性不仅表现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和历时性上,也表现在个体有限的生命过程中和社会群体接受的共时性组合上。
(同一时期不同画家的表现,有共同,也有不同,不同时期画家,有共同,也有不同。
"美术世界"的构造“艺术世界”的概念首先是由丹托在《艺术世界》中提出的。
美术家,美术作品,批评家,美术理论家,美学家,在各种美术机构中任职的工作人员,美术编辑,美术教师等。
美术接受的社会环节(一)美术展览馆(二)新闻媒介(三)美术出版社(四)美术博物馆(五)美术市场(六)美术院校美术审美教育的特点“寓教于乐”即接受教育。
“潜移默化”即不知不觉接受教育。
美术审美教育的意义: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中审美教育的重要地位。
审美教育能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和正确的美学观念,提高人们欣赏,感受美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成为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发生论{具有人工性(美术发生的上限),形态性,审美性} 游戏说:美术是自由的游戏,游戏论是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它的代表人物是席勒和斯宾塞。
席勒:“艺术是自由的女儿”,“正是游戏而且只有游戏才使人成为完全的人”。
他认为艺术发生的真生动力是以外观为目的的游戏冲动,它既是人的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的辩证统一,也是人类脱离动物界的标志。
席勒的游戏说强调了游戏冲动,审美自由与人性完善之间的重要联系,对于我们理解原始美术的审美发生具有重要价值.斯宾塞:“我们称之为游戏的那些活动,是由于这样一种特征而和审美活动联系起来的,那就是:它们都不以任何直接的方式来推动有利于生命的过程。
”巫术说:巫术论是在直接研究原始美术作品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所以,可以说巫术论具有准艺术发生学的性质。
认为巫术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巫术活动。
代表人物:爱德华泰勒、雷纳克、萨罗蒙赖纳许、吉德逊。
巫术活动所创造的艺术具有双重的意义,它既能够增加巫术效果的气氛、情绪与形象的逼真,又能够使这种模仿的外观创造及情绪渲染将人们带入一种幻觉的真实,揭示了艺术起源的社会根源。
如弗雷泽在《金枝》中认为巫术在思想原则上可分为两种一是同类相生二是接触过的物体在脱离接触以后还可继续互相发生作用。
劳动论:1.人类艺术起源于劳动2、艺术本身是一种生产。
劳动说揭示了终极根源。
俄国学者普列汉诺夫《论艺术》:“原始狩猎者的艺术活动的性质十分明确地证明了,有用物品的生产和一般的经济活动,在他们那里先是于艺术的生产,并且在艺术上打下了最鲜明的印记”。
3.马克思主义美术观:美术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美术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美术是一种艺术生产。
美术是审美意识形态。
美术是交往和对话。
一。
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是美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1.劳动实践促使人类从动物向人的体质形态转化,为原始美术的创造主体提供了生物学上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