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教育学生的九大绝招
现实中,对于惩罚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不敢惩罚,甚至谈“罚”色变;一种是惩罚过重、过滥,适得其反。
不敢使用惩罚的结果是:不能坚持原则,对犯错学生一味纵容,导致德育软弱无力;过重的惩罚则可能给学生身心带来伤害,产生不良后果。
学生犯了错误,要不要惩罚?魏书生老师的观点是:一定要罚!如何惩罚呢?魏书生老师的做法至少给我们如下启示:
一、有错必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对犯错学生实施惩罚,有助于维护学校纪律和规章
制度,有利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导向,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守法意识。
从某种意义上讲,惩罚教育也是使学生将来成功走向社会、走向成熟的必要手段之一。
魏书生说:“学生免不了犯错误,犯了错误,当然要想办法帮学生改正。
”如果有错不罚,则会纵容学生继续犯错,犯大错。
二、依“法”施罚。
在魏书生的班里,学生犯了错误该怎么罚,都有“法”可依。
什么错误罚唱歌,什么错误罚写说明书,什么错误罚做好事都有规定。
有时班主任不在,班干部就可依“法”施罚,甚至犯错学生也会自觉进行自我惩罚。
三、及时施罚。
力争“今日错今日罚”。
拖延惩罚,容易引起学生的对立情绪,惩罚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当然,这里的“及时”并不是说不分地点,不分场合,一分钟都不耽搁。
施罚者一定要灵活把握惩罚时机,让惩罚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四、适度惩罚。
惩罚是一种教育方式,惩罚的目的是教育学生改正错误,而不是“整”学生,所以要适度。
惩罚就像药剂,适量服用对病体有益,过量则有害。
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有了病可以扎针,但进针深了,效果不好。
”过重的惩罚,不仅会使学生身心受到伤害,还会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也有损于教师形象。
五、赏罚结合。
学生犯了错误,自然不指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可魏书生老师惩罚学生的同时不忘表扬学生,在指出学生一点不足的同时,指出他和这一点相对应的长处,努力找到学生心里真善美的一面,并靠这部分好思想去改变学生,做到“良药甜口利于病。
“
六、寓爱于罚。
惩罚的出发点和终结点都是爱,爱是教师适当运用惩罚的最根本前提,教师施罚时应心中有爱。
魏书生老师正是从爱护学生的角度施罚,罚得学生心服口服。
七、因“材”施罚。
犯错学生在年龄、性别、个性特点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教师应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在施罚的方式上、程度上做到因人而异,灵活施罚。
惩罚是一门育人艺术,魏书生老师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
惩罚不是体罚,惩罚是一种教育,是积极的,惩罚的结果是让学生改正错误,受到教育;而体罚是一种伤害,是一种简单粗暴的纠错方式,是消极的,体罚的结果是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是应当禁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