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业会计比较 第一章 导论

行业会计比较 第一章 导论


1.2 行业会计及其现实状况
1.2.2我国现阶段行业会计的状况
(1)工业企业会计制度; (2)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 (3)施工企业会计制度; (4)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 (5)旅游、饮食服务企业会计制度;
1.2 行业会计及其现实状况
(6)运输(交通)企业会计制度; (7)运输(民用航空)企业会计制度; (8)运输(铁路)企业会计制度; (9)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10)农业企业会计制度等。
1.3 行业会计比较的对象、目的和意义
1.3.1行业会计比较的对象
我国以往甚至现阶段仍然存在的行业会计主要是以行业 会计制度来表示的,因此以前的行业会计比较主要就是对比 各行业会计制度。但是,本书的行业会计比较的内容不仅局 限于此,它还包括以下内容:在会计准则中有可选择项目时 对各行业的不同选择进行比较;在会计规范相同的情况下对 相同会计规范反映的不同经济内容进行比较;对相同会计规 范中相同经济内容的不同表现方式进行比较。
1.1 行业及其划分依据
1.1.2行业的划分依据 一般认为,行业的划分依据应当是国民经济的各个
生产部门和各个环节,即国民经济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 工业、农业、建筑业,使国民经济顺利运行、社会物质 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得以实现的商业、交通运输业、邮 电通信业,以及有助于上述行业顺利发展的金融业、服 务业、旅游业和文教、卫生等行业。这样的划分与我国 前一时期的行业会计制度划分基本相似。
高等院校本科会计学专业教材新系
主编
(第二版) 耿建新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第1章 导论
第1章 导论
1.1 行业及其划分依据 1.2 行业会计及其现实状况 1.3 行业会计比较的对象、目的和意义 1.4 行业会计比较的内容、范围与方法
1.1 行业及其划分依据
1.1.1行业的定义
着眼于本书的内容,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具体情况, 我们应当把行业理解为构成国民经济整体的各个部门和 各个环节,即行业是指对处于整个国民经济中有着不同 劳动结果、不同管理方式,乃至不同职业的活动的高度 概括,比如我们都公认的工业、农业、商业,以及各类 行政、事业等等。
1.3.3 行业会计比较的意义
首先,对会计的共性和个性有充分的认识,以便有效 地输出或利用会计信息。
其次,明确会计信息在不同行业的表达内容和表达方 式,在统一信息的基础上强化内部财务管理。
再次,明确不同行业会计之间的异同,加强宏观经济 调控的有效性。
最后,进行认真、细致的行业会计比较是当前会计理 论研究的需要,也将给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我国会计 准则与国际趋同提供有益的思路。
关键概念
行业 制造业 流通业 行政、事业 行业会计 企业会计准则
服务业 金融业 行业会计制度
1.4 行业会计比较的内容、范围与方法
1.4.1行业会计比较的内容
1)寻找各行业会计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探寻其形成原因 2)分析各不同之处之间矛盾的性质,探讨各矛盾可能的解决方
式 3)分析相同项目在不同行业的不同内容,探讨会计的行业特征
1.4.2 行业会计比较的范围与方法
1)既比较现象,又比较本质 2)既比较国内情况,又与国外的情况相联系 3)既比较微观企业的情况,又比较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 4)“沙里淘金”
1.3.2 行业会计比较的目的
首先,通过不同行业间不同会计处理的比较,对共性 的会计理论、共性的会计操作方式有进一步的理解,从而 加深对总体会计的认识。
其次,通过对新《企业会计准则》在各行业间的使用 差别比较,对各行业经营、管理特征在会计上的表现有所 认识,以取得会计处理、披露会计信息的主动权。
最后,通过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相同经济内容的 不同表现方式进行比较,为集团化企业、多角化经营企业 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提供依据。
1.1.3 几个基本行业及其特征
1)制造业及其特征 2)流通业及其特征 3)服务业及其特征 4)金融业及其特征 5)行政、事业及其特征
1.2 行业会计及其现实状况
1.2.1行业会计的定义
行业会计是指存在于某一行业,在行业中得到公认, 对该行业内的会性而言 的,是各行业活动的特殊性在会计的共性上的反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