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实地研究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山东大学2016年研)
答:在社会科学中,观察法是指一种搜集社会现象初级信息或原始资料的方法。
这种方法带有明确的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地,有针对性地了解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了的现象,通过直接感知和直接记录的方式,获得由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所决定的一切有关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情报。
观察虽然主要是依赖视觉获取信息,但它也运用其他感官,如听觉、触觉和直觉等等作为辅助。
观察法是社会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它通常在实地研究中使用,而且通常结合其它方法共同进行。
2.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相关试题:局外观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研)
答:(1)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是指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
它是一种非结构性的观察。
这种方法是人类学家研究原始的非本族文化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参与观察法的研究者通常不是从对研究主题的先验印象和一整套测量工具开始,而是经常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形成他们的概括和方法论,他们依靠的是研究对象对其“文化”的阐释。
研究者开始是带着问题到实地去,寻求资料和“理论性的解答”。
(2)非参与观察
非参与观察,又称局外观察。
即观察者处在被观察的群体或现象之外,完全不参与其活
动,尽可能地不对群体或环境产生影响。
形象地说,局外观察就是“冷眼旁观”或“坐山观虎斗”。
最理想的局外观察是观察者隐蔽起来观察,使被观察者一点也意识不到有研究者正在观察他们。
这种观察方法常用来研究儿童的行为,或用于研究公共场合及公众闲暇活动中人们的行为。
3.实地研究(赣南师范学院2014年研;河北大学2014年研)
答:实地研究,是指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实地研究可分为参与观察、个案研究等。
实地研究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主要方式有观察和访谈两种,它们包括非正式的、随着生活环境和事件自然进行的各种观察、旁听和闲谈,也包括正式的采访、座谈和参观等。
二、简答题
1.简述日常观察和科学观察的区别。
(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研)
答:观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活动方式。
例如,观察天气的变化;察看工作状况是否正常;注视上下级和同事们的举止言谈,即通常所说的察言观色;以及观赏自然界的风光景色,观察动植物的特征等。
但是,日常生活的观察与科学的观察有很大区别。
前者通常是无意识的或不系统的。
而科学的观察则必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1)有一定的研究目的或研究方向;
(2)预先有一定的理论准备和较系统的观察计划;
(3)有较系统的观察或测量记录;
(4)观测结果可以被重复验证;
(5)观察者受过一定的专业训练。
在社会科学中,观察法是一种搜集社会初级信息或原始资料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直接感知和直接记录的方式,获得由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所决定的一切有关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情报。
观察虽然主要是依赖视觉获取信息,但它也运用其他感官,如听觉、触觉和直觉等等作为辅助。
观察法是社会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它通常在实地研究中使用,而且通常结合其他方法共同进行。
2.简述马林诺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对人类学研究方法的主要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研)
答:马林诺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对人类学研究方法的主要贡献是田野工作的研究方法和参与观察法。
(1)田野工作
田野工作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直接观察、访谈、住居体验等参与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
田野工作是人类学者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最基本方法。
这种研究方法与一般的社会调查研究既有共同之处,又有自身鲜明的特色,表现为社会性和多元性、文化性和生活性、历史性和现实性、实践性和探索性以及艰苦性和变化性等特征上。
人类学家研究文化的基础就是对文化的了解。
人类学者通过扎实的田野工作,研究一个个具体的文化,然后从这些文化的比较研究中探索人类文化的普适性特征。
(2)参与观察法
近一个世纪以来,英国功能主义大师马林诺夫斯基所创立的“参与观察法”,一直是人类学田野工作所强调的最重要的方法,是人类学田野工作的一次革命。
它要求田野工作者以
“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去观察当地发生的人和事,要求融入当地社会,尽量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描述和记录。
由单向到互动的研究途径的变换。
传统的人类学田野工作将西方与非西方、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习俗与理性等截然分开,并认为凡是传统的就是乡村的和习俗的,凡是现代的就是理性的和城市的。
这种二分观念决定了田野工作采用一种自上而下的“文明”与“野蛮”的研究途径,将西方社会置于中心地位。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正是这种研究途径变换的主要作品之一。
3.在实地研究的参与观察中,观察者可以采取怎样的角色?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中央财经大学2009年研)
相关试题:
(1)论述参与观察中参与者的角色。
(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研)
(2)在观察中研究者的角色把握。
(云南大学2016年研)
(3)在实地研究的观察法中,按照研究者参与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其角色主要包括哪几种,请分别简要地予以说明。
(中央财经大学2007年研)
答:各种社会研究方法的著作一般都会在介绍实地研究和参与观察时,提及研究者的角色问题。
总的来看,有关研究者现场角色的各种观点可归结成三大类:“四种角色说”、“三种角色说”以及“两种角色说”。
(1)“四种角色说”
布瑞曼指出,关于实地研究者的角色划分问题,引用最为广泛的是戈尔德关于参与观察者角色的分类,这一分类可以排列成一个涉入和疏离于社会背景中的成员的程度的连续体。
这个连续体中的角色有以下四种:
①完全参与者
根据戈尔德的说法,完全参与者扮演着社会背景中的一个完全真实的角色,而其真正的作为研究者的身份则不被其他人所了解。
因此,他是一个隐蔽的观察者。
②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
这一角色与完全参与者一样,但社会背景中的人们知道研究者作为研究者的身份。
研究者与人们进行正常的互动,参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在这种互动和参与中进行观察。
③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
在这一角色中,研究者主要是一个访问者,虽有一些观察,但却不会包含任何的参与。
有关警察部门的人类学研究经常采取这种类型的角色。
因为出于法律的考虑以及会干扰正常警务的原因,进行参与的机会非常少。
④完全观察者
研究者不与背景中的人们互动。
人们根本就不知道研究者的存在。
这四种角色所排成的连续体如图9-1所示。
图9-1观察者的四种角色
(2)“三种角色说”
①查姆布里斯和舒特提出的三种角色的含义及其解释是:
a.完全参与的角色。
这种角色完全按照背景中的一个真实成员角色来行动。
最常见的是,这种研究是隐蔽的或秘密的。
其他的成员都不知道这个研究者正在进行研究。
b.参与和观察混合的角色。
大多数研究者采取一种在现场,包括某些主动地参与的角色。
通常他们至少会将自己的研究兴趣告诉一部分群体的成员,然后他们参与足够的群体活
动以发展与群体成员的关系,获取群体成员所经历的直接感觉。
c.完全观察的角色。
在这种角色中,研究者试图在事件发生时观察它们,而不会主动地去参与事件。
②甘斯也提出了相似的三种角色:
a.完全的参与者。
研究者完全涉入所研究的背景中,一旦情景显现时,他必须马上恢复研究者的立场,写下记录。
b.参与的研究者。
研究者参与一种情景但只是部分卷入,因而他能够在整个情景发展过程中充分地作为研究者来工作。
c.完全的研究者。
这种角色强调在情景中进行观察但没有参与,就像出席一个公共集会或者坐在公共汽车里观察身边的情形那样。
当采取这种角色时,研究者不参与到事件的过程中。
他同时指出,这些角色可以同时存在于任何项目中。
换句话说,在实地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采用三种不同的角色服务于不同的目的。
(3)“两种角色说”
巴比在《社会研究方法》一书中,只划分出两种主要的角色:完全参与者和完全观察者。
但两位纳克米亚斯则认为,在参与观察中,研究者要么采取完全参与者的角色,要么采取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的角色,而没有其他的角色。
①完全参与者
观察者成为他所感兴趣的群体中的一个参与的成员,而不向这一群体揭示出他的真实身份或研究目标。
或者说,观察者是完全隐蔽的。
研究对象不知道自己在被观察,研究者也企图成为所观察的群体中的一员。
完全参与者尽可能地在他所感兴趣的和他所能接近的各个日常生活领域中与被观察者发生互动。
②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