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区城头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序言“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是我镇抢抓发展机遇,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攻坚时期,是全面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经济文化强镇的关键时期。
编制和实施《城头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全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2006年—201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镇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认真贯彻省市区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部署,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协调发展。
先后获得“中国豆制品第一镇”、“全国民族经济豆制品特色镇”、“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全国乡镇最具投资潜力500强”、“全国百佳产业集群名镇”、“全国优秀乡村旅游目的地”、“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特色产业镇”、“山东省民营经济示范区”、“山东省中小企业优秀创业平台”、“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山东省旅游强镇”、“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点”和枣庄市“五个好乡镇党委”等荣誉称号,得到上级领导和全镇群众的充分肯定。
总体来看,“十一五”规划实施顺利,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目标和任务,为“十二五”良好开局和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地方财政收入从2005年的338.57万元增长到2010年1009.27万元,年均增长39.4%;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3.9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7.8亿元,年均增长20.0%;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从2005年的1.37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2亿元,五年翻了三番;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年均65%的增长,2010年达到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400元以上,2010年达到6057元;同时,确保了教师、机关干部工资按时增长并足额发放,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平均月工资从2005年的635元增加到2010年的2192元,教师月工资支出从2005年的33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66万元,累计向上争取项目资金7000余万元。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一是经济总量显著增加。
实施全民创业和大项目带动战略,目前全镇有投资过亿元项目6家、过千万元项目52家,规模企业32家,分别是2005年的倍、倍和倍;豆制品产量为2005年的倍,个体工商户是2005年倍,经济总量创历史最高。
二是实施多元化发展、多点面支撑战略成效明显。
新型化工方面,投资1.6亿、占地80亩的同泰维润化工项目基本竣工,一期工程投入生产,丙酸钙生产规模全国第二、山东第一,年可出口创汇1200万美元;儿童用品方面,投资1.8亿、占地100亩的喜得尔儿童用品项目和投资1.2亿、占地60亩的爱尔特儿童用品项目先后落地建设;物流产业方面,占地300亩的振扬物流加工基地和占地500亩的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已经完成规划、即将动工建设;三是节能减排科学发展。
关停拆除了2家泡花碱厂、城头水泥厂、肇祥纸业等一批高耗能企业,大力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引进了一批环境友好型项目;打击整治小淀粉、塑料颗粒等“土小企业”,发展环境和质量不断改善。
四是境外城头增添活力。
分别在黑龙江五大连池和嫩江建立了20万亩绿色有机大豆种植基地;在长沙、郑州建立了招商基地,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贵州购买了华际煤矿,又投资5000万元成功完成15万吨技改,通过联合式生产验收,经济效益逐步显现。
——旅游服务业有了新突破。
把旅游服务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重点发展培植,加快月亮湾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及景点建设。
引进天津鲁华公司,注册山东鲁华环境艺术工程投资有限公司,按照原生态、立体化的设计理念投资2亿元在月亮湾湿地建设明清徽式接待中心、天然阳光浴场、苗木繁育基地、生态采摘基地及奇石展销中心等旅游配套项目,进一步提升月亮湾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水平;成立了全市首家集土地流转、旅游开发、现代农业为一体的月亮湾旅游合作社,将湿地规划范围内的土地集中到合作社规模经营,已栽植观光苗木200亩、发展高效农业300亩。
加强景区规划及景点建设,成功命名为省级湿地公园。
房庄古梨园有效得到保护开发,豆制品基地被评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全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省级旅游强镇顺利通过验收,长巷村被评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进一步推动了生态旅游立镇战略的实施。
——城镇建设成效显著。
大力开展特色城镇建设年、提升年活动,小城镇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城镇居民1.5万人,建成区面积位于全区前列,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和全市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一是高起点规划。
邀请市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全区第一个小城镇总体规划,确定了宜居、宜业、宜游特色镇建设目标,实现了小城镇建设有据可依。
二是规范化建设。
统一定位、统一标高、统一造型,明清仿古风格和伊斯兰民族风格合理布局,绿化、亮化、广场及供排水科学配套,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中转站。
三是高效能管理。
成立了全区首个城镇管理执法中队,实行了城镇环境维护服务外包,做到有机构、有制度、有经费、有考核,实现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
四是与景区建设相结合。
挖掘城头历史文化底蕴,对城镇部分街道建筑,进行了明清风格鲁南民居改造,注重绿地景观布局,建成广场及绿化节点6处,文化景点2处。
五是与园区建设相结合。
城镇建设和园区建设统筹规划,建设了五大园区,拉大了城镇框架,带动了创业就业。
六是与新型社区建设相结合。
开工建设了金城花苑一期二期,月亮湾花苑一期、春福盈社区一期、文苑商贸城等新型社区,其中金城花苑规模全区最大,入住率最高,新建住房1000余套,以优惠政策吸引农民向城镇集中,增加了城镇人气和活力。
——农业结构更加完善。
投资400万元的卞庄土地整理工作顺利完成,投资3859万元的2万亩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动工实施,农业生产条件将得到明显改善。
建成蔬菜批发市场一处、蔬菜果品恒温库4个。
发展无公害马铃薯种植基地1.7万亩,绿色红椒、火樱桃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脱毒土豆、富硒大葱、鼎鑫豆制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发展高效农业2.3万亩、规模养殖场12处,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购买能力进一步提高。
引导建立土地合作社8家,在月亮湾旅游合作社及万恒、寨子土地合作社的带动下,初步实现了农业特色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获得上级金融部门授信1500万元,贷款370万元。
坚持把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突破口,成为全区城乡统筹发展试点镇。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持之以恒地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增进群众福祉上,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率先在全区完成小学布局调整,实现了教育资源合理分配。
德洪庄小学、明德小学、幸福海尔希望小学,祥飞海尔希望小学、三十七中宿舍楼、餐厅相继投入使用,“三亮三改”工程全面完成,教学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实施敬老院改扩建工程,提高了“五保”老人的集中供养水平。
新建村级标准化卫生室16个,全面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新农合参合率全覆盖,有效减轻了群众的看病负担。
计划生育工作扎实稳步发展,新建了计生综合楼和服务大厅,投资35万元对各村人口文化大院和文化长廊进行升级改造;修订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公约,对计划生育家庭及重点人群实行联保责任制,强化利益导向,计生户参加新农保、新农合及社区购房均享受优惠,先后荣获全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镇、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目标一等奖、创新奖。
加强校园安全保卫,为每个学校安装了红外线监控设备,配备了警用防卫器械,确保了校园安全。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投资近30万元安装了电子监控,40万元建设了群众服务中心;突出食品安全、建筑领域安全、交通安全和学校安全等重点领域,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群众安居乐业得到保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综合实力还不够强,人均占有仍然偏低。
二是经济发展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缺乏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
三是资源和环境容量约束加剧,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任务依然繁重。
四是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承载能力不强,环境面貌有待进一步改善。
五是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不宽,影响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的因素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第二章“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综合分析国内外环境和我镇基础条件,“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既面临加快发展的全新战略机遇,又承担重大战略转型任务,还将接受各种严峻挑战和竞争的考验。
加快发展面临新机遇:一是国家实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培养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政策,为我镇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二是省委、省政府把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作为实现新跨越的突破口,明确提出加快鲁南经济带建设,为我镇经济社会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三是京沪高铁投入运营,山滕一级路完成规划,为我镇更好地融入山滕经济区一体化提供了便捷通道。
四是近年来,我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加快发展面临新挑战:一是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将从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紧迫性加大,但是我镇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工业经济基础薄弱;二是区域竞争压力增大。
虽然我镇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但与我区先进镇(街)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全区各镇(街)你追我赶、不甘落后,蓄势发力、争先进位,发展势头咄咄逼人,区域竞争更加激烈。
三是社会利益矛盾更趋复杂多样。
“十二五”时期,人民群众对教育、健康、环境、文化、社保等公共产品需求持续增长。
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提升居民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消费、投资,从体制机制和宏观政策上更加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更加重视共建共存、改善民生。
无论从长远还是当前,从外部还是内部看,我镇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总体上看机遇大于挑战。
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一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增强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指导思想第三章“十二五”总体思路和任务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经济文化强镇的工作目标,抓住“一条主线”(转方式调结构),推进“八大战略”(发展环境优化、大项目带动、多元化发展多点支撑、全民创业、特色古韵城、新型物流促农、生态旅游立镇、和谐惠民),加快“四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打造“五个城头”(宜业城头、宜居城头、宜游城头、文化城头、幸福城头),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