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狮子林简介

狮子林简介

狮子林(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是汉族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

属于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狮子林同时又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

[1]狮子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北角的园林路3号。

平面成东西稍宽的长方形,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

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惟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

[2]由于林园几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贝氏家族把西洋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入园中,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

[2]中文名称狮子林外文名称Lion Forest Garden地理位置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占地面积1.1公顷开放时间03月1日-10月15日9:30-16:30,10月16日-次年2月底10:30-16:00景点级别国家4A级旅游景区门票价格40元/位(旺季),30元/位(淡季)著名景点听涛亭、立雪堂、卧云室气候条件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方言吴语-太湖片建议游玩时长1-2小时适宜游玩季节春季最佳1. 1历史沿革2. 2建筑布局3. 3园林特点4. ▪造园手法5. ▪堆山与理水6. ▪植物配置7. ▪假山王国1. 4主要景点2. ▪燕誉堂3. ▪花篮厅4. ▪石舫5. ▪卧云室6. ▪问梅阁7. ▪指柏轩1. ▪古五松园2. ▪黄石假山“小赤壁”3. ▪南区水假山4. 5园林文化5. ▪倪瓒《狮子林图》6. ▪皇家题诗7. ▪与佛教的关系1. ▪园林影响2. 6历代园主3. 7旅游信息4. ▪园林票价5. ▪交通信息历史沿革1341年,高僧天如禅师来到苏州讲经,受到弟子们拥戴。

翌年(元代最后一位皇帝顺帝至正二年),弟子们买地置屋为天如禅师建禅林。

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由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为奉其师所造,初名“狮子林寺”,后易名“普提正宗寺”、“圣恩寺”。

史载,元末名僧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

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惟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

亦因佛书上有“狮子吼”一语(“狮子吼”是指禅师传授经文),且众多假山酷似狮形而命名。

天如禅师谢世以后,弟子散去,寺园逐渐荒芜。

明洪武六年(1373年),73岁的大书画家倪瓒(号云林)途经苏州,曾参与造园,并题诗作画(绘有《狮子林图》)。

清乾隆初,寺园变为私产,与寺殿隔绝,名涉园,因园内有五棵松树,故又称五松园。

1917年为颜料买办商人贝润生购得,经9年修建、扩建,仍名狮子林(园东为贝氏家祠、族学和住宅)。

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明姓和尚托钵化缘于长安,重建狮子林圣恩寺、佛殿,再现兴旺景象。

至康熙年间,寺、园分开,后为黄熙之父、衡州知府黄兴祖买下,取名“园”。

1703年2月11日清康熙巡游至此,赐额“狮林寺”,后清乾隆皇帝六游狮子林,先后赐“镜智圆照”、“画禅寺”及现存“真趣”等额匾。

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黄熙高中状元,精修府第,重整庭院,取名“五松园”。

至清光绪中叶黄氏家道衰败,园已倾圯,唯假山依旧。

1917年,上海颜料巨商贝润生(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叔公)从民政总长李钟钰手中购得狮子林,花80亿银元,用了将近70年的时间整修,新增了部分景点,并冠以“狮子林”旧名,狮子林一时冠盖苏城。

贝润生原准备筹备开放,但因抗战爆发而未能如愿。

1945年贝润生病故后,狮子林由其孙贝焕章管理。

解放后,贝氏后人将园捐献给国家,苏州园林管理处接管整修后,于1954年对公众开放。

[2]1955年,狮子林祠堂建筑大部分为文化部门使用。

1963年3月20日,狮子林被公布为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66年5月,“文革”开始。

十年“文革”中,狮子林曾一度改名为“朝阳公园”。

1967年一度曾停止开放。

1973年4月,又恢复原名称。

1975年,苏州市园林管理处用3万元人民币,买下了苏州市长风厂招待所内原郑氏家属所有的楠木姐妹厅,将其中朝南的厅移建在原荷花厅位置上,改名为花篮厅。

1982年3月,狮子林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5月,在原贝氏族校内的苏州工艺美校搬迁结束;6月狮子林接管,共计面积1360平方米。

1997年12月,苏州市园林管理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狮子林被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增补名单。

1999年10月,狮子林新的“百年紫藤架”正式对游客开放。

2000年8月,因“见山楼”危情显现,同时该建筑的水泥外墙与元代园林及周围建筑不协调,为保持园内风格的统一,拟在维修中对见山楼作部分变动”。

2000年9月,江苏省文化厅以苏文物【2000】54号文批复同意进行维修。

12月底,见山楼经过改建工程完成。

2000年11月,在澳大利亚凯恩斯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狮子林等五处园林被正式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1年4月,狮子林照墙南墙上新增从北京圆明园遗址拓下的乾隆手书“狮子林”题字。

2002年4月,倪云林(倪瓒)“狮子林图”书条石镶嵌在真趣亭北长廊的东侧。

2003年11月,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两次来到狮子林,为狮子林题写了“石品洞天狮子林”七个字。

2004年4月,狮子林获国家级AAAA景区的铜牌。

2004年6月,狮子林历史陈列馆正式开馆。

[3]建筑布局苏州狮子林胜景住宅与庭园三部分,现园子的入口原是贝氏宗祠,有硬山厅堂二进。

住宅区以燕誉堂为代表,是全园的主厅,建筑高敞宏丽,堂内陈设雍容华贵。

沿主厅甫北轴线上共有四个小庭园燕誉堂甫以白、紫玉兰和牡丹花台为春景庭园。

堂北庭园植樱花二株。

小方厅为歇山式,厅内东西两侧空窗与窗外腊梅、甫天竹、石峰共同构成“寒梅图”和“竹石图”,犹如无言小诗,点活了小小方厅。

九狮峰院以九狮峰为主景,东西各设开敞与封闭的两个半亭,互相对比,交错而出,突出石峰。

再往北又有一小院,有黄杨花台一座。

主花园内荷花厅、真趣亭傍水而筑,木装修雕刻精美。

石舫是混凝土结构,但形态小巧,体量适宜。

暗香疏影楼是楼非楼,楼上走廊可达假山。

飞瀑亭、问梅阁、立雪堂则与瀑布、寒梅、修竹相互呼应。

扇亭、文天样碑亭、御碑亭由一长廊贯串,打破了南墙的平直、高峻感。

主花园的建筑主要分布在北部,前后错落,形式多变,但由于建造年代的不同和贝氏在重建时对园林的理解不同,在建筑材料的运用和体量比例上看,旱船过于写实,问梅阁体量过大,见山楼外形中西结合,甚至有混凝土六角亭,建筑风格不够统一。

园林入口有玲珑石笋、石峰、丛植牡丹及白玉兰,与“立雪堂”背面侧窗和谐统一,使框景更趋完整,形成进入庭院前视觉上的美感,同时喻“玉堂富贵”之意。

并有蔽外隐内之含义而景深意远。

庭院北是主体建筑高敞宏丽的鸳鸯厅。

南厅名“燕誉堂”,出自《诗经》,意为名高禄重安闲快乐。

燕誉堂为全园主厅,高敞宏丽。

堂屋门上有“入胜”、“通幽”、“听香”、“读画”、“幽观”、“胜赏”砖刻匾额。

北厅称“绿玉青瑶之馆”,出自元画家倪云林诗中,“绿水”指水,“青瑶”指假山。

中堂屏风南面刻《重修狮子林记》,记述贝氏1917―1926年间重修“狮子林”的经过。

北面刻《狮子林图》,寺峰古柏,飞瀑层楼。

厅内陈设精致华贵。

厅的前廊西侧可通“立雪堂”,后廊西侧门宕通假山洞穴而进入“卧云厅”,在后为小方厅,厅名“园涉成趣”,其西侧辟门,可登假山。

以鸳鸯厅为中心,面向四方的布局,颇为巧妙。

厅前有“息庐”、“安隐”砖刻。

院内湖石、花台、小树组成一景。

小方厅后的院中花台上有巨峰,由九头不同姿态的狮子组成。

峰北院墙漏窗的框形各异,并分别套入琴棋书画图案。

向西可到指柏轩,为二层阁楼,四周有庑,高爽玲珑。

古五松园在指粕轩之西,中间隔一竹园。

园里旧有五棵大古松,霜干虬枝,亭亭似盖,所以狮子林从前曾名五松园。

转弯向南到飞瀑亭。

这里为全园最高处,用湖石迭成三迭,下临深渊,上有水源,开动机钮,即成人工瀑布。

[4]狮子林园林特点狮子林造园手法狮子林虽缀山不高,但洞壑盘旋,嵌空奇绝;虽凿池不深,但回环曲折,层次深奥,飞瀑流泉隐没于花木扶疏之中。

狮子林的古建筑大都保留了元代风格,为元代园林代表作。

园以叠石取胜,洞壑宛转,怪石林立,水池萦绕。

依山傍水有指柏轩、真趣亭、问梅阁、石舫、卧云室诸构。

主厅燕誉堂是典型的鸳鸯厅形式;指柏轩,南面面对假山,下面靠近小池,古柏苍劲;见山楼上可以看到群峰;菏花厅雕镂精工;五松园庭院幽雅;湖心亭、暗香疏影楼、扇亭等均各有特色。

园内四周长廊萦绕,花墙漏窗变化繁复,名家书法碑帖条石珍品700余方。

[5]狮子林堆山与理水狮子林以假山著称,山占地面积约0.15公顷。

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园林大规模假山的仅存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狮子林假山群峰起伏,奇峰怪石。

假山群共有九条路线,21个洞口。

横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环起伏。

狮子林的假山,通过模拟与佛教故事有关的人体、狮形、兽像等,喻佛理于其中,以达到渲染佛教气氛之目的。

它的山洞作法也不完全是以自然山洞为蓝本,而是采用迷宫式作法,园东部叠山全部用湖石堆砌,并以佛经狮子座为拟态造型,进行抽象与夸张。

山体分上、中、下三层,有山洞二十一个,曲径九条。

山顶石峰有“含晖”、“吐丹”、“玉立”、“昂霄”、“狮子”诸峰,各具神态,千奇百怪。

山上古柏、古松枝干苍劲。

此假山西侧设狭长水涧,将山体分成两部分。

跨涧而造修竹阁,阁处模仿天然石壁溶洞形状,把假山连成一体。

园林西部和南部山体则有瀑布、旱涧道、石磴道等,与建筑、墙体和水面自然结合,配以广玉兰、银杏、香樟和竹子等植物。

园内水体聚中有分。

聚合型的主体水池中心有亭伫立,曲桥连亭。

在园西假山深处,山石做悬崖状。

一股清泉经湖石三叠,奔泻而下,形成了苏州古典园林引人注目的人造瀑布。

园中水景丰富,溪涧泉流,迂回于洞壑峰峦之间,隐约于林木之中,藏尾于山石洞穴。

[5]狮子林植物配置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基调是以落叶树为主,常绿树为辅。

用竹类、芭蕉、藤萝和草花作点缀,通过孤植和丛植的手法,选择枝叶扶疏、体态潇洒、色香清雅的花木,按照作画的构图原理进行栽植,使树木不仅成为造景的素材,又是观景的主题。

许多树木的种植与园林建筑和诗词匾联、人物典故相呼应,喻情于草木。

狮子林的植物配置亦照此理,东部假山区以古柏和白皮松为主,西部和南部山地则以梅、竹、银杏为主。

配植色香态俱佳的花木,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不仅增加了林木森郁的气氛。

更使山石、建筑、树木溶合一体,而成为真正的“城市山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