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江苏省淮安市开明中学小升初数学试卷

【最新】江苏省淮安市开明中学小升初数学试卷

江苏省淮安市开明中学小升初数学试卷一、选择题(共24 小题,每小题3 分,满分80 分)1.(3分)有一排蜂房,形状如图,一只蜜蜂在左下角,假定蜜蜂只能爬行,不能飞,而且始终向右方(包括右上,右下)爬行,从一间蜂房爬到右边相邻的蜂房中去.例如.蜜蜂爬到1号蜂房的爬法有:蜜蜂→1号;蜜蜂→0号→1号,共有2种不同的爬法.问蜜蜂从最初位置爬到4号蜂房共有()种不同的爬法.A.7 B.8 C.9 D.102.(3分)小明中午放学回家自己煮面条吃,有下面几道工序:(1)洗锅盛水2分钟;(2)洗菜3分钟;(3)准备面条及佐料2分钟;(4)用锅把水烧开7分钟;(5)用烧开的水煮面条、炒菜要 3 分钟.小明要将面条煮好,至少要用()A.14 分钟 B.13 分钟 C.12 分钟 D.17 分钟3.(3分)假设一家旅馆一共有30个房间,分别编以1~30三十个号码,现在要在每个房间的钥匙上刻上数字,要求所刻的数字必须使服务员很容易辨认是哪一个房间的钥匙,而使局外人不容易猜到.现在有一种编码的方法是:在每把钥匙上刻上两个数字,左边的一个数字是这把钥匙原来的房间号码除以5所得的余数,而右边的一个数字是这把钥匙原来的房间号码除以 7 所得的余数.那么刻的数是36的钥匙所对应的原来房间应该是号.()A.31 B.27 C.13 D.114.(3分)如图,图案是由边长为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按一定的规律拼接而成.依此规律,第5个图案中小正方形的个数为()A.25 B.29 C.41 D.455.(3分)一个数由三个8和三个0组成,如果这个数只读出两个零,那么这个数是.()A.808080 B.880008 C.800808 D.8808006.(3分)某一位小数,若去掉它的小数点,得到的新数比原数多208.8,原来的一位小数是.()A.20.8 B.23.2 C.28.8 D.28.27.(3分)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剪去它的,第二根剪去米,关于剪剩下的两根绳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根剩下的一样长B.第一根剩下的比较长C.第二根剩下的比较长D.因为不知道原来的究竟有多长,所以无法比较8.(5分)一件商品,先提价20%,以后又降价20%,现在的价格与原来相比,()A.提高了 B.降低了C.不变9.(3分)用简便方法计算:9999×1.26+3333×6.22的结果是()A.33329.9 B.33331.1 C.33330 D.9999010.(3分)甲、乙两个车间人数的比是7:6,现在从甲车间调18人到乙车间,这时甲、乙两个车间人数的比变为2:3,原来甲、乙两车间分别有人.()A.52、78 B.70、60 C.77、66 D.63、5411.(3分)两个的三角形可以恰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A.面积相等B.形状相同C.等底等高D.完全相同12.(3分)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4厘米,一个半径为1厘米的圆沿着正方形的四边内侧滚动一周,则圆滚过的面积为()A.16 平方厘米B.12 平方厘米C.15.14 平方厘米 D.11.14 平方厘米13.(3分)在一条直线上的点A处有一只电子青蛙,它从A点开始先向左跳1个单位长度,接着向右跳3 个单位长度,然后向左跳5 个单位长度,接着向右跳7 个单位长度,然后向左跳 9 个单位长度,如此类推,则青蛙第 2009 次的落点与A 的距离是个单位长度.A.0 B.1 C.2009 D.201014.(3分)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从左面看形状是,从上面看形状是,共有()种搭法.A.1 B.2 C.3 D.415.(3分)将一正方体纸盒沿如图所示的线剪开,展开成平面图,其展开图的形状为.()A.B.C. D.16.(3分)如图,在俄罗斯方块游戏中(出现的图案可进行顺时针、逆时针旋转;向左、向右平移),已拼好的图案如图所示,现又出现一个形如的方块正向下运动,你必须进行以下操作,才能拼成一个完整的矩形.()A.顺时针旋转90°,向右平移 B.逆时针旋转90°,向右平移C.顺时针旋转90°,向左平移D.逆时针旋转90°,向左平移17.(3分)10个人围成一圈,每人心里想一个数,并把这个数告诉左右相邻的两个人,然后每个人把左右两个相邻人告诉自己的数的平均数亮出来(如图所示),问:亮5的人心中想的数是()A.8 B.9 C.10 D.1118.(3分)七年级一班将竞选出正、副班长各1名,现有甲、乙两位男生和丙、丁两位女生参加竞选,则男生当选正班长的可能性是()A.1 C. D.19.(3分)已知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是3平方厘米,则两个正方形中较小的正方形的面积为()A.3 平方厘米 B.6 平方厘米 C.12 平方厘米D.无法确定20.(5分)如图,有一段ft路,从A到B是2千米的上坡路,从B到C是4千米的平路,从 C 到 D 是 2.4 千米的上坡路.欢欢和笑笑分别从 A、D 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下坡的速度都是每小时 6 千米,平路的速度都是每小时4 千米,上坡的速度都是每小时2 千米,他们经过小时相遇.()A.0.2 B.0.3 C.1.2 D.1.321.(3分)如图是某人骑自行车的行驶路程与行驶时间之间的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0 时到3 时,行驶了30 千米B.从1 时到2 时是匀速前进的C.从1 时到2 时在原地不动D.从0 时到1 时与从2 时到3 时行驶速度相同22.(5分)有8个球编号是①至⑧,其中有6个球一样重,另外两个球都轻1克.为了找出这两个轻球,用天平称了 3 次.结果如下:第一次:①+②比③+④重;第二次:⑤+⑥比⑦+⑧轻;第三次:①+③+⑤与②+④+⑧一样重.两个轻球分别是.()A.①、④ B.③、⑧ C.②、⑤ D.④、⑤23.(5分)将1,2,3,4,5,…按一定规律排列如:第1 行:1第2 行:2 3第3 行:4 56第4 行:7 89 10第5 行:11 12 13 14 15…第20行从左至右第10个数是.()A.202 B.201 C.200 D.19924.(3分)某班来了两位富有经验的教师,他们的年龄相差4岁,而且每人年龄的各位数字之和都是5的倍数,那么较年长的老师最多是岁.()A.45 B.50 C.55 D.64江苏省淮安市开明中学小升初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4 小题,每小题3 分,满分80 分)1.(3分)有一排蜂房,形状如图,一只蜜蜂在左下角,假定蜜蜂只能爬行,不能飞,而且始终向右方(包括右上,右下)爬行,从一间蜂房爬到右边相邻的蜂房中去.例如.蜜蜂爬到1号蜂房的爬法有:蜜蜂→1号;蜜蜂→0号→1号,共有2种不同的爬法.问蜜蜂从最初位置爬到4号蜂房共有()种不同的爬法.A.7 B.8 C.9 D.10【考点】PB:排列组合.【分析】画树状图,即可得到蜜蜂从最初位置爬到4 号蜂房的所有的不同爬法.【解答】解:画树状图如下:蜜蜂从最初位置爬到 4 号蜂房共有 8 种可能的行走路线.所以n=8.故选:B.【点评】本题用树状图展示所有可能的结果比较容易得出结论,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此法.2.(3分)小明中午放学回家自己煮面条吃,有下面几道工序:(1)洗锅盛水2分钟;(2)洗菜3分钟;(3)准备面条及佐料2分钟;(4)用锅把水烧开7分钟;(5)用烧开的水煮面条、炒菜要 3 分钟.小明要将面条煮好,至少要用()A.14 分钟 B.13 分钟 C.12 分钟 D.17 分钟【考点】K8:沏茶问题.【分析】根据题干可知,烧开水的 7 分钟内,可以同时洗菜 3 分钟,准备面条及作料2 分钟,这样就可以节约3+2=5 分钟,由此即可解答.【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小明要将面条煮好,至少要用:2+7+3=12(分钟),故选:C.【点评】此题属于合理安排时间问题,奔着既节约时间又不使每道工序相互矛盾即可解答问题.3.(3分)假设一家旅馆一共有30个房间,分别编以1~30三十个号码,现在要在每个房间的钥匙上刻上数字,要求所刻的数字必须使服务员很容易辨认是哪一个房间的钥匙,而使局外人不容易猜到.现在有一种编码的方法是:在每把钥匙上刻上两个数字,左边的一个数字是这把钥匙原来的房间号码除以5所得的余数,而右边的一个数字是这把钥匙原来的房间号码除以 7 所得的余数.那么刻的数是36的钥匙所对应的原来房间应该是号.()A.31 B.27 C.13 D.11【考点】J1:数字问题.【分析】一共有 30 个房间,分别编以 1~30 三十个号码,左边的一个数字是这把钥匙原来的房间号码除以 5 所得的余数,由于 1﹣30 中,除以 5 余3 的数有8,13,18,23,28.右边的一个数字是这把钥匙原来的房间号码除以 7 所得的余数,其中除以 7 余 6 的数只有 13.所以这个刻的数是 36 的钥匙所对应的原来房间应该是13.【解答】解:1 到 30 中除以 5 余 3,除以 7 余 6 的数只有 13.故答案为:13.【点评】正确理解题意,根据所给条件分析出同时符合两个条件的数即可.4.(3分)如图,图案是由边长为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按一定的规律拼接而成.依此规律,第5个图案中小正方形的个数为()A.25 B.29 C.41 D.45【考点】74:数与形结合的规律.【分析】分析数据可得:第1 个图案中小正方形看成一行,个数为1;第2 个图案中小正方形看成3 行,分别有1 个、3 个、1 个,中间的一行有3 个,一共有1+3+1个;第3个图案中小正方形看成5行,中间的一行有5个,一共有:1+3+5+3+1个;由此求解.【解答】解:第5 个图案中小正方形的个数为:1+3+5+7+9+7+5+3+1=41(个);故选:C.【点评】对于这类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找出规律,进而求解.5.(3分)一个数由三个8和三个0组成,如果这个数只读出两个零,那么这个数是.()A.808080 B.880008 C.800808 D.880800【考点】15:整数的读法和写法.【分析】根据整数中 0 的读法,每一级末尾的0 都不读出来,其余数位连续几个0 都只读一个零,要想读出两个 0,至少有两个 0 不能写在每级的末尾,且不能相邻.【解答】解:A、808080 读作八十万八千零八十;B、880008 读作八十八万零八;C、800808 读作八十万零八百零八;D、880800 读作八十八万零八百;故选:C.【点评】本题是考查整数的读、写,注意,分级读可避免读错0.6.(3分)某一位小数,若去掉它的小数点,得到的新数比原数多208.8,原来的一位小数是.()A.20.8 B.23.2 C.28.8 D.28.2【考点】1G: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分析】一个一位小数去掉小数点相当于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 1 位,此数就扩大了 10 倍,原数是 1 份数,现在的数就是 10 份数,再根据这个数就比原来的数多208.8,进一步求出原数即可.【解答】解:208.8÷(10﹣1),=208.8÷9,=23.2.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的运用.7.(3分)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剪去它的,第二根剪去米,关于剪剩下的两根绳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根剩下的一样长B.第一根剩下的比较长C.第二根剩下的比较长D.因为不知道原来的究竟有多长,所以无法比较【考点】1C:分数大小的比较;18:分数的意义、读写及分类.【分析】分数不带单位,表示总数的几分之几,分数带单位表示具体的量.从这两根根绳子大于1米、等于1米、小于1米三种情况分析求解.【解答】解: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剪去它的,第二根剪去米,(1)如果这根绳子大于1 ,大于米,第二根剩余的长;(2)如果这根绳子等于于1 等于第二根剪去米,剩余的一样长;(3)如果这根绳子小于1 小于第二根剪去米,第一根剩余长.因为不知道绳子的长度,所以无法判断哪根余下的长;故选:D.【点评】此题关键是区别分数带单位和不带单位的不同意义.因不知道绳子的长度,也就无法比较剪掉的长度,所以无法比较剩余的长度.8.(5分)一件商品,先提价20%,以后又降价20%,现在的价格与原来相比,()A.提高了 B.降低了C.不变【考点】38: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分析】提价 20%的单位“1”是原价,我们设原价为 x 元,那么,提高 20%后的价格可以表示为(1+20%)x 元;降价 20%的单位“1”是提价后的价格,即(1+20%)x元,是在这个基础上下降20%,那么现在的价格是提价后价格的(1﹣20%),现在的价格可以表示为:(1+20%)x•(1﹣20%)元,化简后与x元比较.【解答】解:设原价为x元由题意得,提高20%后的价格是:(1+20%)x元,现在的价格:(1+20%)x•(1﹣20%),=120%x•80%,=96%x;x>96%x;故选B【点评】本题关键是对两个不同单位“1”的理解,进一步发现比单位“1”多或少百分之几,由此解决问题.9.(3分)用简便方法计算:9999×1.26+3333×6.22的结果是()A.33329.9 B.33331.1 C.33330 D.99990【考点】2D: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分析】认真观察可知,9999 是3333 的倍数,如将9999×1.26 转化为3333×3×1.26=3333×3.78,就可根据乘法分配律简算.【解答】解:9999×1.26+3333×6.22,=3333×3×1.26+3333×6.22,=3333×3.78+3333×6.22,=3333×(3.78+6.22),=3333×10,=33330.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否根据数的特点,通过“转化”的数学思想,巧妙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10.(3分)甲、乙两个车间人数的比是7:6,现在从甲车间调18人到乙车间,这时甲、乙两个车间人数的比变为2:3,原来甲、乙两车间分别有人.()A.52、78 B.70、60 C.77、66 D.63、54【考点】6A:比的应用.【分析】本题中甲、乙两个车间的“总人数”没有变,可以把它看作单位“1”;“甲、乙两个车间人数的比是7:6”,可以理解为:甲车间人数是7份,乙车间人数是6份,乙车间人数占总人数的,再由条件“从甲车间调 18 人到乙车间,这时甲、乙两个车间人数的比变为,由此可知“18 ﹣),用除法列式即可求出总人数,进而求出最后的问题.【解答】解:总人数:18÷(﹣),=18÷(﹣),=18÷,=130(人),原来甲车间人数:130×=70(人),原来乙车间人数:130﹣70=60(人),答:原来甲、乙两车间分别有 70 人、60 人;故选:B.【点评】关键是把比转化为分数,统一单位“1”,找出 18 对应的分数,用除法列式求出单位“1”,进而解决最后的问题.11.(3分)两个的三角形可以恰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A.面积相等B.形状相同C.等底等高D.完全相同【考点】82:图形的拼组.【分析】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三形经过旋转、平移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是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方法.【解答】解: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恰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故选:D【点评】本题是考查图形的拼组.12.(3分)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4厘米,一个半径为1厘米的圆沿着正方形的四边内侧滚动一周,则圆滚过的面积为()A.16 平方厘米B.12 平方厘米C.15.14 平方厘米 D.11.14 平方厘米【考点】AA:组合图形的面积.【分析】如图,圆形滚过的面积为正方形的面积﹣四个角的面积,而四个角的面积又等于小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圆的面积,由此列式解答即可.【解答】解:4÷2=2(厘米)4×4﹣(2×2﹣π×12)=16﹣(4﹣π)=12+π=15.14(平方厘米);答:圆滚过的面积为 15.14 平方厘米.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滚过的面积分割拼凑为圆形与长方形解决问题.13.(3分)在一条直线上的点A处有一只电子青蛙,它从A点开始先向左跳1个单位长度,接着向右跳3 个单位长度,然后向左跳5 个单位长度,接着向右跳7个单位长度,然后向左跳 9 个单位长度,如此类推,则青蛙第 2009 次的落点与A 的距离是个单位长度.A.0 B.1 C.2009 D.2010【考点】72:数列中的规律.【分析】向左跳一次再向右跳一次看成一组操作,左跳 1 个单位长度,接着向右跳 3 个单位长度,那么这时在 A 点右侧 2 个单位长度处;然后向左跳 5 个单位长度,接着向右跳 7 个单位长度,那么这时在 A 点右侧 4 个单位长度处;…每一组操作后都是在 A 点的右侧,而且离 A 点的距离增加 2 个单位长度;跳 2008 次就有 1004 组操作,求出此时离 A 点的距离;再看奇数次跳的长度:第1 次1 个单位长度,第3 次5 个单位长度,第5 次9 个单位长度,n 次 (2)﹣1 个单位长度;2×2009﹣1=4017,再由 200 次后的距离向左跳 4017 个单位长度即可.【解答】解:2008 次:2008÷2=1004(组),1004×2=2008(单位长度)第2009次向左跳:2×2009﹣1=4017(单位长度);4017﹣2008=2009(单位长度);则青蛙第 2009 次的落点在 A 的左侧,距离是 2009 个单位长度.故选:C.【点评】本题关键是找出每两次操作后离 A 点的距离,以及每次跳动距离的通项公式.14.(3分)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从左面看形状是,从上面看形状是,共有()种搭法.A.1 B.2 C.3 D.4【考点】8P: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分析】从左面看有两层,上层有一个,下层有两排;从上面看,有两排,一排有两个,2×2+1=5,有两种搭法,满足5个小正方体搭成这个立体图形.如下图所示.上层的一个正方体可以在里排的左边或者右边.【解答】解:答案如图,答:共有 2 种搭法;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15.(3分)将一正方体纸盒沿如图所示的线剪开,展开成平面图,其展开图的形状为.()A.B.C. D.【考点】8M:正方体的展开图.【分析】如图,没右图裁剪线剪开,上面,右面,底面相连,前面、左面、后面相连,且底面与后面相连,是正方形展开图的“3﹣3”结构.【解答】解:如图,沿右图裁剪线剪开,上面,右面,底面相连,前面、左面、后面相连,且底面与后面相连,是正方形展开图的“33“结构;故选:B【点评】本题是考查正方体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最好是动手操作一下,既可解决问题,又锻炼动手操作能力.16.(3分)如图,在俄罗斯方块游戏中(出现的图案可进行顺时针、逆时针旋转;向左、向右平移),已拼好的图案如图所示,现又出现一个形如的方块正向下运动,你必须进行以下操作,才能拼成一个完整的矩形.()A.顺时针旋转90°,向右平移 B.逆时针旋转90°,向右平移C.顺时针旋转90°,向左平移 D.逆时针旋转90°,向左平移【考点】82:图形的拼组.【分析】如图,在俄罗斯方块游戏中,要使其自动消失,要把每行排满,需要旋转和平移,通过观察即可得到.【解答】解:已拼好的图案如图所示,现又出现一个形如的方块正向下运动,必须顺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将常见的游戏和旋转平移的知识相结合,有一定的趣味性,要根据平移和旋转的性质进行解答.17.(3分)10个人围成一圈,每人心里想一个数,并把这个数告诉左右相邻的两个人,然后每个人把左右两个相邻人告诉自己的数的平均数亮出来(如图所示),问:亮5的人心中想的数是()A.8 B.9 C.10 D.11【考点】NA:平均数问题.【分析】先设亮5的人心里想的数,利用平均数的定义表示亮5的人心里想的数;亮 7 的人心里想的数;亮 9 的人心里想的数;亮 11 的人心里想的数;亮 13的人心里想的数,最后建立方程,解方程即可.【解答】解:先设亮5 的人心里想的数为x,那么亮7 的人想的就是:12﹣x,亮9 的人想的就是:16﹣(12﹣x)=4+x,亮11 的人想的就是:20﹣(4+x)=16 ﹣x,亮13 的人想的就是:24﹣(16﹣x)=8+x 所以x+x+8=14×2, 2x+8﹣8=28﹣8,2x÷2=20÷2,x=10,因此亮出 5 的人心中想的数是 1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平均数的相关计算及方程思想的运用;此题题意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从哪下手却不容易想到,一般地,当数字比较多时,方程是首选的方法,而且多设几个未知数,把题中的等量关系全部展示出来,再结合题意进行整合,问题即可解决.18.(3分)七年级一班将竞选出正、副班长各1名,现有甲、乙两位男生和丙、丁两位女生参加竞选,则男生当选正班长的可能性是()A.1 C. D.【考点】E6: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求解.【分析】根据概率(可能性)的求法,找准两点:(1)符合条件的情况数目;(2)全部情况的总数;二者的比值就是其发生的可能性.【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可得:共 4 名学生,其中二男二女,正班长只有1 个,故男生当选正班长的可能性是;1÷4=.故选:D.【点评】用到的知识点为:可能性等于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19.(3分)已知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是3平方厘米,则两个正方形中较小的正方形的面积为()A.3 平方厘米 B.6 平方厘米 C.12 平方厘米D.无法确定【考点】AA:组合图形的面积.【分析】由题意可知:连接FB,则三角形ABF与三角形BFC等底等高,所以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二者都减去公共部分(三角形BFH)则剩下的面积仍然相等,即三角形HFC与三角形ABH 面积相等,因此阴影部分就转化成了小正方形的一半,阴影部分的面积已知,从而可以求出小正方形的面积.【解答】解:如图所示,连接FB,则S△ABF=S△BFC,S△ABF﹣S△BFH=S△BFC﹣S△BFH,S△ACF=S△ABC,又因S 小正方形,=3(平方厘米),所以小正方形的面积是3×2=6 平方厘米;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连接 FB,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关系,从而可以轻松求解.20.(5分)如图,有一段ft路,从A到B是2千米的上坡路,从B到C是4千米的平路,从 C 到 D 是 2.4 千米的上坡路.欢欢和笑笑分别从 A、D 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下坡的速度都是每小时 6 千米,平路的速度都是每小时4 千米,上坡的速度都是每小时2 千米,他们经过小时相遇.()A.0.2 B.0.3 C.1.2 D.1.3【考点】M1:相遇问题.【分析】此题应先求出欢欢上坡和笑笑下坡分别用的时间,欢欢上坡用的时间是:2÷2=1(小时),笑笑下坡用的时间是:2.4÷6=0.4(小时);因为1>0.4所以当笑笑走完2.4千米的下坡路时,欢欢还没有走完2千米的上坡路,在欢欢走上坡路的同时,笑笑又走了的平路,(1﹣0.4)×4=2.4(千米);这时欢欢走完了上坡路,两人都走平路,平路还有:4﹣2.4=1.6(千米),又因为平路上速度都是每小时4千米,因此走完平路所用的时间为1.6÷(4×2)=0.2(小时);那么两人相遇时间就1+0.2小时.【解答】解:①欢欢上坡用的时间是:2÷2=1(小时),②笑笑下坡用的时间是:2.4÷6=0.4(小时);③笑笑先走了平路的路程:(1﹣0.4)×4=2.4(千米);④还剩下的路程(最后欢欢和笑笑共同走的平路):4﹣2.4=1.6(千米);⑤剩下路程需要的时间:1.6÷(4×2)=0.2(小时);⑥相遇共用时间:1+0.2=1.2(小时);答:两人1.2小时后相遇.故选:C.【点评】此题条件较复杂,注意理清思路,细细分析.本题的关键在于确定相遇的位置.21.(3分)如图是某人骑自行车的行驶路程与行驶时间之间的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0 时到3 时,行驶了30 千米B.从1 时到2 时是匀速前进的C.从1 时到2 时在原地不动D.从0 时到1 时与从2 时到3 时行驶速度相同【考点】DB:单式折线统计图;DJ: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根据折线图,把某人骑自行车的行为为三段,即行驶﹣停止﹣行驶,再根据时间段进行判断.【解答】解:A、由图可知,从0 时到3 时,行驶了30 千米,故正确;B、从图上折线是水平的可知这段时间路程不变,因而这段时间这个人原地未动,故B是不正确的,C、从图上折线是水平的可知这段时间路程不变,因而这段时间这个人原地未动,故C是正确的D、根据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从0 到1 时行了15 千米,从2 时到3 时行了30﹣15=15 千米,由此可知这两段时间,行驶速度相同,故 D 正确;故选:B.【点评】正确理解折线统计图结构特点及折线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能够通过图象得到函数是随自变量的增大,知道函数值是增大还是减小.22.(5分)有8个球编号是①至⑧,其中有6个球一样重,另外两个球都轻1克.为了找出这两个轻球,用天平称了 3 次.结果如下:第一次:①+②比③+④重;第二次:⑤+⑥比⑦+⑧轻;第三次:①+③+⑤与②+④+⑧一样重.两个轻球分别是.()A.①、④ B.③、⑧ C.②、⑤ D.④、⑤【考点】JH:等量关系与方程.【分析】由①+②比③+④重可知③与④中至少有一个轻球,由⑤+⑥比⑦+⑧轻可知⑤与⑥至少有一个轻球,①+③+⑤和②+④+⑧一样重可知两个轻球的编号是④⑤.【解答】解:因为①+②比③+④重,所以③与④中至少有一个轻球,因为⑤+⑥比⑦+⑧轻,所以⑤与⑥至少有一个轻球,因为①+③+⑤和②+④+⑧一样重,可知两个轻球的编号是④⑤;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等式的两边同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结果仍相等.23.(5分)将1,2,3,4,5,…按一定规律排列如:第1 行:1第2 行:2 3第3 行:4 56第4 行:7 89 1012 13 14 15第5 行:11…第20行从左至右第10个数是.()A.202 B.201 C.200 D.199【考点】72:数列中的规律.【分析】第一行有1 个数,第二行有2 个数,第n 行有n 个数,由此求出前19行一共有多少个数,每一行的数都是从左到右依次增加的.数的总数量也就是第19 行的最后一个数的数值,进而找出第20 行的第一个数,进而求出第10 个数.【解答】解:前19 行一共有数字:1+2+3+…+19=190(个);第19 行的最后一个数字是190;第 20 行的第一个数字是191,第 10 个数字就是 200.故选:C.【点评】本题关键是找出每一行数的规律,再由规律求解.24.(3分)某班来了两位富有经验的教师,他们的年龄相差4岁,而且每人年龄的各位数字之和都是5的倍数,那么较年长的老师最多是岁.()A.45 B.50 C.55 D.64【考点】N7:年龄问题.【分析】从题中条件看,较年轻的老师年龄的个位数至少是 6(否则,如果个位数比 6 小,那么加 4 后,没有进位,这时,他俩年龄的各位数字的“和”仍是相差4,这两个“和”不可能都是 5 的倍数),而老师的年龄通常都是两位数,可见,较年轻的老师年龄只能是a6或b7或c8或d9(a、b、c、d表示年龄的十位数).【解答】解:因为两位老师年龄的各位数字的和都是5 的倍数,所以从上述分析可知:较年轻的老师的年龄是 46 或 37 或 28 或19,于是较年长的老师的年龄应是50 或41 或32 或23;由此可见较年长的老师的年龄最多是 50岁.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分析出较年轻的老师年龄可能的岁数,进而得出答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