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精细化管理系统
2.4.3 周界区域防护 .................................................................................................12
2.4.4 制高点控制.....................................................................................................13
2.5 安全保障机制建立.................................................................................................13
2.5.1 人员安全保障机制.........................................................................................13
2.2.1 区域划分...........................................................................................................5
2.2.2 人员划分...........................................................................................................5
2.4.1 电子点名.........................................................................................................12
2.4.2 区域出入申请 .................................................................................................12
2.5.2 设备运行保障机制.........................................................................................14
2.6 应急指挥机制的建立.............................................................................................15
监狱精细化管理 系统方案
1 / 19
目录
第1章
需求分析...................................................................................................................3
第2章
精 细 化 管 理 设 计 .....................................................................................................4
2.3 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10
2.3.1 历史风险评估.................................................................................................10
(8) 跨监区管理 当本监区出现其他监区的服刑人员时,系统主动提示民警注意,并告知民警 闯入的服刑人员身份信息。
(9) 跨监房管理 当服刑人员出现特殊时间段跨监房(出现在其他监房时),系统主动提示民 警注意并告知跨监房人员的相关信息。
2.3.2 实时风险评估.................................................................................................10
2.4 防脱逃机制的建立................................................................................................. 11
3.1.1 系统架构.........................................................................................................17
3.1.2 系统组成.........................................................................................................17
综合分析各类事故原因,监管场所监管安全工作客观上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 问题:
警力配备严重不足 由于历史原因,监管场所民警配置比例较低。在司法系统,全国 160 多万罪 犯,仅仅 30 多万监管民警,在一线工作民警数量所占比例更低。
民警超时、超压工作已成常态 鉴于警力严重不足的现状,监管民警超时、超压工作已成常态。由于疲惫等 原因容易造成疏忽、执法不规范等现象,认为的监管安全漏洞不能完全杜绝。
重点区域:集训楼,实现房间级定位。 一般区域:一般监舍及厂区、医院等其他区域,实现区域定位。 周界区域:周界围墙、屋顶区域。
2.2.2 人员划分
XX 监狱的精细化管理需要对管理对象进行划分,根据用户的需求将 XX 监 狱的管理对象分为:
民警 服刑人员 外来人员 外来车辆
2.2.3 管理规则
被动式技术防范手段 目前,随着国家资金扶持,很多监管场所已建设了较为完善的技防体系,包 括视音频监控、周界防范、出入口控制、门禁、报警等。以音视频监控来说,由 于主动监控技术在监管场所的局限性,目前在监管场所主要依靠人力监控,这样 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警力介入监控并进行人工分析或管理,导致监控系统应用以事 后分析为主,实时性弱,事故预防能力较薄弱。
所以,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即能够弥补警力资源的不足,同时也可以提 前对风险进行预警,实现主动式的防御。
3 / 19
第 2 章 精细化管理设 计
2.1 设计概述
本项目是通过位置信息服务,为 XX 监狱建立一套精细化管理体系。该体系 在位置信息的基础上,制定一套管理规范,通过管理规范发现的问题实现细化管 理、风险评估、应急指挥等。
4 / 19
2.2 系统管理规范建立
系统管理规范通过将服刑人员、民警、外来人员和车辆转换为一个个信息点, 从而实现直观的了解其在监狱内的位置信息,并根据监狱的实际管理规则,制定 一系列管理规范。
2.2.1 区域划分
XX 监狱的精细化管理需要按照建筑的功能区域定义不同的管理规则,根据 用户的需求将 XX 监狱管理区域分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6.3 安防系统联动控制.........................................................................................16
第3章
系统实现.................................................................................................................17
2.2.3 管理规则...........................................................................................................5
2.2.3.1
重点区域...........................................................................................6
3.1.3 定位腕带介绍.................................................................................................18
2 / 19
第 1 章 需求分析
监狱做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担负着维护社会安宁和稳定、预防犯罪和改 造罪犯的重要职能。进入 21 世纪以来,犯罪和罪犯总量增长的总趋势尚未得到 根本性扭转,犯罪方式和罪犯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罪犯的危险程度和改造难度 不断加大。近期监管场所监管安全形势较为严峻,重大、恶性监管安全事故时有 发生。自 2008 年以来,发生了十几起监管场所在押人员(罪犯、犯罪嫌疑人)脱 逃、挟持民警、非正常死亡等重大恶性监管安全事故,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的不 良影响。
(3) 出入监区管理 服刑人员进出监区,需要在系统中进行进出人员信息登记,若出入监区的人 员并不在登记的范围内,系统主动提示民警注意。
(4) 出入监房管理 特殊时间段(如夜间、午休)当服刑人员离开监房时,系统主动提示民警注 意。
(5) 巡逻管理 监区内设有小岗巡视,通过位置信息,可以对小岗巡视进行管理,当小岗超 过一定的时间未巡逻,系统主动提示民警。
2.1 设 计 概 述 ...................................................................................................................4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