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利润与所得税费用调整过程的填表说明
基本原理是以会计上的利润总额为起点,先乘以母公司的适用税率得到“按法定/适用税率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再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项目调整最终得到会计上的所得税费用总额,其中最后一行的“所得税费用”应等于利润表上的所得税费用,即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之和。
该表中的各项调节项目均不含已确认递延所得税的暂时性差异事项,如资产减值准备的纳税调整影响、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的抵销影响等。
1.利润总额:
计算方法:利润表的利润总额,不论利润总额是正数还是负数
2.按法定/适用税率计算的所得税费用
计算方法:利润总额×母公司的适用税率,统一按照母公司税率填写(如25%)
3.子公司适用不同税率的影响:
说明:反映部分子公司的适用税率不同于母公司(如子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或适用西部大开发优惠等)的影响;
计算方法:∑子公司利润总额×(子税率-母税率)
例如:某个子公司适用15%税率,当期该子公司利润总额为100万元,而母公司适用25%税率,则该项目填写“-10万元”。
4.调整以前期间所得税的影响:
说明:反映本年度对上年度所得税进行汇算清缴时,最终汇算清缴结果与上年末计算的应交所得税存在差异而发生的补(退)税额,且不属于前期会计差错的部分(参考《计学撮要2011》第388~391页的问答)。
该项目的金额在账务处理上应当是作为对本年度的“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如本年度对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的结果与上年度计算的应交所得税差异较大时,应结合重要性水平及判断是否为前期会计差错,如果是会计差错要按照会计差错的处理原则进行追溯调整。
5.非应税收入的影响(以“-”填列)
说明:反映本年度会计上计入当期损益但税法规定为免税收入或不征税收入项目(如国债利息收入、某些符合条件的财政资金等)的影响,如本期收到的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
助属于不征税收入的;如权益法下确认的投资收益。
如非同一下企业合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大于投资成本计入营业外收入这部分,在可预见的未来没有处置被购买方股权的计划,则无需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合并报表层面的所得税费用调节表中列入“非应税收入的影响”的负数;
计算方法:此类收入金额×纳税主体适用税率
6.不可抵扣的成本、费用和损失的影响(以“+”填列)
说明:反映本年度发生的属于永久性差异性质的不可扣除成本、费用和损失的影响,如超标准业务招待费、使用不征税收入形成的支出等。
计算方法:此类成本、费用或损失的金额×纳税主体适用税率
7.使用前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亏损的影响(以“-”填列)
说明:指以前年度存在的某项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亏损,以前年度因为无法合理确定其转回期间可产生足够多的应纳税所得额而未对其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末管理层认为满足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条件,故在本期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并贷记本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如果坏帐准备期初没有确认过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
举例:企业累计亏损100万元且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盈利弥补以前年度亏损100万元,适用税率25%,则本期增加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00万元×25%=25万元,应填-25万元。
8.本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亏损的影响(以“+”填列)
说明:指本期发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亏损,因为无法合理确定其转回期间可产生足够多的应纳税所得额而未对其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影响;
如果合并抵销未实现损益确认了递延所得税,则无需在该表中作为调节项目;如果没有确认递延所得税,应作为本期发生的未确认递延所得税的暂时性差异事项列入该表;
计算方法:该类项目对本期利润总额的影响金额×纳税主体适用税率
举例:企业本年度亏损100万元,因为无法合理确定其转回期间可产生足够多的应纳税所得额而未对其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影响故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适用税率25%,则本项目应填写100万元×25%=25万元。
9.税率调整导致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余额的变化(导致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或递延
所得税负债减少的,以“-”填列,反之以“+”填列)
说明:因预计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的适用税率将发生改变(如因为颁布实施新税法、纳税主体本身是否适用某项税收优惠的条件发生变化等)对该纳税主体期初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余额按期末预计的转回时适用税率进行调整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
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增减变动导致的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费用的增减变动,预计转回时的适用税率变动而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计量金额的。
计算方法:期初已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暂时性差异项目金额(不包括转回时直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或权益项目的暂时性差异)×(期末预计的转回时适用税率-年初预计的转回时适用税率)
举例:如企业年初有递延所得税资产15万元,上年税率15%,今年由于不再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适用税率变为25%,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15×(25%-15%),应填-10万元。
10.税法规定的额外可扣除费用
研发支出加计扣除、其他税法规定的额外扣除的费用;
11.所得税费用:
计算方法:利润表所的“所得税费用”(即“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