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_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制备

第五章_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制备


38
三、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安全性
1、在饲料或食品添加剂中,高浓度的壳聚糖可
产生副作用或毒性,

在动物内脏形成凝胶,影响营养物质如矿质元
素吸收、脂溶性维生素缺乏,严重可导致死亡。
39
第四节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应用
一、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一)组织形成剂 1、壳聚糖的酸性多糖络盐,呈肉状组织纤 维,可作为组织形成剂, 与猪肉、牛肉等混合制成优质、低热量的 填充食品; 也可通过添加香料、调料和色素等制成各 种人造肉。
可在里面加入粉状壳聚糖搅拌,过滤后即
能使该液体除酸。
42
二、在生物医药材料方面的应用
(一)医用敷料:成膜性

人造皮肤等
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灭菌、促进伤口愈合;
43
(二)手术缝合线 壳聚糖缝合线 1、有很强的抗张强度。 2、抗原性低。 3、不用拆线。 加速伤口愈合 被组织降解并吸收 替代肠衣手术线
℃ 下反应可得到甲壳低聚糖。
4、微生物发酵

原理类似酶法,产量低。
16
第三节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生理功能
一、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功能性质
(一)絮凝作用
原理:壳聚糖分子中的游离氨基在酸性条件下 带正电荷,具有絮凝和螯合功能。 1、促进固液分离

糖汁絮凝剂:悬浮物迅速凝集、沉降;果泥易 于过滤,清液澄清度高; 豆浆:搅拌后可形成大量凝集物,用布过滤; 饮用水净化
第五章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制备
1
甲壳素的发现历程及命名

1811年,法国科学家H. Braconnot 教授,从蘑 菇中提取到一种纤维状的白色残渣,并称之为 Fungine,意即真菌纤维素。

1823年,法国科学家A. Odier从甲壳类昆虫的 翅膀中分离出同样的物质,他认为此物质是一 种新型的纤维素,命名为Chitosan(几丁质) 。-外壳、信封
乙酰基水解反应的酶,属于糖酯酶家族。

CDA 来源广泛,如真菌、酵母和昆虫等,不同来源 的CDA 在分子量、最适pH、温度等酶学性质方面均 有差异。 日本科学家从土壤中分离出某种具有脱乙酰活性的 细菌。 利用微生物本身存在的酶进行自身催化,从而脱去


乙酰基。
13
(二)甲壳低聚糖(Mw<10000)的制备 1、酸水解法 壳聚糖糖苷键在强酸作用下易水解,条件不易 控制、选择性差、分离纯化难、产量低。 常用:HCl水解法 2、酶水解法: ①甲壳素酶:多酶体系 内切甲壳素酶、N乙酰葡糖胺酶、外切甲壳素 酶。 水解甲壳素成单糖、甲壳二糖、甲壳三塘或低 聚糖。
的提取精制或制剂的生产。
47
三、其它方面的应用:功能材料
(一)催化剂

天然高分子的金属配合物作催化剂,具有 稳定、高催化化活性、选择性和易从反应 体系中分离等持点。 壳聚糖—铜(II)配合物在四氯化碳存在 下可以作为烯类单体,如甲基丙烯酸甲酯 和丙烯腈聚合的引发剂。
48

(二)固定化酶载体

壳聚糖分子结构中的氨基使酶易于固定,来
8


虾、蟹壳中甲壳素含量:20%-30%( 58%85% );数量最多、质量最好; 昆虫纲蛹壳: 20%-60%;



真菌:细胞壁组成成分,有的高达19 %;
浙江省沿海年产海虾67万吨,按40 %废弃物计算,
可得甲壳素1万余吨,资源量大。
9
二、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生产原理及生产工艺
1、原理:
制备甲壳素的主要操作是脱钙和脱蛋白,然后脱
32
(三)抗病毒: 甲壳素硫酸酯,硫酸化越高,抗病毒越强; 甲壳素硫酸酯对血液病毒有显著抑制作用。 甲壳素磺化衍生物抑制和治疗艾滋病病毒 感染; 抑制劳舍白血病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
33
(四)抗肿瘤: 小分子甲壳素:低聚甲壳素或低聚壳聚搪 增强淋巴细胞杀死癌细胞作用; 直接抑制艾氏腹水癌细胞; 对黑色素瘤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0
(二)降脂和防止动脉硬化
1、降脂机理
(1)壳聚糖在胃的酸性环境下溶解,到了肠内
碱性环境,形成溶胶与脂肪、胆固醇结合和包裹, 从而妨碍了小肠对它们的吸收。 (2)具有与粗纤维类似的作用,通过胃的排空 延迟而起到降脂作用。 (3)维生素C促进壳聚糖与脂肪、胆固醇结合。
31
2、防止动脉硬化机理 (1)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见一种 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纤维 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 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 动脉壁上沉积了一层像小米粥 样的脂类,使动脉弹性减低、 管腔变窄的病变。
乌梅提取物等
23
防腐机理
①壳聚糖阻止营养物质向细胞内的运输
②壳聚糖通过渗透进入细菌细胞体内,扰乱细胞
正常的生理活动。
24
壳聚糖防腐剂优点: 1)性质较稳定:加入到食品中后在一定的时期内有效, 在食品中有很好的稳定性 2)低浓度下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3)本身不具有刺激气味和异味 4)不阻碍消化酶的作用,不影响肠道内有益菌的作用
3、壳聚糖:甲壳素脱去乙酰氨基,可溶性甲壳素、壳 聚胺、几丁聚糖
第二节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制备
一、甲壳素的提取


甲壳素与蛋白质共价结合,同时伴生着碳酸钙;
来源:利用甲壳动物的外壳通过化学法或微生 物法来制备; 化学法:酸碱处理,脱去钙盐和蛋白质,强碱 加热脱去乙酰基后即得到可溶性甲壳素(壳聚 糖)。
壳聚糖溶液具有凝血功能。
36
2、壳聚糖抗凝血功能: 仅N硫酸化的甲壳素没有抗凝血活性; N硫酸化和O部分硫酸化的甲壳素才有抗凝 血活性。 其化学结构与肝素相似。 双硫酸酯甲壳素的抗凝血活性是肝素的1.92.2倍。
37
(六)其它 1、抗辐射能力 2、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 3、治疗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衰 4、结合铁离子,治疗铁缺乏症。 5、杀寄生虫等。
乙酰基,则得到壳聚糖。
10
2、工艺:
脱色:虾红素、虾青素
11
三、壳聚糖的制备技术 (一)壳聚糖的制备

壳聚糖:壳聚糖是甲壳素的N-脱乙酰基的产
物,通常把脱去55%以上N-脱乙酰基,且能
溶于1%乙酸或1%盐酸的甲壳素称之为壳聚糖。
12
1、化学法:反应温度、碱液浓度、反应时间。
2、微生物法:甲壳素脱乙酰酶 (CDA)是催化甲壳素
5

壳聚糖同聚糖链三级结构

分子量: 甲壳素和壳聚糖与其他高分子化合物一样,
所谓相对分子质量物化性质
1、3种晶型: α、β、γ
2、甲壳素晶体结构

链内、链间氢键作用,使甲壳素成为保护生物的一种
结构物质,结晶构造坚固,

一般不熔化,也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和酸碱, 化学性质稳定;
17

2、原果汁的澄清

负电荷(果胶、纤维素、单宁及多聚戊糖等); 可长期保存; 不再浑浊沉降; 影响果汁产品感官质量; 在等电点以上的pH范围内,蛋白质是阴离子
3、蛋白质回收


水产工业中应用的蛋白质,等电点一般在酸性 范围内
当pH处于中性时,可有效凝聚蛋白质,达到分 离回收的目的。
缺点:目前价格较其他普通防腐剂贵。55000元/吨
25
3、持水保湿

大量存在的极性基团,对水有很高的亲和力和
持水性;

馒头面坯中加入1%壳聚糖溶液,制成的馒头 可室温放置10d,保持原样。

化妆品保湿剂
26
(三)食品添加剂 1、功能食品添加剂 膳食纤维 活化增殖双歧杆菌 免疫调节 抑制肿瘤生成 除脂:结合本身重量的4-5倍脂肪,形成络合 物,不被消化吸收,不被胃酸水解,可减少人 体吸收,促使排出(糖尿病、胆囊症、肥胖症、 冠心病等) 促进钙吸收:可溶性壳聚糖
壳聚糖(chitin)是甲壳素(chitosan)经脱乙 酰化反应后的产物。
2

第一节 甲壳素类物质的来源
一、甲壳素的分布

低等植物菌类、藻类的细胞 节肢动物虾、蟹、蝇蛆、 昆虫的外壳

贝类、软体动物(鱿鱼、 乌贼)的外壳和软骨

高等植物的细胞壁
3

地球上仅次于植物纤维的第二大生物资源: 100亿吨
40
(二)豆制品沉淀剂

我国生产豆腐等豆制品传统用盐卤或石膏粉使
豆浆凝集,

现在也可壳聚糖或δ葡萄糖酸内酯作凝固剂,做
出来的豆腐同样洁白细嫩。
41
(三) 提取酵母

利用壳聚糖的凝集作用,可使食用酵母的
生产提高收率。 (四)果汁脱酸

壳聚糖能与有机酸生成盐,当需要从一种
液体中去除其中的有机酸或酸性化合物时,
21
2、抗菌防腐:
防腐剂:早期的化学防腐主要有甲醛、硝酸
盐类等高毒产品,以后又研究出苯甲酸、 苯甲酸钠、脱氢醋酸钠、双乙酸钠等等数 十种各类化学合成食品防腐剂。
22
防腐剂发展方向:
天然、安全、广谱: ①微生物源的乳酸链球菌素、那他霉素、红曲霉 素等;
②动物源的溶菌酶、壳聚糖、鱼精蛋白、蜂胶等;
③植物源的琼脂低聚糖、杜仲素、辛香料、丁香、
44
(三)药物载体

稳定或保护药物中的成分
促进药物的吸收;
延缓或控制药物释放; 帮助药物送达目的器官。
45
(四) 眼科材料

制作接触镜片(即隐形眼镜)、接触镜
片的消洗液,

还可制作人造眼泪、消炎眼药膏、滴 眼液等。
46
(五)中药浸提

壳聚糖无毒、无味、无副作用,有良好的
絮凝、澄清作用,可用于部分单味中草药

食品工业废水:日本,82%生产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