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技术制药02(1)

生物技术制药02(1)

生物技术制药02(1)
二、生物药物的特性
¨ 1、药理学特性 ¨ (1)治疗的针对性强 治疗的生理、生化
机制合理,疗效可靠。如细胞色素c为呼 吸链的一个重要成员,用它治疗因组织 缺氧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效果显著。 ¨ (2)药理活性高 生物药物是精制出来的 高活性物质,因此具有高效的药理活性 ¨ (3)毒副作用小,营养价值高 ¨ (4)生物副作用常有发生
生物技术制药-02(1)
2020/11/30
生物技术制药02(1)
第二章 生物药物概论
¨ 第一节 生物药物的来源、特性、分类与 制备
¨ 第二节 人体来源的药物 ¨ 第三节 动物来源的药物 ¨ 第四节 植物来源的药物 ¨ 第五节 海洋生物药物
生物技术制药02(1)
第一节 生物药物的来源、特性、分类与制备
生物技术制药02(1)
2、生物药物的提取
¨ (2)提取 生物组织与细胞破碎后要立即 进行提取。提取时,首先要根据活性物 质的性质,选择提取试剂。提取试剂主 要有:水、缓冲溶液、盐溶液、乙醇、 其他有机溶剂(如氯仿、丙酮等)。其 次是考虑提取溶剂的用量及提取次数、 提取时间。三是注意提取的温度、pH、 变性剂等因素。
生物技术制药02(1)
5、糖类药物的分离纯化方法
¨ (2)分离方法 ¨ 常用的分离方法是沉淀法和离子交换层析法。
¨ 乙醇沉淀法是从提取液中沉淀多糖最简易方法, 也适用于分级分离。4~5倍体积的乙醇可以使任 何结缔组织中的粘多糖完全沉淀。用季铵化合 物也可沉淀粘多糖。粘多糖的聚阴离子能与某 些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结合成不溶于水的盐,如 CTAB等
¨ (2)原料的预处理与保存:动物原料采 集后要立即处理,去除结缔组织、脂肪组 织等,并迅速冷冻贮存。植物原料确定后, 要择时采集并就地去时要及时将 菌细胞与培养液分开,进行生物保技术制鲜药02处(1) 理。
1、生物药物原料的选择、预处理与保存方法
¨ 原料的保存方法主要有:(1)冷冻法, 该法适用于所有生物原料。常用-40℃速冻。 (2)有机溶剂脱水法。常用的有机溶剂 是丙酮。该法适用于原料少而价值高、有 机溶剂对活性物质没有破坏作用的原料, 如脑垂体等。(3)防腐剂保鲜。常用乙 醇、苯酚等。该法适用于液体原料,如发 酵液、提取液等。
生物技术制药02(1)
5、糖类药物的分离纯化方法
¨ (1)提取方法 ¨ 非降解法适用于从含一种粘多糖的动物
组织中提取粘多糖,提取采用的溶剂是 水或盐溶液。 ¨ 降解法适用于从组织中提取结合比较牢 固的粘多糖。如从软骨中分离提取硫酸 软骨素,就是用碱处理进行降解。又如 用酶处理法可提取与蛋白质结合的多糖
¨ (1)人体组织来源的生物药物:主要有人血液 制品类、人胎盘制品类、人尿制品类;
¨ (2)动物组织来源的生物药物:动物的脏器、 其他小动物制得的药物如蛇毒、蜂毒等。
¨ (3)植物组织来源的生物药物:中草药、有效 成分;
¨ (4)微生物来源的药物:抗生素、酶、氨基酸、
维生素等;
生物技术制药02(1)
生物技术制药02(1)
二、生物药物的特性
¨ 2、在生产、制备中的特殊性 ¨ (1)原料中的有效物质含量低:杂质种
类、含量高,提取、纯化工艺复杂。 ¨ (2)稳定性差:活性部位与空间构象的
理化影响因素 ¨ (3)易腐败:由于生物药物原料都是营
养价值高的物质,因此对活性及无菌操 作等要求严格
生物技术制药02(1)
生物技术制药02(1)
1、按药物的化学本质和化学特性来分;
¨ 生物药物的有效成分多数是比较清楚的, 因此有利于比较一类药物的结构和功能的 关系、分离制备方法的特点和检测方法的 统一等。主要有:
¨ (1)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药物; ¨ (2)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 ¨ (3)酶和辅酶类药物:酶类按其功能分为
生物技术制药02(1)
第二节 人体来源的药物
¨ (2)按分子大小分离的方法 有超滤法和 透析法(即膜分离法)、凝胶层析法、超 速离心法等。其中膜分离法可用于生物大 分子的浓缩、分级和脱盐。生物技术制药02(1)
3、蛋白质类药物的分离纯化方法
¨ (3)按分子所带电荷进行分离的方法 氨基 酸、多肽、蛋白质、酶均为两性电解质。 根据它们的等电点不同,调节pH值进行交 换、电泳、等电聚焦法等。
3、按生理功能和用途分类
¨ 生物药物广泛用作医疗用品,在医学、预防医学、 保健医学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大致分四类:
¨ (1)治疗药物:对疑难杂症如肿瘤、爱滋病、 免疫性疾病、内分泌障碍等具有特殊的作用;
¨ (2)预防药物:对传染病的预防;
¨ (3)诊断药物:免疫诊断试剂、单克隆抗体诊 断试剂、酶诊断试剂、放射性诊断药物和基因诊 断药物等;某些生物活性物质亦是检测疾病的指 标,如谷草转氨酶等;
生物技术制药02(1)
一、 来源
¨ 2、生物药物的原料来源 ¨ 生物药物原料以天然的生物材料为主,
包括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各种 海洋生物等。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有 目的人工制得的生物原料成为当前生物 制药原料的重要来源,如用免疫法制得 的动物原料、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得的微 生物或其他细胞原料等。
¨ 发酵法:发酵法主要是选育特异产生某种
氨基酸的菌株,经过发酵后,从培养液中
提纯氨基酸。
生物技术制药02(1)
(1) 氨基酸的生产方法
¨ 化学合成与酶促合成法:化学合成法一 般得到的是DL-型氨基酸,尚需要对异构 体拆分;酶促合成法也是酶工程在医药 工业上应用的一个内容,优点是技术工 艺简单,转化率高,副产物少,容易提 纯等。
¨ 离子交换层析法。粘多糖的聚阴离子能够很快 地被阴离子交换剂吸附和分离,如Dowex I-X2 离子交换树脂、DEAE-离子交换纤维素等。洗 脱可用NaCl溶液进行梯度洗脱。
生物技术制药02(1)
6、脂类药物的分离纯化方法
¨ (1)提取方法: 脂类自然状态下是以结 合形式存在的。非极性脂是与其他脂质 分子或蛋白分子的疏水区相结合的。提 取脂质药物就是要选择适当的溶剂来破 坏这种结合键,将脂质溶解出来。常用 的溶剂有组合溶剂,醇是其中的主要成 分,此外还有氯仿、甲醇、水等。
二、生物药物的特性
¨ (4)注射用药有特殊要求:生物药物由 于易被胃肠道中的酶所分解,所以给药 途径主要是注射用药,因此对药品制剂 的均一性、安全性、稳定性、有效性等 都有严格要求。同时对其理化性质、检 验方法、剂型、剂量、处方、贮存方式 等亦有明确的要求。
生物技术制药02(1)
二、生物药物的特性
消化酶类、消炎酶类、心脑血管疾病治疗 酶类、抗肿瘤酶类、氧化还原酶类等,一 部分辅酶亦属于核酸类药物。
¨ (4)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生物技物术制药类02(1药) 物;
¨ (5)糖类药物:以粘多糖为主;
¨ (6)脂类药物:主要有脂肪和脂肪酸类、 磷脂类、胆酸类、固醇类、卟啉类等;
¨ (7)细胞生长因子类;
¨ (4)其它生物医药用品:生物药物在其他方面
应用也很广泛:如生化试剂、保健品、化妆品、
食品、医用材料等。
生物技术制药02(1)
四、生物药物的制备
¨ 生物药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因为原材料、 药物的种类和性质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这 里作简要介绍:
¨ 1、生物药物原料的选择、预处理与保存 方法;
¨ 2、生物药物的提取; ¨ 3、蛋白质类药物的分离纯化方法; ¨ 4、核酸类药物的分离纯化; ¨ 5、糖类药物的分离纯化方法
¨ 吸附法;这是利用吸附剂根据氨基酸吸附
力的差异进行氨基酸分离的方法。苯丙氨
酸、酪氨酸、色氨酸的分离就是利用活性
碳对其吸附的原理
生物技术制药02(1)
(2)氨基酸的分离方法
¨ 离子交换法: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在 一定pH条件下,不同氨基酸带电性质及 解离状态是不同的,因此在离子交换剂 上被吸附的强度不同。常用的离子交换 剂为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洗脱主要 用pH梯度洗脱。
生物技术制药02(1)
6、脂类药物的分离纯化方法
¨ (2)纯化方法:沉淀法:由于不同脂质在丙 酮中溶解度不同,故常用它进行沉淀;吸附层 析法:常用吸附剂有硅胶、氧化铝等。它是通 过极性和离子力等把各种化合物结合到固体吸 附剂上。洗脱一般用极性逐渐增大的洗脱液来 进行,非极性的先流出;离子交换层析法:脂 质分子的存在有非解离、两性离子和酸式解离 三种状态,根据它们在一定pH条件下解离情况, 选择适当的离子交换剂可将它们提纯,如 TEAE-纤维素对分离脂肪酸和胆汁酸等特别有 效。
生物技术制药02(1)
3、蛋白质类药物的分离纯化方法
¨ 所说的蛋白质类药物包括蛋白质、多肽和 酶类等药物。分离纯化方法主要有:
¨ (1)沉淀法 蛋白质、酶的初步纯化往往 用沉淀法。其原理是使蛋白质胶体颗粒破 碎,从而沉淀蛋白质。常用的有盐析法、 有机溶剂沉淀法、等电点沉淀法、与靶物 质结合沉淀法(如抗原—抗体)等。
¨ (8)生物制品类:从微生物、原虫、动 物或人体材料直接制备或用现代生物技术、 化学方法制成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特定 传染病或其他疾病的制剂,统称为生物制 品
生物技术制药02(1)
2、按原料的来源分类
¨ 按原料来源分类,有利于对不同原料进行综合 利用、开发研究。对于生物技术药物来说,不
同原料来源的生物药物对生物技术的要求有所 不同。分类如下:
生物技术制药02(1)
2、生物药物的提取
¨ (1)生物组织和细胞的破碎 常用的破碎 方法一是磨切法,使用的设备有组织捣 碎机、胶体磨、匀浆器、匀质机、球磨 机、乳钵等;二是压力法,有加压和减 压两种;三是反复冻融法,该方法设备 简便,活性保持好,用时较长;四是超 声波振荡破碎法,该法破碎效果较好, 对活性有损失;五是自溶法或酶解法, 用得较少。
¨ (4)亲和层析法 大部分生物活性物质都有 其作用的靶物质,如酶与底物(或抑制 剂)、抗原与抗体、激素与受体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