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制药学》
大作业
一、问答题:(每题10分,共100分)
1.成纤维细胞型细胞的特点及来源:
特点:细胞生长时胞体呈棱形或不规则的三角形,中央有圆形核,胞质向外伸出2~3个突起。
细胞群常借该突起连接成网,生长时呈放射状、漩涡状或火焰状走
行。
来源:中胚层组织来源的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成骨
细胞等。
2.正常细胞体外培养在原代培养期的特点并举例:
特点:①原代培养细胞呈活跃的移动,细胞分裂不旺盛,并多呈二倍体核型;②
原代培养细胞与体内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上相似性大;③细胞群是异质的,即各细胞的遗传性状互不相同,细胞相互依存性强。
例如:鸡胚细胞、原代免或鼠肾细胞、以及血液的淋巴细胞。
3. 免疫毒素可用于治疗哪些疾病?优点是什么?
可用于治疗肿瘤、自身免疫病,并能克服组织移植排斥反应,可单独给药也可
以包裹在脂质体及其他微粒中给药。
由于重组免疫毒素是在胞浆物质代谢中发挥作用,相对分子质量又小,渗透力强,故效果好。
4. 发酵过程的溶氧变化:
在发酵过程中,在已有设备和正常发酵条件下,每种产物发酵的溶氧浓度变化
有自己的规律。
发酵时生产菌大量繁殖,需氧量不断增加,此时的需氧量超过供氧量,
使溶氧浓度明显下降。
从发酵液中的溶解氧浓度的变化,就可以了解微生物生长代谢是否正常,工艺控制是否合理,设备供氧能力是否充足等问题,帮助查找发酵不正常的原因和控制好发酵生产。
5.固定化酶的优点。
(1)酶的稳定性提高。
(2)反应后,酶与底物和产物易于分开,产物中无残留酶,易于纯化,产品质量高。
(3)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可实现转化反应的连续和自动控制。
(4)酶的利用效率高,单位酶催化的底物量增加,用酶量减少。
(5)比水溶性酶更适合于多酶反应。
6.生物技术的主要技术范畴。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
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生物技术是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体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它主要包括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
因此,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
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胚胎学、免疫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物理学、信息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技术,可用于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提供产品为社会服务等。
7.现代生物药物包括哪几类?
(1)应用重组DNA技术制造的基因重组多肽、蛋白质类治疗剂;
(2)基因药物;
(3)来自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天然生物药物;
(4)合成与部分合成的生物药物。
8.抗体治疗的主要机制。
治疗性抗体的作用机制至少有三类。
一、治疗性抗体对其配体的中和作用抗体直接结合其配体,使其配体不能作用于目的组织和细胞引发不希望发生的反应,如抗TNF-a单抗二、抗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抗体结合到目的细胞上,如肿瘤细胞,引发免疫细胞如单核细胞、NK细胞等的细胞毒作用,杀死目的细胞。
三、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抗体有补体结合位点,在抗体结合到目的细胞上后,引发补体效应,杀死目的细胞。
9.HAT选择性培养基中H、A、T分别代表哪种成分?常用的化学融合剂是哪种物质?
HAT(H—Hypoxanthine次黄嘌呤,A—Aminopterin甲氨喋呤,T——Thymidine 胸腺嘧啶核苷)培养基的选择培养。
HAT培养基也就是指含有这三种物质的细胞培养基。
对£具有合成DNA原料的核苷酸的形成上,在细胞内具有起始合成途径(denovopathway)和中间合成途径(salvagepathway)。
中
间合成途径包括:通过HGPRT的催化作用把次黄嘌呤转化成次黄嘌呤核苷-磷酸(IMP),通过TK的催化把胸腺嘧啶核苷转化成脱氧胸腺嘧啶核苷-磷酸(dTMP),再
进一步合成核酸。
由于氨基蝶呤可阻碍起始合成途径,所以培养基中含有它时,细胞便只有中间合成途径,所以必须供给核苷酸。
至于缺失中间合成途径的细胞,可失去增殖能力臻于死亡。
根据这一点,不仅把混存于细胞群中的正常细胞,通过试管内培养进行选择,例如嘌呤的中间合成途径缺失株和嘧啶的中间合成途径缺失株,由于可以互补,所以两者的杂种细胞,即使在氨基蝶呤的存在条件下也可以增殖。
在这种情况下,利用HAT培养基可对杂种细胞进行选择。
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可作为中间合成途径的原料而进行添加。
10.应用贴壁培养法大规模培养动物细胞的特点是什么?
微载体系统大规模培养贴壁细胞特点
表面积,体积比大
由于微载体悬浮于培养基中,是均匀悬浮培养,假话了细胞生长环境因素的检测和控制
培养基利用率高
采样重演性好
收获过程不复杂
放大较容易
劳动强度小,占用空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