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社工师初级综合能力考试真题一单选题1.根据中共中央十六属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谙社会的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结合国内外经验,社会工作是()的作用。
A.社会建设B.经济建设C.文化建设D.政治建设2,关于社会工作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工作是多方协调的过程B.社会工作是自上而下的行动C.社会工作是志愿服务D.社会工作的目标是消除贫因3.小秦是一名社区社会工作者,他所服务的社区一高层公寓发生火灾,造成数名居民遇难,数十名居民重伤,数百户家庭受灾,小秦在灾后安置工作中最主要的服务目标是()。
A.拓展对象B.缓解因难C.促进发展D.改变环境4.某儿童福利院社会工作者小王持续5年对本院孤儿院的生活成本进行追踪分析,并向有关部门提交了报告,上级政府参考他的建议后,决定提高孤儿的月基本生活费标准,小王的做法是在实现社会工作()的目标。
A.发展人际关系B.维持社会稳定C.增强个人能力D.促进社会公正5.社会工作是由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等多种要素构成的互动过程,关于社会工作基本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包括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B.社会工作者是助人行动的客体C.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核心是助人为乐D.社会工作专业助人方法在宏观社会工作中更为重要6.社会工作者小周发现,某中学出现行为偏差问题学生的家庭背景都很相似,基本上以学校附近商品批发商户为主。
小周了解到这类学生家长平时忙于生意,对孩子关心以满足物质需要为主,小周决定对这些家庭家访,将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与家长进行沟通,希望通过改变家长的做法调整学生的偏差行为。
小周的上述做法属于社会工作领域的()。
A.心理健康服务B.救助服务C.学校社会工作D.矫治服务7.社会工作者在分析服务对象的问题时,既要重视服务对象的个人原因,也要重视社会原因,这表明社会工作者分析问题的基本观点是()。
A.人与环境是互相依存的关系B.人与社会环境是互相对立的关系C.环境是引发服务对象问题的决定性因素D.能力是引发服务对象问题的决定性因素8.社会工作者应该接受继续教育,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巧,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该说法主要反映出社会工作者对()看法。
A.服务对象B.服务机构C.专业发展D.社会发展9.服务对象钱某向社会工作者老许寻求帮助:“我现在遇到一个难题,想让你帮我拿拿主意。
”老许和钱某一起分析了不同解决办法的优缺点后,钱某说:“我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老许的做法主要体现了社会工作者()的核心价值观。
A.尊重服务对象的独特性B.尊重服务对象自我决定C.维护服务对象尊严D.调整服务对象利益冲突10.某地方政府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向公众广泛征求意见,来自某社区服务中心的几名社会工作者,联名撰写并提交了有关提高老年人社会保障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政策建议,从上述内容看,社会工作者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要求其能()。
A.增进社会福利B.做好专业研究C.加强行政管理D.突出绩效管理11.小李从戒毒所回到社区后,下决心重新生活,但家人不相信他,邻居也疏远他,小李感到很无助,向社会工作者小王求助。
小王对小李说:“我认为你过去吸毒是不对的,不过没关系,改了就好。
我们聊聊怎么改变家人和邻居对你的看法吧。
”从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的操作原则看,小王的表达突出体现的是()A.接纳B.自我决定C.保密D.知情同意12.小学六年级的小明对社会工作者老张说:“如果你不告诉别人,我就告诉你一个大秘密。
”下列老张的回答中,遵循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是()A.“好吧,我会替你保密。
”B.“那不行,我不会答应你的。
”C.“我得看看是什么事情,然后再和你商量是不是替你保密。
”D.“我可以不告诉任何人,但必须告诉你的家长和老师。
”13.青少年时期(12~18岁)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下列人生发展阶段特征中,属于青少年时期社会性发展特征的是()。
A.心智活动效率达到最高水平B.自我意识逐渐增强C.个体生理发展成熟稳定D.形成稳定的人生观14.关于莫瑞(Morray)需要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影响知觉但不影响思维B.需要之间相互独立C.生理性需要源自童年经验D.需要有不同的阶段15.一年级学生小林生性活泼,调皮好动,他的父母希望小林“乖乖地听话,不要闯祸”。
一天,小林吃饭时不小心把碗打碎了,小林的父亲不由分说,就把它狠打了一顿。
从上述内容看,小林的家庭教养模式是()。
A.娇纵型B.民主型C.专制型D.放任型16.初二学生小军脾气暴躁,经常为一点小事和同学打架,学校社会工作者小张先对小军进行了两次面谈,然后与小军的父亲取得联系,期望登门家访。
上述社会工作过程中,小张主要关注的社会环境构成要素是().A.家庭B.社区C.学校群体D.文化17.老杨工作退休后一直感到不习惯,社会活动减少,后来发展到经常为一些小事与妻子吵架,家庭关系也越来越紧张。
社会工作者小王家访时,老杨吐露了自己的苦闷,针对老杨的情况,小王制订了服务方案,根据老年发展特征,小王最宜提供的社会工作服务是()。
A.引导老杨参与社会活动B.引导老杨改变个人性格C.帮助老杨处理负面情绪D.协助老杨增强独立意识18.就读初中一年级的小明被诊断患有焦虑症,社会工作者采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为他提供服务,协助小明了解他出现紧张情绪的处理方式、对新事物的感知方式和动机的形成等内容,帮助他正确认识焦虑情绪产生的根源。
上述内容中,社会工作者运用了该模式的()治疗技巧。
A.现实情况反思B.人格发展反思C.心理动力反思D.直接影响反思19.服务对象周某和社会工作者小刘抱怨:“别人总说我言行不一,其实我不是这样,没人明白我的苦衷。
”小刘说:“在我印象中,你有时候说的和做的确实有些不同,是不是啊?”上述对话中,小刘运用了个案工作影响性技巧中的()A.对焦B.对质C.建议D.鼓励20某服务对象扬言要跳楼.他说儿子得了白血病,已经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了一大笔债,最近因为照顾儿子自己没有上班,又被公司解雇了,也非常绝望,实在没有勇气活下去。
根据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社会工作者首先要做的工作是()。
A.立即寻找资源,提供支持B.与服务对象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C.植入希望,让服务对象重新找回面对问题的勇气D.立即做出危险性判断,防止自杀行为发生21.小媛是新近转学到某校的初中生,家长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她,她也因性格内向交不到新朋友,特别思念原来学校的同学。
小媛找到社会工作者小陈说:“我感觉特别不好,你说怎么办啊”,此时,小陈的工作重点应该是()。
A.收集小媛的背景资料B.签订服务协议C.明确小媛的求助需求D.接受小媛的请求22.服务对象齐某与父亲发生了严重冲突,要离家出走。
社会工作者老李得知情况后,发现齐某自小就受到父亲严厉管教,经常被体罚,在齐某成人之后,父亲仍旧不太关注他的感受,导致父子关系长期紧张,上述老李的诊断为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中的()。
A.心理动态诊断B.缘由诊断C.社会医疗诊断D.分类诊断23.就读高中的志明近日沉迷网络游戏,经常通宵达旦上网,成绩一落千丈。
他所在学校的社会工作者找志明面谈。
下列社会工作者的表述中,采用忠告技巧的是()。
A.“你如果不改变上网习惯,成绩越来越差,最后可能会复读或被学校开除”B.“有新闻报道,经常上网的人容易患颈椎病”C.“我也喜爱上网,但最近发觉视力差了,睡眠质量也差了”D.“你已经是高中生,也曾答应我改变上网习惯,要加把劲啊”24.张先生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突然被公司解雇后,他瞒着家人到处求职,几经努力一直没有找到工作,感到十分彷徨。
最后,他决定向妻子道出实情,一起商量如何度过家庭出现的经济危机。
从危机介入模式的角度分析,张先生处于()A.危机发生B.危机应对C.危机解决D.危机恢复25.社会工作者:“我为你提供的辅导今天就结束了,我相信你也感受到自己的变化,你今后有什么打算,可以说说吗?”服务对象:“我现在就是担心辅导结束后不能坚持,又回到以前的老样子,前功尽弃。
”社会工作者:“那这样吧,我会安排一些日常的练习给你,把具体的要求告诉你的父母,请他们来协助你,过段时间再看效果,你觉得怎样?”根据上述对话,该个案即将进入().A.转介阶段B.结案阶段C.评估阶段D.追踪阶段26.某学校社会工作者小王向初二年级的150名学生发放了“上网习惯凋查表”,结果显示有7名学生每周上网时间超过50小时,且主要是玩网络游戏,小王联系班主任和家长,他们也反映这几位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在家里也不和父母交流。
小王设计了6节小组活动,期望帮助他们逐步减少上网次数,他采用的类型是()A.教育小组B.成长小组C.治疗小组D.支持小组27.小组工作是由不同阶段组成的动态过程。
下列工作任务中,属于小组工作准备阶段的是()A.商定小组契约B.处理抗拒行为C.制定小组规范D.招募遴选组员28.社会工作者小张为10名有逃学行为的青少年开展小组活动。
小张与他们一起分析逃学的原因,其同组组员小王发言思路比较混乱,小张在小王发言后问他:“小王,你刚才讲了家里的基本情况和对老师的看法,下面我们可以深入讨论一下你不想上学的原因吗?”在上述过程中,小张运用了()的技巧。
A.提拱信息B.自我表露C.及时小结D.归纳总结29.某小组目标旨在提升家长管教子女的技巧。
在一次组员分享活动中,组员甲说:“我觉得自己真失败,根本无法成为一个好妈妈。
”组员乙说:“我也有同样感觉:当一个好家长太难,真是力不从心。
”组员丙接着说:“我觉得这个社会的问题太多,我不知道怎么才能成为好爸爸。
”此时,社会工作者拟用提问技巧深入了解原因,其适当的表述是()。
A.“你们的发言好像跑题了,让我们回到主题好吗?”B.“你们的发言各有各的道理,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是不是这样?”C.“你们的发言说到想做个好爸爸好妈妈真不容易,我们在下周小组活动中将重点探讨这个问题。
”D.“你们的发言说到各种感觉,能不能描述一下让你们产生这种感觉的具体事情?”30.在小组讨论中有时会出现你一言我一语,场面气氛热烈但又偏离方向的情况,此时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的技巧,以保证讨论的有序进行。
A.摘述B.引导C.提问D.中立31.在小组工作过程中,组员会因为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之间的差异而产生冲突。
这种状况往往出现在小组的()。
A.工作开始阶段B.中期转折阶段C.后期成熟阶段D.结束阶段32.社会工作者开设残疾人就业援助小组。
刚开始时,组员很少主动讲话,更不愿意谈就业中遇到的失败经历。
社会工作者运用催化、示范、提供咨询等方法和技巧促使组员获得更多与社会良性互动的体验。
社会工作者鼓励组员不断积累找工作的经验,让部分获得工作的组员在小组中分享其成功经验。
上述教程中作者遵循了小组互动模式中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