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案件的侦查
深入调查摸底,发现嫌疑线索
扒窃分子多有连续作案的特点,有些人是曾经受 过司法机关多次打击处理的惯窃犯。 因此,侦破扒窃 案件的一条重要措施,就是要从历史上曾经有过扒窃 罪行的人员中开展调查摸底。 摸清这些人在经济上、 行动上有无反常表现,是否经常在出事地点活动,其 作案手法是否与已发生的案件相一致,以及经常接近 哪些人员,有无可疑迹象等。 如果发现嫌疑对象,则 应采用秘密辨认,跟踪监视等侦查手段对其进行重点 调查控制和侦查,以查获累犯、惯犯和集团犯。
判明案件性质,确定侦查范围
判明案情性质,主要是研究和判断是内部 人员作案,还是外部人员作案,还是事主故意 谎报假案。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 只有搞清了案情性质,才能决定是否需要立案 侦查和在什么范围内开展侦查,从而保证侦查 工作顺利进行。
控制赃物,查缉盗窃分子
盗窃案件时间性比较强,特别是那些惯窃犯和流 窜犯,行动诡秘,流动性大,逃窜快,常常习惯于甲 地作案,乙地销赃,丙地藏身。
是否嫌疑人所留; 4、是否有人看见嫌疑人在发案时间内,曾经到
过犯罪现场,或者目睹嫌疑人实施偷盗行为或 出售、使用被窃赃物等。
四、侦查扒窃案件的一般方法
1、详细询问被盗事主 2、认真勘验出事地点及有关场所 3、深入调查摸底,发现嫌疑线索 4、发现赃物,查获犯罪嫌疑人 5、严密控制扒窃犯经常活动的场所 6、抓紧搜查和询问,进一步扩大战果
1、控制赃物的去路 2、组织力量追缉堵截 3、布置巡逻守候 4、通过指纹档案,查对现场指纹 5、有领导、有控制地向群众公布案情 6、并案侦查和联合侦破 7、控制罪犯落脚、藏身的场所
发现犯罪嫌疑人
1、历史上有过偷盗或其他不良行为,在案件发生前后 行动表现反常或在发案时间内行踪不明;
2、平时熟悉被盗财物存放保管情况,在发案前曾到过 被盗地点或探问过被盗财物情况;
全面、细致地勘验盗窃现场
勘验罪犯进出口和破坏处 勘验被盗财物的保管处所 勘验现场周围环境
详细询问事主和知情群众
发现被盗的时间、地点和经过情况 被盗物品的名称、数量、价值、用途、体积、重量和特 征 被盗物品在平时及被盗前放置的地点,门窗是否关好, 箱柜是否加锁,钥匙由谁保管,有哪些人了解这些情况 发现被盗时的现场情况,后来有哪些人进入过现场,移动 和触摸过哪些物体 发案前后发现过哪些可疑情况 盗窃的是国家和集体财产
详细询问被盗事主
1、 当天经过的路线,发觉被窃的时间、地点和经过情 况;
2、被窃财物的名称、数量、特征及存放的具体地点; 3、发案时有什么人在场,是否发生过拥挤和争吵等现
象,其中哪些人行迹可疑,以及可疑对象的性别、年 龄、口音、体貌和衣着特征等; 4、被窃财物是属于事主自己的,还是属于国家、集体 或他人的,有谁了解这一情况; 5、有哪些在场群众能够提供有关被窃情况。
3、熟知被盗物品性能、用途,并急需该项物品; 4、经济来源不明,在发案后突然暴富,经济开支明显
超过正常收入; 5、有类似现场遗留物或持有能够形成现场痕迹的工具
和物品; 6、持有类似被盗的赃物和赃款; 7、案件发生后突然离开本地,去向不明。
获取证据,确定犯罪嫌疑人
1、有无作案的时间和进入犯罪现场的条件; 2、是否持有被盗的赃款、赃物和作案工具; 3、现场上提取的与犯罪活动有关的痕迹、物品
2)、犯罪分子在作案过程中,因越过或破坏障碍等活动,不可 避免地会在现场上留下手印、脚印、破坏工具痕迹及其他痕迹、 物品; 3)、犯罪分子一般都持有赃物,并且在使用、变卖、兑换、转 移、藏匿过程中容易被发现;
4)、盗窃惯犯作案手法常带有习惯性。
三、侦破入室盗窃案件的一般方法
1、全面、细致地勘验盗窃现场 2、详细询问事主和知情群众 3、判明案件性质,确定侦查范围 4、控制赃物,查缉盗窃分子 5、发现犯罪嫌疑人 6、获取证据,确定犯罪嫌疑人
发现赃物,查获犯罪嫌疑人
在被扒窃的财物中,如果有储蓄存折、 外币、火车票、影戏票、餐券以及其他有 价证券,要迅速通知有关部门进行控制, 以便在罪犯前来取款、兑换和退票时,当 场抓获。
严密控制扒窃犯经常活动的场所
商场、影剧院、餐厅、公园、车站、码头等往来人员众多的 场所,是扒窃分子经常活动的地方。 根据扒窃分子活动的规律特 点,组织力量做好对这些场所的控制工作,是防范和发现扒窃分 子犯罪活动的有力措施。控制工作主要是依靠这些场所的职工群 众来进行,如商店的营业员,车站、码头的服务员,公共电、汽 车上的售票员、驾驶员等,是反扒窃斗争的重要力量。 侦查人员 应当利用他们职务上的方便条件,充分发挥他们反扒窃斗争的积 极性。
盗窃案件的侦查
一、概念
盗窃案件,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 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犯罪案件。 这类案件在 整个刑事案件中占有很大比例。 它不仅直接侵犯 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财产,而且扰乱社会秩序, 影响人民生活,危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 侦破盗窃案件,进行反盗窃斗争,是我国刑事侦 查部门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同时,还应经常向他们介绍扒窃分子活动的规律特点和识别、 抓获扒窃分子的方法,以提高他们的斗争本领。对于扒窃分子活 动比较猖獗的场所,应抽调一定力量,组成反扒窃斗争的专门队 伍,在群众治安积极分子的协助下,采取公开与秘密相结合的方 法,进行巡查守候,加强阵地控制。
认真勘验出事地点及有关场所
对于重大扒窃案件,在询问事主以后,还应组织 力量,对出事地点及其周围有关场所,如厕所、胡同、 树林等,进行实地勘验和搜索,仔细找寻扒窃分子在 作案过程中留下的钱包、工作证、文件、烟头、纸张 和脚印等痕迹、物品,研究扒窃分子逃走的方向和路 线,推测其可能隐藏的地区,并注意从现场遗留物上 发现手印。如果是采用割包的方法行窃的,应仔细勘 验被破坏的衣物,研究扒窃分子使用的工具和手法, 并注意其技术是否熟练,有何种习惯特点。 对于同一 地区连续发生的手段相同的扒窃案件,可考虑并案侦 查。
二、盗窃案件的类作案手段的不同:一般盗窃,扒窃等; 根据作案场所的不同:入室盗窃,室外盗窃,车船上的盗窃等; 根据作案成员的不同:内部盗窃,外部盗窃,内外勾结盗窃, 监守自盗等; 根据作案对象的不同:偷盗车辆案件,偷盗牲畜案件等。
2、特点:
1)、犯罪分子作案前一般都有预谋准备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