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HBS智能车载导航、娱乐信息系统本标准有效期至2013年08月05日2010-08-05发布2010-08-15实施广东XXX电子科技服份有限公司发布目次目次 (I)前言 (II)智能车载导航、娱乐信息系统 (1)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产品分类 (2)5 要求 (2)6 试验方法 (5)7 检验规则 (9)8 标志、标签和使用说明书 (10)9 包装、运输、贮存 (11)附录A (12)(规范性附录) (12)智能车载导航、娱乐信息系统的性能 (12)A.1 系统电源性能 (12)A.2 DVD的性能 (12)A.4 GPS性能 (15)A.5 车载平板显示器的性能 (17)A.6 电视的性能 (20)附录B (22)(规范性附录) (22)智能轨迹倒车系统的性能 (22)B.1 概述 (22)B.2 功能 (22)B.3 性能要求 (22)前言本标准是对Q/HBS 4—2009《智能车载导航、娱乐信息系统》的修订,修改了功能要求、电气性能要求、温度变化试验、可靠性要求以及规范性附录方面的内容,主要差异如下:——标准的第1章~第4章中增加了对“智能轨迹系统”的描述;——修改了部分引用标准;——增加了术语定义中3.3 CMMB、3.7 比特误码率(BER)内容;——增加了5.2.6及6.1.2内容,并对5.3内容作了补充;——修改了Q/HBS 4—2009中6.11内容,将“非工作状态”改为“将试验产品按装车状态安装在灰尘试验箱内,调整到近似实际安装使用状态(例如在实际装车时用于打螺丝的孔需进行封闭等)”。
——将附录A中所有功能指标重新进新了疏理、以技术委员会多次讨论论证的结果为依据对指标项目和参数进行了大量的修改;——第五次修订增加了视频指标和冲击试验;并对“CD音频指标”作了补充修改;修改A2.1部分:删除表A2原第1点,修改原第4、6点,增加第6点,并重新编序号;增加A4为DVD视频性能指标,原A4--A9重新编号为A5--A10;增加5.5.7为机械冲击,原5.5.7—5.5.8重新编号为5.5.8—5.5.9;增加了目次说明第一页“范围”。
本标准的修订参考了《DVD视盘机行业自律通用规范》、SJ/T10730—1997《VCD视盘机通用规范》和GB/T 15860-1995《激光唱机通用技术条件》等标准。
本标准规定的TFT液晶显示器性能测量方法,参考SJ/T 11348—2006《数字电视平板显示器测量方法》。
本标准的视频性能要求与试验方法主要适用于我国的PAL制图像,也可供其它制式(NTSC等)图像参考采用。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经广东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好帮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殷建红、刘建军、顾焰、崔贤伟、黄利文、许俊洪。
本标准代替Q/HBS 4—2008,并于2009年06月01日起实施。
本标准于1999年首次发布,2003年第一次修订,2005年第二次修订,2008年进行第三次修订,2009年06月第四次修订,本次为第五次修订。
智能车载导航、娱乐信息系统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智能车载导航、娱乐信息系统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标签、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安装在各类汽车设计规定位置内的一体化型智能车载导航、娱乐信息系统,包括带或不带小尺寸(≤10.2英寸)车载平板显示器两种型式。
其它具有GPS导航、数字调谐AM/FM接收机、DVD视盘机、音频功率放大器、智能轨迹倒车系统、显示屏尺寸≤10.2英寸的车载平板显示器等的汽车电子产品,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5465.22-2008 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第2部分:图形符号GB/T 9969-200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GB 13837-2003 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无线电干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GB/T 15860-1995 激光唱机通用技术条件GB/T 19392-2003 汽车GPS导航系统通用规范ISO 10605—2001 道路车辆静电放电产生的电骚扰试验方法SJ/T 10325-1992 汽车收放机环境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SJ/T 10447-1993 汽车收、放、扩音机分类与基本参数SJ/T 10448-1993 汽车收、放、扩音机测量方法SJ/T 10730-1997 VCD视盘机通用规范SJ/T 11193-1998 微型数字电子计算机多媒体性能要求SJ/T 11348-2006 数字电视平板显示器测量方法ISO 7637-2:2004道路车辆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干扰第2部分:标称电源电压24V商用车辆沿电源线瞬间电导3 术语和定义3.1智能车载导航、娱乐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功能,多设备的车载音视频系统,涵盖汽车娱乐功能(音视频、游戏、蓝牙等)、导航功能(动态、静态等)、汽车安全信息功能(防盗、胎压监测、故障诊断等)、智能轨迹倒车,在智能化、人性化、集成化等方面实现技术先进性。
3.2DVD视盘在直径12cm的单面单层、单面双层、双面单层、双面双层光盘上记录有按MPEG-2标准压缩的活动图像、声音和数据的数字激光盘。
3.3CMMBCMMB是英文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的缩略语简称,意为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
CMMB 主要面向手机、PDA等小屏幕便携手持终端以及车载电视等终端提供广播电视等服务。
3.4黑点(液晶屏不发光点)液晶屏表面因制造、损伤或其它原因产生的在白电平状态下不能透光发亮的像素缺陷点。
3.5亮点(液晶屏不熄灭点)液晶屏表面因制造、损伤或其它原因产生的在黑电平状态下不能遮光变暗的像素缺陷点。
3.6待机电流汽车电源钥匙开关置于ACC OFF位置,除ACC信号检测电路和有关记忆电路外,其余各部分电源全部切断状态下的整机消耗电流。
3.7比特误码率(BER)蓝牙通讯中误码比特与发送的所有数据比特之比;4 产品分类智能车载导航、娱乐信息系统包括以下各部分:a) 通用型汽车DVD影音系统;b) 专车专用型DVD影音系统;c)汽车VIDEO系统;d)汽车AUDIO系统;e)汽车GPS导航系统;f)智能轨迹倒车系统;g)汽车监控系统;h)汽车智能增值服务系统等产品系统功能的配置均围绕GPS、DVD、RADIO、TV、AV、测距雷达、CDC、iPod、TPMS、OBD、智能轨迹倒车、蓝牙等功能的增加或减少而设定。
系统也可根据用户的需要选择或减少其它配置,增加的其它配置的要求和验收方法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5 要求5.1 外观及结构5.1.1产品的外形、安装尺寸和标志应符合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纸的要求。
5.1.2产品外观应整洁,表面不应有凹痕、划伤、裂缝、变形、毛刺、霉斑等缺陷;表面涂层不应起泡、龟裂、脱落;金属件不应有锈蚀及其他机械损伤;灌注物不得外溢。
5.1.3说明产品功能的文字和图形符号标志应正确、清晰、端正、牢固;图形符合GB/T 5465.2-1996的规定。
5.1.4产品的开关、按键、旋钮等部件的操作应灵活可靠,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指示应正确。
5.2 功能5.2.1 DVD功能:兼容DVD、SVCD、VCD、CD、MP3等多种正版数据格式的碟片。
5.2.2收音接收:FM、AM波段,电调或手调两种方式;调谐方式分手动/自动两种,通过设置确定;存台方式也分手动/自动两种,自动存台后进行存台扫描,预设存台也可随时扫描。
5.2.3蓝牙功能:通过短距离无线传输方式,可以使DVD主机与蓝牙手机建立连接,并可在主机上实现电话拔号、接听及蓝牙音乐播放(AD2P)功能。
5.2.4导航功能:在触摸屏上手写输入需设定的目的地,能智能计算出最佳行车路线,通过语音播报、图形显示,引导驾车者顺利到达目的地。
5.2.5信号选择:通过外接输入/输出接口连接外部信号。
5.2.6智能轨迹倒车:显示屏上显示两条动态倒车轨迹线,向后倒车时,轨迹线能够引导驾驶者按预定位置倒车。
其余控制按产品用户手册或协议方案要求进行。
5.3 性能要求智能车载导航、娱乐信息系统的性能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其中智能轨迹倒车系统的性能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
5.4 电磁兼容性5.4.1 电源线快速瞬变抗扰性应符合ISO 7637-2:2004电源线抗扰试验。
5.4.2数据线和控制线上的瞬变抗扰性应符合ISO 7637-2:2004数据线和控制线抗扰试验(做脉冲3a、3b试验)。
5.4.3静电放电的电骚扰性按照ISO 10605-2001规定,静电放电的电骚扰性能判据见表1。
5.5 环境适应性5.5.1 环境适应性分级参照SJ/T 10325—1992规定,气候环境适应性分为三级,见表2。
表2 气候环境适应性5.5.2 交变湿热在(+60℃~-10℃)温度范围内,进行如下图1所示的5个周期的交变湿热循环试验,每个周期24h。
图15.5.3 热冲击在+85℃~-40℃温度范围内,进行如下图2所示的共5个周期循环的热冲击试验。
图25.5.4 热循环在+70℃~-20℃温度范围内,进行如下图3所示的共5个周期循环的热循环试验。
图35.5.5 抗振动性能抗振动性能试验应符合SJ/T 10325-1992中5.1的规定。
5.5.6机械碰撞机械碰撞试验应符合SJ/T 10325-1992中5.2的规定。
5.5.7机械冲击试验方法如下:1)将不加包装、不通电的样品,按正常工作位置,紧固在碰撞台台面中心。
2)碰撞台按半正弦脉冲峰值加速度40m/s2,持续时间6ms,每个轴向上连续3次,共三个方向。
3)试验后,进行外观、机械结构和功能检查,其外观、机械结构和功能应符合5.1和5.2条规定。
5.5.8 自由跌落自由跌落试验应符合SJ/T 10325-1992中5.3的规定。
5.5.9 粉尘在试验柜100mg/m3粉尘浓度下室温(15℃-35℃)条件下,每15min扬尘5s,试验4小时。
5.6 电源适应性5.6.1 电源电压适应范围额定电压为12V的产品,电压适应范围为10V~15V。
5.6.2 耐电源极性反接性能额定电压为12V的产品,应能承受直流14V±0.1V电压1min电源极性反接试验,除熔断器外(允许更换烧坏的熔断器)不应有其它电气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