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自制教具学具的研究及探讨

小学数学自制教具学具的研究及探讨

《小学数学自制教具(学具)的研究与探讨》课题中期评估报告泰州实验学校课题组2011、10一、课题研究背景自制教具,顾名思义,是教师和学生利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的教具。

国际上通常把自制教具称之为“无价”(non-cost)或“廉价”(low-cost)教具。

这种称呼仅指制作教具的成本低,不是指教具的实际价值低,实际上,自制教具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科技实践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国内外教育界的人士不但不小看这种廉价的自制教具,还非常推崇它,广为提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正式启动,课程改革力图构建充分体现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的新的基础教育体系。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数学实验教具进行深入研究的迫切性日益显现。

一方面,数学课程标准及配套实验教材与原教材相比显现出明显的变化,形成与原教材相匹配的实验教具器材与实验教材教学的实际需要匹配失衡,出现品种上诸多断口及数量上的不足。

另一方面,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教和学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构建知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根本转变;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教学教法的创新,探究方式发生转变,都必须依靠教学装备来支撑。

因此,我们在新课程背景下提出了“小学数学自制教学具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自制教具活动在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理念中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

实际上,自制教具的过程,就是课堂教学研究的过程,一件成功的自制教具的诞生,就是一篇高价值的教研论文的诞生,就是一种自创的教学思路的诞生。

从而有利于教师提高教研教改能力,促进专业成长。

2、自制教具包含着学具的自制,学生通过参与自制教具活动,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心理素质,启迪思维,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动手探索与创新的能力,陶冶爱科学、爱劳动的情操,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3、教师和学生自制教具能缓解学校经费紧张,教具不足、滞后或不实用的现状。

4、自制教具能够变废为宝,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可以填补教学中开发与应用自制教具的空白,开创教学的一块新天地。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本课题自开题以来主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以下几方面分别开展研究:1、根据教材的需要,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对象的不同来调整已有的教具,改造已有教具,更新已有教具,创制新的教具。

2、利用自制教具,启迪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3、通过开展教具制作活动,培养动手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采用的研究方法有:行动研究法、常规指导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行动的过程是研究进行的过程,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题组成员一致认为本课题的研究就是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如何自制教具并教具使用的实际问题。

四、课题研究过程1、针对当前对自制教具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确定课题研究的切入点随着课程改革,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使用多媒体等高科技,传统的教具好像渐渐的淡出了历史舞台。

课题组的许多老师,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老师更习惯用ppt、flash等演示来代替传统课件,这应该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传统教具都应该全部抛弃呢?是不是在高科技的今天传统的“土教具”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呢?经过课题组活动的不断交流、谈论、研课等,大家逐渐认识到:“数学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小学儿童的思维是具体的。

在数学和儿童之间的桥梁就是具体的和半具体的物品,即教学材料。

通过操作具体的物品,儿童能够学会抽象的数学的。

”因此,我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就是如何就是要能根据教材的需要,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对象的不同来提供学习材料,改造已有教具,更新已有教具,创制新的教具,使自制教具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2、定期组织自制教具制作培训活动,培养师生自主制作教具的技能。

为了提高教师自制教具的技能,我们定期进行自制教具沙龙交流活动,在活动中课题组成员搜集资料,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总结出了自制教具的一些经验。

通过实践,我们共同认可了在构思设计自制教具时,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原则:①教学性原则:自制教具要体现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内容,体现启发式教学方法,适合学生探究学习。

②直观性原则:教具形体尽可能大一些,重点观察部位要能看得清楚,演示和操作的现象明显,层次分明。

③简易性原则:自制教具结构简单,制作方法简单,就地取材,因陋就简,操作简单,保管方便。

④实用性原则:自制教具要有针对性,“做以致用”,不要追求形式,为自制而自制。

在制作教具时,课题组给老师们也提出了以下要求:①明确制作目的和要领。

尽可能地具体回答为什么要自制,做什么样子的,达到什么目的。

弄清必要的结构,工艺方法,了解现有制作条件。

②用简易材料(如纸板、包装材料、乙烯板、玻璃片、三合板、铁板等)做成“毛样”。

看一看自己的设计是否合理,如能在实际中试用几次就更好。

③制作成品,做好之后,及时投入使用,根据使用效果不断完善。

④保留收藏自制教具,复杂教具可写说明书,写清使用和维修管理方法。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课题组要求只要是能为教学服务的,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我们就应该制作教具。

同时我们老师要能够随时注意观察生活,用发现的眼睛和思考的大脑去面对周围的事物,这样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各式各样、新奇独特的教具,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妙处。

3、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具制作,组织教具评选活动。

课题立项以来,我们一直注重教具制作、收集和整理,每学期末要求子课题的组长收集保留自制教具,为建立自制教具资源库做准备。

根据老师们的经验,我们总结了以下制作方法:(1)就地取材,改造利用根据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分别选用牙签、、吸管、石子、树叶、种子、游戏棒、积木、包装盒、饮料罐等作教具。

利用上述材料作计数、计量和计算的练习。

利用学生周围的熟悉的事物说明数学问题,学生感到亲切,而且看到周围环境中到处是数学问题,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王晓静老师制作的加减法计算卡片本,利用废旧的台历,巧妙加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2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兴趣。

再如周海斌老师制作的可能性演示钟表仪,利用废旧硬纸板,圆规,直尺,螺丝等材料制成,简单、易操作,形象直观,可以让学生更易理解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换,以及对可能性的大小作出判断。

(2)改进已有教具以前学校购买的由国家教学仪器装备司统一安排生产的正规教具,在中规中矩的同时少了一些灵气,缺乏“因人制宜、因地制宜”性,达不到因材施教的效果,不易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因此,课题组老师在使用正规教具时都要分析教具的可行性,结合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敢于对正规教具进行改进、完善,化腐朽为神奇,让普通平凡的教具产生惊艳的效果。

如:教学正方体展开图的教学时,已有的教具展开后只有一种模式,而正方体的展开图有11种(如图1),在展示不同的图形时,已有的教具不能灵活跟进,于是教者对教具进行了改进,将正方体的每条棱都可以展开在复合,然后依据不同的要求进行展开复合。

本教具借用家具制作上的铰链技术,将正方体的六个面连接起来,可以自由的拆卸组合,不断重复利用,使教学更直观生动,使学生的操作更有意思,更有吸引力。

(如图2)(图1)(图2)学习《量角》时,学生在量角的度数时往往会出现把锐角的度数量成了对应的钝角的度数,而把钝角量成了对应的锐角的度数这个问题。

而且屡教屡错,真是让人恼火。

但静下心来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老师在教学中演示的量角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造成的。

针对学生在学习此内容时容易犯的错误,老师们对传统的量角器进行了改造:1、把左边0刻度线和外圈刻读数分别涂成红颜色;2、把右边0刻度线和内圈刻读数分别涂成黄颜色。

在教学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如何使用量角器:1、先把量角器的圆心点对准角的顶点。

2、把角的一边与零刻度线重合。

3、如果重合的黄色零刻度线,就看黄线所指的黄色刻度数;如果重合的是红色零刻度线,就看红线所指的红色刻度数。

这样,通过量几个角的度数的演示,学生很快地领悟量角的度数的方法。

关键是学生在量角时不会再出现刚好选反零刻度线的问题。

这个改造,突出、强化了量角的度数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并突破了这个难点。

(3)创新制作教具新课程的实验设计与自制教具的研发,不仅是数学课程资源建设的行之有效途径,而且这是一种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教学做合一”的实际体现,研究、创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这种建构过程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这种过程是教学中的人、物、环境高度统一的过程。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自主研发、创制教学装备不仅仅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制作和活动,它已经上升为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方式。

如制作“加减式教具”,在一些已经制作或使用过的教具上加上或减去一些部件,可以使它成为一个新的教具,如在做好的四边形中加入一根对角线木条,使之固定,可以方便的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而拿去木条很容易的理解四边形的容易变形的特点,从而为学生对生活中人们对他们特性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进行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常常要使用圆规、量角器、直尺等教具,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它们常常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

比如演示圆规的定点一脚有的是铁钉做的,有的是橡胶做的,在黑板上常滑动,量角器是木板做的,零刻度线常常藏在木板里面等等,有老师就查找资料开动脑筋,制作了防滑教学尺规(如图),这种尺规圆心比较容易固定,不跑针、不滑动,粉笔的长度可以调节,画圆时更方便,特别是画同心圆,圆的半径可调整,还可以可以准确画出任意角度、任意半径的扇形,任意角度的角;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指出,教育要“教人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教育有无创造力,也只需看他能否发明人生新工具或新人生工具”。

课题组要求老师在教学中使用教具时一定要分析教具的可行性,能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针对学生实际,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突出、强化某一知识点。

如果效果不佳,就需要教者慧眼巧手,画龙点睛,结合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敢于创新制作使用教具,或对已有教具进行改进、完善,化腐朽为神奇,让普通平凡的教具产生惊艳的效果。

当然这创新制作教具一观点虽已深入人心,但是由于老师们对创新制作具有科技含量的数学教具认识不足,能力有限,如何创作出新的教具,值得今后继续研究探索。

2010年、2011年都省市电化教育装备中心开展了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我们发动老师们积极参加,课题组成员积极响应,共做出了数十件作品,根据要求共上交了五件优秀作品。

4、组织使用自制教具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提高自制教具的使用率。

为了有效提升教师的参与自制教具研究意识,在教具使用和教学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促进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自制教具,我们多次开展使用自制教具进行教学的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