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三第三次(12月份)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乳酸菌都是细菌,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遗传都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B.肺炎双球菌、乳酸菌、硝化细菌都含有环状DNA分子,转录和翻译都能同时进行C.小球藻、水绵、发菜都含有叶绿体,且都有细胞壁,体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分子D.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异养型生物,在电镜下可观察到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2.结合如图所示的中心法则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克里克对该法则的提出做出了重要贡献B.①﹣⑤过程都遵循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洋葱根尖成熟区的细胞能发生的过程是②和③D.编码某蛋白质的某基因的两条单链通常均可以转录3.日本生物学家大隅良典因细胞自噬机制的研究,获得xx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自噬是指膜包裹部分细胞质和细胞内需降解的细胞器、蛋白质等形成自噬体,然后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降解其所包裹的内容物,以实现细胞稳态和细胞器的更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自噬过程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密切有关B.溶酶体通过合成水解酶,发挥吞噬降解作用C.细胞的自噬作用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细胞凋亡过程可发生自噬D.细胞通过自噬作用,也为细胞内细胞器的构建提供原料4.下列与呼吸作用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剧烈运动时呼出的一部分CO2由细胞质基质产生B.包扎伤口应用消毒的透气纱布,防止厌氧菌感染C.盆栽时应及时松土,避免无氧呼吸烂根D.种子晒干保持可降低细胞呼吸,延长贮存时间5.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是否产生酒精B.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红细胞释放血红蛋白所依据的原理相同C.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要用清水冲洗掉卡诺氏液D.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6.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8种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9分)7.(12分)某生物小组利用图1装置培养某植株幼苗,通过测定不同时段密闭玻璃罩内幼苗的O2释放速率来测量光合速率,结果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1)植物根尖细胞对培养液中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且吸收速率不同,原因是.(2)在光下,根尖细胞内合成的还原性氢的H元素来自(物质).(3)曲线中t1~t4时段,玻璃罩内CO2浓度最高点和最低点依次是;t4时补充CO2,此时叶绿体内C3的含量.(4)根据测量结果t4时玻璃罩内O2的量与t0时相比增加了128mg,此时植株积累葡萄糖的量为mg.若t5时温度升高至35℃,植株光合速率的变化是(升高/不变/降低).(5)t5时刻叶绿体产生的O2的运输线路是从叶绿体运往.8.(8分)请回答下列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的问题.(1)图甲a杯中放浓蔗糖溶液,b杯中放与a等量蒸馏水,将一块白萝卜条劈成“人”字形,分别放入两杯中,几十分钟后观察,a杯中萝卜条的变化:(填“膨胀”或“收缩”);b杯中液体量的变化:(填“增多”或“减小”).(2)图乙为某种植物幼苗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因甲组幼苗根系从h开始吸收K+、NO3﹣,促进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在h后开始渗透吸水,使鲜重逐渐提高.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3)图丙,以紫色洋葱鳞片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X和Y表示,在细胞存活和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值越大,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高.(用X、Y表示)(4)作图,请在如图丁所示的坐标中,分别用a、b、c三条曲线来描述氧分压对物质跨膜运输速率的影响.a、b、c分别对应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酒精的跨膜运输和水稻根尖成熟区细胞吸收K+三种情况..9.(12分)如图为人体胰岛素基因控制合成胰岛素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该图表示的过程发生在人体的细胞中,人体的一个造血干细胞中最多含有个胰岛素基因.(2)图中①表示的过程称为,催化该过程的酶是.(3)若根据搬运的物质种类划分,③共有种.胰岛素基因中决定“”的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为.(4)一个女孩可以间接从她的祖父(俗称“爷爷”)那里最多遗传得到条染色体.(5)已知胰岛素由两条多肽链共51个氨基酸组成,指导其合成的②的碱基数远大于153,主要原因是.一个②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10.(7分)研究人员欲培育转基因抗虫水稻,现通过实验将抗虫基因导入水稻后筛选出抗虫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假定抗虫基因插入宿主染色体的部位是随机的,且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基因均正常表达).对这些植株进一步研究发现,其中一些抗虫植株体细胞中含两个抗虫基因.为了确定这两个抗虫基因在水稻细胞染色体中的分布情况(不考虑抗虫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及其所在染色体的编号),研究人员让每株水稻自交,通过子一代表现型及其分离比进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述材料,对这两个抗虫基因在水稻细胞染色体中的分布情况可做出多种合理的假设,其中的一种假设是:这两个抗虫基因分别位于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那么,除了这种假设外,这样的假设还有种.(2)如果“这两个抗虫基因分别位于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假设成立,则理论上,子一代中抗虫植株:非抗虫植株=.这一分析所依据的遗传学定律是.(3)以上所有假设中,子一代抗虫植株比例最高的假设是.三、选做题[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共1小题,满分15分)11.(15分)胡萝卜素可用于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 而引起的各种疾病;还是常用的食品色素;还具有使癌变细胞恢复为正常细胞的作用.如图是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新鲜的胡萝卜含有大量的水分,在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中,要对新鲜的胡萝卜进行处理,但要注意控制和时间.(2)图中A过程表示,此过程用到的有机溶剂的特点是.(3)图中B过程表示,此操作之前进行过滤的目的是.(4)鉴定胡萝卜素粗品的方法是法.(5)提取胡萝卜素和玫瑰精油时都需要加热,但是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采用水浴加热法;而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时,可以用直接加热法,其原因是.四、选做题[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共1小题,满分0分)12.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学科的研究工作中,特别是新发展起来的杂交瘤技术,为制备单克隆抗体开辟了新途径.研究表明DNA合成有两条途径:“S途径”和“D途径”,淋巴细胞(效应B细胞)有“S途径”和“D途径”;骨髓瘤细胞只有“D途径”;HAT培养液中氨基喋呤可以阻断DNA合成的“D途径”.如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阶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2)单克隆细胞是指.(3)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越性是.(4)杂交瘤细胞既具备骨髓瘤细胞的特点,又具备淋巴细胞的特点.(5)图示过程,有两次的筛选.第一次是用HA T培养液筛选出杂交瘤细胞,那么淋巴细胞(效应B细胞)在HAT培养液中不生长的是,骨髓瘤细胞在HA T培养液中不生长的原因是.xx重庆一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乳酸菌都是细菌,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遗传都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B.肺炎双球菌、乳酸菌、硝化细菌都含有环状DNA分子,转录和翻译都能同时进行C.小球藻、水绵、发菜都含有叶绿体,且都有细胞壁,体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分子D.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异养型生物,在电镜下可观察到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专题】对比分析法;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分析】1、常考的生物的类别: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小(一般1~10um)较大(1~100um)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细胞壁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增殖方式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共性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解答】解:A、酵母菌不是细菌,且细菌为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A错误;B、肺炎双球菌、乳酸菌、硝化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都含有环状DNA分子,没有核膜,转录和翻译都能同时进行,B正确;C、发菜是蓝藻的一种,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有细胞壁,体内含有DNA和RNA 两类核酸分子,C错误;D、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内质网,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明确各选项涉及生物的类别,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结合如图所示的中心法则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克里克对该法则的提出做出了重要贡献B.①﹣⑤过程都遵循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洋葱根尖成熟区的细胞能发生的过程是②和③D.编码某蛋白质的某基因的两条单链通常均可以转录【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专题】模式图;DNA分子结构和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其中①表示DNA的自我复制过程;②表示转录形成RNA的过程;③表示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④表示RNA 的复制过程;⑤表示逆转录过程.其中,逆转录和RNA的自我复制过程只能发生在被少数RNA病毒侵染的细胞中.【解答】解:A、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是由克里克提出的,A正确;B、中心法则的所有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正确;C、洋葱根尖成熟区的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但还能合成蛋白质,因此能发生的过程是②转录和③翻译过程,C正确;D、编码某蛋白质的某基因的两条单链中只有一条链可以转录,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中心法则示意图,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数字代表的过程名称,明确逆转录和RNA的复制过程只能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3.日本生物学家大隅良典因细胞自噬机制的研究,获得xx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自噬是指膜包裹部分细胞质和细胞内需降解的细胞器、蛋白质等形成自噬体,然后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降解其所包裹的内容物,以实现细胞稳态和细胞器的更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自噬过程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密切有关B.溶酶体通过合成水解酶,发挥吞噬降解作用C.细胞的自噬作用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细胞凋亡过程可发生自噬D.细胞通过自噬作用,也为细胞内细胞器的构建提供原料【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专题】细胞器.【分析】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主要功能是吞噬消化作用.有两种吞噬作用:一种是自体吞噬,另一种是异体吞噬.【解答】解:A、细胞自噬过程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密切有关,即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B、水解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中合成之后再运到溶酶体的.溶酶体自身不能合成水解酶,但储存多种水解酶,B错误;C、消除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是通过自噬作用实现的,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细胞凋亡过程可发生自噬,C正确;D、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形成的水解产物,可为细胞内细胞器的构建提供原料,有害则排出细胞外,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溶酶体的相关知识,抑制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4.下列与呼吸作用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剧烈运动时呼出的一部分CO2由细胞质基质产生B.包扎伤口应用消毒的透气纱布,防止厌氧菌感染C.盆栽时应及时松土,避免无氧呼吸烂根D.种子晒干保持可降低细胞呼吸,延长贮存时间【考点】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专题】正推法;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分析】1、人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人体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2、常考的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①用透气纱布或“创可贴”包扎伤口:增加通气量,抑制致病菌的无氧呼吸.②酿酒时:早期通气﹣﹣促进酵母菌有氧呼吸,利于菌种繁殖,后期密封发酵罐﹣﹣促进酵母菌无氧呼吸,利于产生酒精.③食醋、味精制作:向发酵罐中通入无菌空气,促进醋酸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有氧呼吸.④土壤松土,促进根细胞呼吸作用,有利于主动运输,为矿质元素吸收供应能量⑤稻田定期排水:促进水稻根细胞有氧呼吸.⑥提倡慢跑:促进肌细胞有氧呼吸,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肌肉酸胀.【解答】解:A、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只有乳酸,所以产生CO2的部位只有线粒体,A错误;B、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构成有氧环境,从而抑制厌氧型细菌的繁殖,B正确;C、盆栽时应及时松土能增加土壤中氧气的量,增强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避免无氧呼吸烂根,同时促进根细胞对无机盐的吸收,C正确;D、贮存种子要在干燥、低温、少氧的环境中,减少自由水的量,降低酶的活性,减弱细胞呼吸强度,减少有机物消耗,所以种子晒干保持可降低细胞呼吸,延长贮存时间,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对人体进行无氧呼吸产物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5.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是否产生酒精B.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红细胞释放血红蛋白所依据的原理相同C.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要用清水冲洗掉卡诺氏液D.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考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专题】正推法;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遗传物质的探索.【分析】1、检测酒精: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2、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成两个子细胞.【解答】解:A、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以检测酵母茵无氧呼吸是否产生二氧化碳,酒精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鉴定,A错误;B、质壁分离的原理是细胞的失水与吸水,血红蛋白的释放是根据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胀破,故两者原理相同,B正确;C、使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C错误;D、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学实验的相关知识,理解相关实验的过程及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xx•福建)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8种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细胞的减数分裂;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两种类型.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时,还丢失了一小段染色体,明显是染色体变异,故A错误;B、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期形态比较固定,所以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故B错误;C、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应该产生(14号和21号、异常,14号和异常、21号,14号、异常和21号)共6种精子,故C错误;D、当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正常的14号和21号两条染色体在一起时,就能产生正常的精子,因而生育出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通过染色体变异和精子形成过程图例的分析,考查学生对染色体变异以及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移动的理解以及识图分析能力.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9分)7.(12分)某生物小组利用图1装置培养某植株幼苗,通过测定不同时段密闭玻璃罩内幼苗的O2释放速率来测量光合速率,结果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1)植物根尖细胞对培养液中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且吸收速率不同,原因是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2)在光下,根尖细胞内合成的还原性氢的H元素来自葡萄糖,丙酮酸,水(物质).(3)曲线中t1~t4时段,玻璃罩内CO2浓度最高点和最低点依次是t2和t4;t4时补充CO2,此时叶绿体内C3的含量增多.(4)根据测量结果t4时玻璃罩内O2的量与t0时相比增加了128mg,此时植株积累葡萄糖的量为120mg.若t5时温度升高至35℃,植株光合速率的变化是降低(升高/不变/降低).(5)t5时刻叶绿体产生的O2的运输线路是从叶绿体运往线粒体和细胞外.【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专题】正推法;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植株幼苗能从完全培养液中吸收矿质营养,合成大分子物质,供生命活动需要.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解答】解:(1)植物根尖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由于植物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所以植物根尖细胞对培养液中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2)由于根尖细胞内没有叶绿体,所以在光下,根尖细胞也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而细胞内合成[H]的H元素来自葡萄糖,丙酮酸,水.(3)曲线中t2﹣t4时段,玻璃罩内CO2浓度最高点和最低点依次是t2和t4,这两点都是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t4时补充CO2,与C5结合,生成C3,所以此时叶绿体内C3的含量增加.(4)根据测量结果t4时玻璃罩内O2的量与t0时相比增加了128mg,此时植株积累葡萄糖的量为128÷192×180=120mg.若t5时温度升高至35℃,由于图示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是25℃,所以植株光合速率的变化是降低.(5)t5时刻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因此叶绿体产生的O2的运输线路是从叶绿体运往线粒体和细胞外.故答案为:(1)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2)葡萄糖,丙酮酸,水(3)t2和t4增多(4)120降低(5)线粒体和细胞外【点评】本题考查矿质元素的吸收、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8分)请回答下列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的问题.(1)图甲a杯中放浓蔗糖溶液,b杯中放与a等量蒸馏水,将一块白萝卜条劈成“人”字形,分别放入两杯中,几十分钟后观察,a杯中萝卜条的变化:收缩(填“膨胀”或“收缩”);b杯中液体量的变化:减少(填“增多”或“减小”).(2)图乙为某种植物幼苗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因甲组幼苗根系从0h开始吸收K+、NO3﹣,促进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在6h 后开始渗透吸水,使鲜重逐渐提高.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3)图丙,以紫色洋葱鳞片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X和Y表示,在细胞存活和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Y/X或(Y﹣X)值越大,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高.(用X、Y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