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了解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郡县制、皇帝、交通的畅达、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小篆和隶书、圆形方孔钱、万里长城和焚书坑儒等知识点,培养归纳、分析与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多媒体课件教学,史料分析,师生互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影响奠定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制度基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重点与难点〗
重点:废分封,立郡县
难点:理解中央集权制的概念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秦朝疆域,想一想,面对空前广阔的疆域,秦始皇该采取怎样的办法来统治这个国家呢?
一、废分封,立郡县
秦王烦恼(一):如何有效加强统治,把权力控制在自己手中?
1.“王”的称号不能彰显统一的功德,换什么称号?改称“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找哪些帮手治理国家?三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学生归纳三公职能,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2.地方上采用什么方式统治?展示材料,丞相王绾主张用分封制,李斯反驳,主张用郡县制,秦始皇“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王侯”,采用郡县制。
讨论比较两者不同,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世袭官职,郡县制以地域划分,官员由朝廷直接任免,地方长官是郡守、县令(长)。
总结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制度,从中央到地方用脉络图加以展示。
3.影响: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二、车同轨,书同文
1.秦始皇的烦恼(二):展示虚拟小故事,发现统一后仍存在的问题,道路不通、文字不通、钱币不通,度量衡不通。
如何解决?引发思考。
2.统一车轨,修建驰道,开凿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流域,搞好交通。
3.统一文字,展示七国文字,统一为小篆,促进政令统一、文化传播与发展。
后有隶书,简单回顾文字发展过程。
4.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为经济措施。
5.秦始皇的烦恼(三):匈奴南下侵扰,如何巩固统一?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为军事措施。
三、焚书坑儒
1.秦始皇的烦恼(四):如何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
焚哪些书?坑哪些儒?学生归纳。
焚书坑儒有什么后果?分析郭沫若话,一方面加强思想统治,巩固了中央集权,一方面钳制了思想,璀璨文化。
2.讨论: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结束割据,开创统一,创中央集权制度,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长城和灵渠,也有残暴的一面。
小结;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分多方面,政治上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车轨、货币和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思想上焚书坑儒,这种制度影响深远,奠定了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制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