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版《条例》解读

新版《条例》解读

《纪律处分条例》解读纪律处分条例的修改情况原《党纪处分条例》是在1997年《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2003年12月颁布实施。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违反党章、损害党章权威的违纪行为缺乏必要和严肃的责任追究。

二是纪法不分,近半数条款与刑法等国家法律规定重复,将适用于全体公民的法律规范作为党组织和党员的纪律标准,降低了对党组织和党员的要求。

三是有必要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的实践成果制度化,将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等内容纳入条例。

基于以上情况,亟须对《廉政准则》和《党纪处分条例》这两项关联度更高的法规先行修订。

通过修订,真正把党规党纪的权威性、严肃性在全党树起来,切实唤醒广大党员干部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

新修订后的《条例》共3编、11章、133条、17000余字,分为“总则”“分则”和“附则”等3部分。

《条例》坚持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作为“负面清单”,强调他律,重在立规。

新修订的《条例》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做到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围绕党纪戒尺要求,开列“负面清单”,强调他律,重在立规,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

这是新修订的《条例》最突出的亮点。

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党纪处分条例的“五大亮点”亮点之一:纪法分开是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实现纪法分开原《条例》存在纪法不分问题,把公民不能违反的法律底线作为党组织和党员的纪律底线,降低了对党组织和党员的要求。

新修订的《条例》去除与国家法律法规重复的内容,强调把纪律挺在前面。

其一是纪法分开。

凡国家法律法规已经规定的内容不再作重复规定,共删除70多条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条款。

其二是纪严于法。

新修订的《条例》对党员违纪行为作出比法律更严格的规定,一些尽管属于不违法的行为但要受到党纪约束。

其三是纪在法前。

新修订的《条例》在总则中明确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为党纪处分工作的原则,规定要加强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把纪律挺在前面。

同时,在删除与国法相重复的内容后,对于如何追究党员违法甚至犯罪行为的党纪责任,新修订的《条例》分别用专门条款分别作出规定,实现党纪与国法有效衔接。

例如,之前与刑法等重合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内容,不再单独规定于党纪中亮点之二:划定红线新修订的《条例》将原来规定的10类违纪行为,整合修订为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行为等6类。

在“分则”部分,分设“对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处分”“对违反组织纪律行为的处分”“对违反廉洁纪律行为的处分”“对违反群众纪律行为的处分”“对违反工作纪律行为的处分”“对违反生活纪律行为的处分”等6章。

把党章关于纪律的要求具体化,并在分则各章中按照同类相近和从重到轻的原则进行排序。

亮点之三:政治纪律位列之首就是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党的各类纪律中,政治纪律是打头、管总的。

不管违反哪方面的纪律,任其发展,都会侵蚀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最终都会破坏党的政治纪律。

必须把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永远排在首要位置。

新修订的《条例》更加强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违反政治纪律行为中增设了拉帮结派、对抗组织审查、组织或者参加迷信活动、搞无原则一团和气以及违反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等违纪条款。

修订后的《条例》把政治纪律列为六大纪律之首,特别增加了拉帮结派、对抗组织审查、搞无原则一团和气等违纪条款。

这些都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结合“打虎”“拍蝇”的实践所丰富的内容。

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等情形被明令禁止亮点之四:八项规定写进条例八项规定写进《条例》“通奸”字眼将被废止新《条例》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等方面的问题增加到了“廉洁纪律”一章中,充分体现了十八大以来实践成果的有效固化,使得执行八项规定、反对“四风”上升到了党内法规保障的层面上,对下一步继续遏制“四风”问题蔓延起到了“有规可依”的作用。

原《条例》中的“通奸”的字眼在新《条例》中被删除,与之相关的新条文一个是在违反廉洁自律一章中第103条“搞权色交易或者给予财物搞钱色交易”的规定,另一个是在违反生活纪律一章中的“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行为,造成不良后果”。

亮点之五: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首次提出新《条例》第114条首次提出了“党组织不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或者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这个说法。

以往我们强调的都是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

据介绍,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比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范围更宽、标准更高、责任更大、要求更高,不仅包括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还要落实到思想建党、制度治党、纪律立党、组织建党、人才兴党等管党治党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坚决防止组织软弱、队伍涣散、党风退化、纪律松弛等问题。

下一步,如何在实践中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值得关注。

2、党纪处分条例的具体内容党纪处分条例:纪律底线2016年1月1日施行负面清单重在立规党纪处分条例:原则及适用范围五项原则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坚持党员在党纪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坚持惩前苏后、治病救人的原则。

适用范围:条例适用于违犯党纪应当受到党纪追究的党组织和党员纪律处分运用规则:从轻或者减轻处分从重或者加重处分负面清单:六大纪律党纪处分条例:条例实施条例施行前,已结案的案件如需进行复查复议,适用当时的规定或者政策。

尚未结案的案件,如果行为发生时的规定或者政策不认为是违纪,而本条例认为是违纪的,依照当时的规定或者政策处理;如果行为发生时的规定或者政策认为是违纪的,依照当时的规定或者政策处理,但是如果本条例不认为是违纪或者处理较轻的,依照本条例规定处理。

3、负面清单:六大纪律违反政治纪律发表危害党的言论等;破坏党的团结统一等;损害中央权威、妨碍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实施;对抗组织审查;组织和参加迷信活动;叛逃及在涉外活动中损害党和国家尊严利益;违反政治规矩等。

新增:拉帮结派、对抗组织审查、搞无原则一团和气等。

第一,政治纪律政治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和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

在党的纪律中,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是打头、管总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

因为严重违反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5类纪律,都会侵蚀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关系到人心向背和是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说到底都是破坏党的政治纪律。

实践证明,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高度一致,是我们党从一个只有50多名党员的小党发展成拥有87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根本保证。

新修订的《条例》根据当前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新要求,针对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充实完善对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纪律处分条款,专章规定了18条。

其中,增加了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破坏党的集中统一,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培植私人势力,对抗组织审查,组织、参加迷信活动,搞无原则一团和气以及违反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等有关党的规矩的违纪条款。

这些违纪行为的设定,既是把党章对党员的政治要求具体化,又针对突出问题,内容更加丰富,制度的笼子更加严密。

同时,《条例》还对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规定了较重的处分档次。

比如,对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培植私人势力的,规定从严重警告开始直至开除党籍处分,以发挥党纪处分在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方面的威慑作用,真正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立起来、严起来,并通过抓政治纪律这个纲,带动其他纪律严起来。

违反组织纪律违反组织纪律共17条: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侵犯党员权利;违反组织工作原则等;违规办理因私出国(境)证件和在国(境)外擅自脱离组织等。

新增:非组织活动、不如实向组织说明问题、不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

组织纪律是规范和处理党的各级组织之间、党组织与党员之间以及党员与党员之间关系的行为规则。

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政党,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党章规定的“四个服从”,既是党最基本的组织原则,也是最基本的组织纪律。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

组织严密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

组织纪律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党的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在新修订的《条例》中,“对违反组织纪律行为的处分”一章是在原《条例》第七章“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主要对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违背“四个服从”要求的违纪行为作出处分规定。

原《条例》第七章共12条,修订后的《条例》关于违反组织纪律的行为共17条,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修订:一是将原《条例》中一些不属于违反组织纪律行为的条文调整到政治纪律和工作纪律之中。

比如,将在考试录取工作中泄露试题、考场舞弊、涂改考卷等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和以不正当方式谋求本人或者其他人用公款出国(境)行为归入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之中。

二是将原《条例》第一百四十条、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百四十七条关于侵犯党员权利行为的内容和第一百四十九条关于“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的内容调整到组织纪律之中。

三是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成果制度化,新增了6条内容。

如不按照有关规定或者工作要求向组织请示报告重大问题,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篡改、伪造个人档案资料,隐瞒入党前严重错误,党员领导干部违反有关规定组织、参加自发成立的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搞非组织活动,违规取得国(境)外居留权或者外国国籍,违规办理因私出国(境)证件,等等。

违反廉洁纪律共25条:以权谋私;违规接受礼品礼金和服务等;违规从事营利活动;违反工作生活待遇规定等;违规占有、使用公款公物等;违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规定;权色交易等。

新增:权权交易、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利等。

廉洁纪律是党组织和党员在从事公务活动或者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的活动中,应当遵守的廉洁用权的行为规则,是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重要保障。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

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党章还明确规定了党的干部必须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坚持原则,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反对官僚主义,反对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

廉洁纪律一直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新修订的《条例》中违反廉洁纪律的行为,主要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以权谋私的违纪行为作出处分规定,在保留原《条例》廉洁自律专章的基础上充实完善了廉洁纪律方面的规定,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廉洁纪律进行概括:一是“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