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课时训练明晰题型提升能力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的精神。
这就要求我们的文化创作( )①立足现代化建设,体现时代性②面向世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③全面继承传统文化,体现民族性④满足各种需求,发展大众文化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A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①②符合这一要求;③错在“全面”,④错在“各种”,忽视了人们的文化需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2.康有为指出:“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义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
”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
由此可见,康有为主张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批判继承,古为今用C.坚持“文化复古主义”D.全盘否定,摒弃封建礼教解析:C 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根据材料中“保旧俗,存礼教”可以断定,康有为坚持“文化复古主义”,C符合题意。
A、B、D 均与题旨不符。
3.(2014开封模拟)我国已经连续四年评选全国道德模范,连续十多年评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引领作用,让他们的崇高精神深入人心,转化为全社会道德建设的共同力量。
评选学习这些先进人物有利于( )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③奏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旋律④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B 评选先进人物对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没有直接作用,排除①;先进人物的作用主要在精神和道德层面,②③符合题意;④错在“杜绝”。
4.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激发了全国人民空前的热情。
为此,我们应( )A.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B.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心工作C.全面吸收传统文化D.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解析:A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A 正确;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错误;对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我们都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C、D错误。
5.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原第一副主席厉无畏在回答网民“如何解读‘文化主体地位回归’”时表示,每个国家自身都有传统的历史文化,要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在外来文化面前,既不自卑,也不自傲。
其原因在于( )①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②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关键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③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④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人们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A.①③B.①④C.③④D.②③解析:B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①④符合题意;②③分别是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措施和表现,而非原因。
6.增强文化创造活力,需要树立文化自觉。
这是因为树立文化自觉( )①有利于深刻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②是综合国力的核心与基础③主动全面继承传统文化④更好地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解析:B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①④符合题意;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经济与科技实力,②错误;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③错误。
7.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积极意义在于( )①确保文化建设沿着正确道路前进②增强文化创造活力③发展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④全面吸收外来文化A.②③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A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确保文化建设沿着正确道路前进,排除①;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坚定发展自身文化的信念,②③符合题意;外来文化也有糟粕,④错误。
8.(2013蚌埠模拟)某市为推进垃圾分类,实施了小手拉大手——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一二三工程”,即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两个家长,影响三代人,普及全社会。
这是因为教育( )①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②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是做好垃圾分类的关键④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D 本题考查教育的作用。
①混淆了文化传播的手段与途径;教育不是做好垃圾分类的关键,③错误;②④正确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意义。
9.(2013许昌联考)2013年春节期间,四川省乐山大佛博物馆文物陈列展精选200多件展品向游客和市民免费开放,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免费开放博物馆意在( )A.展示人类文化遗产,吸收外来优秀文化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C.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繁荣文化市场D.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解析:D 免费开放博物馆与吸收外来文化没有关系,排除A;B是开放博物馆的原因,而非意义;“免费”二字提示我们这是文化事业而非文化产业,排除C,选D。
10.(2013厦门质检)“梦”当选为中国2012年度汉字。
奥运梦、飞天梦、航母梦、诺贝尔梦……一一实现。
“中国梦”的实现,是所有中国人努力的成果,是中国“正能量”创造的奇迹。
“中国梦”的关键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此,我们要( )①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③坚持把文化发展放在第一位④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C 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①②④正确;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③错误。
11.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 )A.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解析:A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A项正确;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应一分为二地对待,排除B项;即使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也不一定就能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排除C项;D项错误,应是改造落后文化、抵制和取缔腐朽文化。
12.漫画《文明村新宠》反映出( )A.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B.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已从农村消失C.对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比物质文明建设更重要D.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迫在眉睫解析:A 漫画显示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显著成就,A项正确;B项的说法不符合实际;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要一起抓,C项错误;漫画没有体现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知识的紧迫性,D项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等现象。
针对这些假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
材料二某地充分挖掘本地历史名人资源,让人们学习先贤们高尚的道德情感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免费开放部分名人故里,鼓励企业开发名人衍生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行政主管部门发文“叫停”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该地是如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
解析:第(1)问考查先进文化建设。
注意设问中的材料限定、知识范围限定、事件要求限定、切入角度限定,材料说明了两点信息,一是文化市场中的不当做法,二是国家有关部门叫停相关做法。
首先应把握好设问的知识范围、待分析的事件、切入角度等限定,依据要求提取材料信息;其次要明确材料中“叫停”的对象。
主管部门“叫停”文化发展中的不良现象,主要是因为这些文化现象产生过程的不合理性及其造成的危害。
回答本问,应从传统文化、文化创新、中华文化、先进文化等多角度加以分析。
第(2)问考查精神文明建设,材料主要说明了三点信息,一是学习道德情感和求知欲望,二是免费开放名人故里,三是开发文化产品,分别体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和具体措施。
答案:(1)不恰当开发、利用会损害传统文化内在的功能和价值;有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态度,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扭曲传统文化的内涵,不利于文化创新;不利于传统文化内涵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感召力的发扬;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于发展先进文化。
(2)让人们学习先贤的道德情感和求知欲望,是在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免费开放名人故里,是在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开发名人衍生产品,是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14.(2014泉州质检)文化体制改革铸就文化发展新格局文化体制改革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度推进、全方位展开,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了更好保障,文化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道路。
有人认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解析:此题考查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途径。
首先判断表态,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而非文化产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其次阐述道理,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角度简述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原因。
答案:(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2)发展文化产业是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们多样化精神需求、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3)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应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