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种质资源概述
四、茶叶品种分类
按茶的颜色 按茶叶的发酵程度 按焙火程度来分类 按采茶的季节不同 按萎凋程度不同来分类
按茶的颜色:绿茶、红茶、黄茶、乌龙茶、 黑茶、白茶
儿茶素无色,在茶叶制造过程中,与氧发生作 用(氧化作用),颜色才逐渐加深,儿茶素氧 化得越彻底,颜色越深。 颜色的变化:无色>黄>黄红>红>红褐 >黑褐
白毛茶var.publilimba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最主要区别在于花萼外部、 嫩枝密被茸毛, 小乔木型; 叶片长,多内折, 叶质较硬 多革质。
主要分布于我国广西和广东北部, 云南、湖南、 海南和越南、缅甸等国也有少量分布。
二、茶树种质及其分布
茶树原产我国 分布:茶树只能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温和、湿润、酸性土地区生长, 南纬33度以北和北纬49度以南的地区,而在北纬6度-22度之间 分布最集中。 。 繁衍特性:茶异花授粉植物,在遗传特性上是高度杂合的。 按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系和有性系。
2)福鼎大白茶:又名福鼎白毫,原产福建省 福鼎县柏柳乡。在浙江、湖南、湖北、江西、 江苏、安徽等省均有引种。 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早生种。制 绿茶,品质优,有板栗香。若制成毛峰类名茶, 品质更佳;制红茶,品质亦佳,有甜香;也可 制白茶。 适宜在长江以南绿茶或白茶产地推广种植。
浙南茶区
包括乐清、永嘉、瑞安、文成、平阳、苍南、泰顺、 青田、云和、丽水、景宁、松阳、遂昌、缙云、龙泉、 庆元等县(市) 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海拔700m以上的山地,常 年云雾缭绕,空气湿润,漫射光十分丰富,有机质含 量高,茶树病虫害少,自然条件对茶叶生产极为有利 著名的温绿、温州黄汤、雁荡毛峰、香菇寮白毫、承 天雪龙、三杯香、松阳银猴、金奖惠明茶、永嘉乌牛 早、平阳早香茶、遂昌龙谷丽人茶等都出自本区。 本区气候温暖湿润,水热资源、茶树品种资源和茶类 资源均很丰富,茶叶品质好,发展潜力很大。
3)铁观音:又名红心观音、红样观音,原产福建省 安溪县尧阳乡松岩村,主要分布在福建产茶区,广东 省乌龙茶产区也有引种。 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晚生种。 适制乌龙茶,品质特优,滋味醇厚甘鲜,回甜悠长, 香气高强,具观音韵味。 适宜在长江以南乌龙茶产区推广种植。
4)桂红3号:广西桂林茶叶所从广西茶园红茶 品系中选出的农家品种。1994年通过国家农 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登记号: GS13001-1994。 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晚生种。除 广西外,还在广东、福建等省有引种。 适制红碎茶,滋味浓强,有特殊香气。适宜在 华南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芽叶茸毛与色泽:
茸毛——无、少、中、多、特多 色泽——玉白、黄绿、浅绿、绿色、紫绿
茶树优良品种介绍:
1)黄山种:原产安徽省黄山市黄山一带,现 在山东省有较大面积种植。 为有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 适制绿茶,所制黄山毛峰,白毫显露,色泽翠 绿,香气清鲜。 有较强抗寒性,适宜在江北茶区栽培。
普洱茶var. assamica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是以小乔木型为主; 叶片宽大, 隆起性强, 有光泽, 薄革质; 小枝、 叶柄、叶背被宿存的茸毛; 花果与原变种基本相同。 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台 湾、以及贵州、四川、湖南南部; 印度、越南、肯尼亚、斯里兰卡等国的栽培茶 树主要属于此变种。
5)黔湄701:又名湄云黄。为无性繁殖系, 属小乔木,大叶,中生种。 由贵州省湄潭茶叶科学研究所于1955~1978 年以湄潭晚花大叶茶为母本、凤庆大叶茶为父 本,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 除贵州茶区种植外,广西、四川等省、区亦有 引种。适制红碎茶,嫩香持久,浓强鲜爽。适 宜在西南地区的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炒青绿茶的制作
扁炒——龙井
圆炒——珠茶
长炒——婺源茗眉茶
洞庭碧螺春
蒸青绿茶——玉露
晒青绿茶
2)红茶:Black tea
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中国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 名为“正山小种”。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 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 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 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 。 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 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 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茶叶中糖、 果胶、蛋白质等有机物,附于叶表,干燥后使呈现黑 褐色或乌黑色。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 我国红茶品种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
1)绿茶
绿茶的绿色主要是叶绿素的颜色。 叶绿素分为:1.叶绿素A:深绿色。 2.叶绿素B:黄绿色。 茶叶越嫩,叶绿素A的含量越少,所以嫩叶多 呈黄绿色,所以特级龙井的干茶为『炒米黄』 色,就是这道理;茶树叶片长大后,叶绿素A 的比例大增,叶色呈浓绿色。
炒青绿茶:长炒青(眉茶)、圆炒青(珠茶)、 扁炒青(如:蒙顶甘露、龙井、碧螺春、雨花 茶、甘露、松针等) 烘青绿茶 晒青绿茶 蒸青绿茶
武夷岩茶——大红袍
闽南乌龙茶——安溪铁观音
铁观音最的优点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兰花香、优秀 的口感表现与强而持久的回甘、耐泡
5.黑茶
属全发酵茶。主产区为四川、云南、湖北、湖 南等地。黑茶采用的原料较粗老,是压制紧压 茶的主要原料。 按地域分布:湖南黑茶(如安华黑茶),四川 黑茶,云南黑茶(普洱茶)及湖北黑茶。
茶树种质差异和鉴定
主要依据品种间的植物学特征特性,并结合环 境及栽培条件、产量、抗逆性、品质、化学组 成等进行。
树型和树姿
树型:乔木、小乔木、灌木。 树姿:直立、半开展和开展。
叶片:
着生角度:上斜、半上斜、平展、下垂 叶的颜色:黄绿色、浅绿、绿色、浓绿色 叶片大小:特大叶、大叶、中叶、小叶 叶的形状:长椭圆、椭圆、近圆、卵圆、披针 形 叶面的隆起性:隆起、半隆起、平展 。 叶质:柔软、中、硬
6)龙井43: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特早生种。 已在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14个产茶省、 区种植。 适制绿茶,制成的“西湖龙井”,外形扁平光直,色 泽嫩绿,清香持久,滋味鲜爽,汤色清绿。 适宜在江北茶区、江南茶区的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7)龙井长叶: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早生 种。 除浙江外,已在安徽、河南、江苏等产茶区种植。 适制绿茶,香高味醇,品质优良,亦是制作“西湖龙 井”的上乘原料。 适宜江北茶区、江南茶区的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温州黄汤
君山银针
4. 乌龙茶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是中国几大茶类中, 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杀青、萎雕、 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 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绿茶和 红茶之间,既有红茶浓鲜味,又有绿茶清芬香并有 “绿叶红镶边”的美誉。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 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 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 健美茶”。 透明的琥珀色茶汁是其特色。 名茶:武夷岩茶、台湾乌龙茶、罗汉沉香、东方美人、 凤凰水仙、闽北乌龙茶 、闽南乌龙茶、广东乌龙茶
茶树种质资源及茶品种
一、茶树学名及茶组的分类
山茶科 Theaceae 1.茶树的学名史 1973, C. Linnaeus: Thea sinensis L. 1882, H.F.Link: 山茶属Camellia与茶属Thea合并 1881, O. Kuntze: Camellia sinensis 1935,国际植物学会: Camellia sinensis(L.)Kuntze;茶 属归入山茶属,并成为茶组。
茶C. sinensis:
茶var. sinensis 普洱茶var. assamica 白毛茶var.publilimba
茶var. sinensis
该变种在我国利用和栽培历史悠久, 培育出众多的园 艺品种, 有植株高矮、树姿直立至披张、叶片大小等 诸多变异 但仍具基本特征: 小乔木或灌木型; 嫩枝、叶片无茸毛 或被茸毛, 叶较小, 长椭圆或椭圆形, 叶质较厚硬脆; 花 较小, 花梗细, 萼片外部无茸毛; 子房3 室被茸毛, 花柱 3 裂; 蒴果较小, 多种形状, 果皮薄。日本、韩国等数十 个国家、地区有栽培。
三、茶叶(var. sinensis)的主要化学成分
科学研究证明,茶叶中化学成分400余种,主要为: 茶多酚,又称单宁:儿茶素、黄酮类、花青素、酚酸 蛋白质和氨基酸类:8种氨基酸,茶氨酸。 生物碱:咖啡碱 芳香族化合物:醇、醛、酯、酸,如茉莉花素、罗兰酮 糖类:45%溶于水 类脂化合物:脂肪、磷脂 维生素:脂溶性的A原DEK,水溶性的B1B2B3B12,叶酸。 矿物质:钙、磷、铁、氟、碘、锰、钼、锌、硒、铜、锗、镁
大厂茶C.tachangensis Zhang
因产于师宗县大厂乡大厂村而得名。师宗大茶树是我国著名的乔 木大茶树之一,也是滇东野生型茶树的典型。据调查,最大的一 株树高12米,干径67厘米,树干挺拔,叶片大,富革质,有光 泽,芽叶无毛,花冠特大,花瓣10~12片,花柱5裂,子房无毛, 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9%、咖啡碱4.0%、茶多酚28.1%、儿 茶素总量3.2%,其中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含量只有1.46%。不论形态特征或代谢特性都处于原始阶段。虽 然制茶品质差,香味淡薄,但在研究茶树演化和分类上具有重要 价值。 1980年云南农业大学张芳赐教授将师宗大茶树定名为大厂茶。 该种主要分布在师宗、富源以及贵州的兴义和广西的隆林、那坡 等地,由于地理位置闭塞和存在生殖隔离,大厂茶的表现型比较 纯合,是遗传性最稳定的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