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可行性研究
层次分析法逻辑严密,可以很好地克服在决策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影响,应用层次分析法,可以计算各个因素对决策结果的权重,反映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优化方案的选择。
分析方法自下到上逐步分析,从单排序到总权重,是具有较高精度的判断方法。
但是层次分析法只能是在已有的方案中择优选择,不能提出新的策略,这是在应用中的局限性。
可以看出,层次分析法具有很多优点,如:通过分析复杂问题中的不同单之间相互关系,使之层次化、条理化;将专家对每层因素相对重要程度的主观评价通过两两比较定量化,然后利用数学方法权值来反映全部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通过所有层次之间的总排序,确定所有方案的排序;利用组合权向量分配目标可靠性。
但是它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由于过于依赖专家构造两两比较矩阵,同时矩阵运算非常复杂,导致此方法效率较低,同时由于完全依赖主观评价,没有利用现有的客观数据,使得分配结果主观性过强。
1.系统性的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按照分解、比较判断、综合的思维方式进行决策,成为继机理分析、统计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系统分析的重要工具。
系统的思想在于不割断各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而层次分析法中每一层的权重设置最后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结果,而且在每个层次中的每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程度都是量化的,非常清晰、明确。
这种方法尤其可用于对无结构特性的系统评价以及多目标、多准则、多时期等的系统评价。
2.简洁实用的决策方法
这种方法既不单纯追求高深数学,又不片面地注重行为、逻辑、推理,而是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复杂的系统分解,能将人们的思维过程数学化、系统化,便于人们接受,且能把多目标、多准则又难以全部量化处理的决策问题化为多层次单目标问题,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同一层次元素相对上一层次元素的数量关系后,最后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即使是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人也可了解层次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掌握它的基本步骤,计算也经常简便,并且所得结果简单明确,容易为决策者了解和掌握。
3.所需定量数据信息较少
层次分析法主要是从评价者对评价问题的本质、要素的理解出发,比一般的定量方法更讲求定性的分析和判断。
由于层次分析法是种模拟人们决策过程的思维方式的一种方法,层次分析法把判断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步骤留给了大脑,只保留人脑对要素的印象,化为简单的权重进行计算。
这种思想能处理许多用传统的最优化技术无法着手的实际问题。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这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的、层次化的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在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
是对难以完全定量的复杂系统做出决策的模型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