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论文编号:2016年株洲市基础教育研究论文(封面页)学科类别:学前教育论文题目:浅谈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作者姓名:付雨婷作者单位:醴陵市官庄乡中心校专业职称:小教一级通讯地址:醴陵市官庄乡公办中心幼儿园邮编:郑重承诺:此文系本人所撰写,如有抄袭,文责自负!作者签名:付雨婷浅谈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摘要:倾听是幼儿接触社会、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方式,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

本文针对幼儿倾听行为存在的各种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并提出了倾听能力培养的教育建议,其中包括:运用表扬鼓励幼儿倾听;教师以身作则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在一日环节中渗透倾听能力的培养;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倾听兴趣;家园合作共同关注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等。

关键词:幼儿;倾听能力;培养倾听是幼儿接触社会、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方式。

幼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倾听。

因为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

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运用方式、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3岁至6岁幼儿倾听能力的发展目标“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且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语言领域中也明确指出“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更重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忽视了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

这一情况已引起了有关学前教研工作者的注意,并要求教师能在语言教育目标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将幼儿倾听行为培养置于重要的位置。

许多家长也不大重视幼儿的倾听能力,遇到孩子不专心倾听或插嘴时,总是不欲理睬或大声训斥。

殊不知这样的方法虽有立竿见影之效,但长此以往会适得其反,使幼儿失去倾听的欲望和兴趣,变得不爱听、不会听。

而培养和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能够为幼儿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倾听能力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前提,也是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幼儿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

这样,语言的运用变得越来越频繁,知识结构越来越复杂,如果缺乏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理解能力,就会缺乏与他人交往的信心和能力,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会相对薄弱。

倾听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各个环节中倾听必不可少,因此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不仅是幼儿适应环境、社会的桥梁,也是幼儿发展的需要、教育深化的需要,更能为幼儿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指南》、《纲要》等上级文件的教育教学宗旨,需要提高对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认识,更好的发挥教育的优势、挖掘幼儿的潜力,探索能使幼儿的倾听能力逐步提高的途径与方法。

一、幼儿倾听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存在的问题良好的倾听能力是双方能否在同一平台顺利进行语言交流的前提。

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让他们会听、会说并会用语言交流思想感情,是这一时期培养的重点,但实际情况却问题多多。

幼儿在倾听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不能安静地听别人说话;在别人说话时随意插嘴,打断别人说话;在集体活动中,自我表现欲比较强,不给同伴发言的机会。

在我与幼儿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多数幼儿在倾听时注意力容易分散,在集体活动中安静地听老师和同伴说话的行为不理想。

案例1:在班级开展社会活动《森林舞会》时,让幼儿举手回答,并要求不能重复前面幼儿说过的话,但是仍有很多幼儿并不注意听其他幼儿的回答,且有在等待回答过程中插嘴的现象。

还有幼儿的回答是和前面的幼儿回答相同,且在回答过程中总有几个声音在提示他们。

接着我进入了下一个问题,让他们学一学,动物们入场的情境,我叫了几个小朋友,其中有两个回答的仍是之前的问题,并且在我强调之后,仍没有很大改善。

案例2:在活动《我的生日》中,我问小朋友:“小朋友们知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什么时候呢”小朋友回答道:“是11月!”突然一个声音冒了出来“老师!我的生日就是11月的!”别的小朋友一听,也都迫不及待的大声喊了起来“老师我的生日是2月的!”“我是5月过生日!”(二)原因分析幼儿在倾听行为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本人观察、思考以及资料的查询总结后,大体原因如下:第一,教师重表达能力的培养,轻倾听能力的培养。

多数老师常常是从幼儿能说会道的表现上来衡量幼儿语言发展的好坏,特别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组织幼儿收集信息后交流讨论的活动形式在主题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容易重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忽视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对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缺乏有效的教育策略,常常是采取批评或强制幼儿倾听的方法,这样非但达不到教育效果,还使幼儿丧失了学习兴趣,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

第二,家庭教育缺乏倾听能力的培养。

在家庭教育中,一方面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孩子表达能力增强了许多。

很多时候,幼儿比较喜欢自己讲,而不大爱听别人讲,尤其是集中注意力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较差。

另一方面家长不重视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认为听力是与生俱有的,不爱听、不会听的情况随着孩子长大就会改变,不必刻意培养,因此家庭教育优势没有发挥。

二、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一)适当运用表扬,鼓励幼儿倾听倾听,在表扬上常被忽视,人们很少会去表扬一个认真倾听的孩子,而正确恰当的评价也是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幼儿听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都能让幼儿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你听的最认真,最会尊重别人!”“老师说错了你都听出来了,你听的真仔细啊!”虽然只是一句表扬的话语,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既能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又能鼓励他们,何乐而不为呢(二)教师以身作则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指南》中指出“成人要耐心倾听别人(包括幼儿)的讲话,等别人讲完再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明确说明了幼儿倾听习惯的养成,成人起着示范表率作用,可是日常生活中,这一点却常常被忽略。

我在实习时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当老师在和幼儿说话时,每当有家长或其他成人来到班上,老师就会先和大人交谈,而这时幼儿跟老师说话都得不到回应。

早上一名幼儿来到班上,对老师说了一声“早上好”,但当他发现老师并没有听到他说话时,他又大声说了一次,可是老师仍然在和家长谈话,于是他走到老师面前,拉了拉她的衣角,在老师注意到他后,又说了一次,直到老师说了一声“早上好!”得到老师的回应后,才去做自己的事情。

这件事让我感触良多,在现实生活中,成人往往忽视自身对幼儿的影响,只注重培养幼儿学会倾听,让幼儿倾听自己的言语、指令,却忽视了自己倾听孩子的表述,这样不但不能促进幼儿倾听习惯的养成,还会促使幼儿养成不良习惯。

教师耐心地倾听不仅传递着对幼儿的尊重,还潜移默化地教授着幼儿倾听的技能,更是增进师幼关系的极佳方式。

因此,当孩子想对你倾诉时,即使再忙再累也要抽空去倾听孩子的心声,这不仅是尊重孩子的表现,更是给孩子做的一种表率。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对他人的讲话会有不同程度的反应,倾听能力强的孩子往往听不完他人讲话就中途插嘴,能力弱的孩子却始终没有机会说话,因此,教师除了以身示范告诉幼儿轮流发言的语言规则,还要针对不同幼儿采用不同指导方法:对倾听能力强的幼儿,通过手势、话语提醒他要耐心倾听他人讲话,听完别人讲话之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倾听能力弱的幼儿则需放慢语速,或配合手势、眼神、动作,使他们听清、听懂,并多给予鼓励。

(三)注重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渗透倾听能力的培养一个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日积月累才能形成,因此倾听能力的培养应该渗透在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

幼儿能否听清并听懂老师的讲解,将直接影响孩子参与活动。

为了能使幼儿愉快、顺利的活动,实习中,在每个活动环节提出要求时,我会提醒每个幼儿都认真倾听。

如:在活动中,不仅要求幼儿倾听老师的讲述,而且还注意引导幼儿倾听同伴的讲述。

我常常会在一个幼儿回答完后,问其他小朋友:“你觉得他说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你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答案”等,这也促使每个幼儿认真倾听同伴的讲述,从而逐渐养成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四)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是幼儿对所听内容感兴趣,注意力就相对容易集中,思维也处于活跃状态。

把兴趣作为倾听的切入点,捕捉孩子的兴趣所在,激发他们的倾听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寓教于乐,激发幼儿的倾听兴趣。

在游戏活动中,可以进行一些简单而有趣的游戏。

在实习时我曾带领幼儿进行过一个“大小声”的游戏。

先让一位幼儿背对全体幼儿,再将一样物品藏在某一位幼儿身上,藏好物品后,就可以开始找了,其他幼儿在其寻找时大声喊物品的名称,而在这名幼儿经过藏物品的幼儿身边时,则小声念物品的名称,使其通过发现声音大小的区别来找到物品。

除此之外,还有“我说,你做动作”“听和指”等听做训练游戏,这些丰富多彩的听做训练游戏提高了幼儿的倾听能力,也锻炼了幼儿的反应能力。

(五)家园共同关注,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家庭作为幼儿最初的社会化场所,对于幼儿倾听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纲要》在总则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

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所以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还需要家长的有效配合。

幼儿有很多不良的倾听习惯和家庭教育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有些家庭中的孩子有良好的倾听习惯,能安静的听故事、音乐,看动画,并听有所思;而有些幼儿则不能,他们无法安静的听歌、听故事,一点事情都很容易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上课时东张西望,不是和同伴讲话就是低头做小动作,这些活泼好动、经常性不能集中注意力听别人说话的幼儿,甚至会被家长误认为是“多动症”。

要养成良好的倾听能力,单靠幼儿园的努力是不够的,在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家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家长要明确倾听的重要性,对于孩子的倾诉家长需要认真地倾听,为幼儿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做好榜样,平时多教孩子听别人讲话的技巧,让孩子多注意别人说话时的表情,成人说完一件事情后,可要求孩子复述,从而督促孩子倾听,使之较好的把握别人所表达的中心意思。

如下是家庭中很常见的案例:爸爸在看电视,孩子走到他身边说:“爸爸,我想跟您说件事。

”“行,什么事你说吧!”爸爸答应了孩子的要求,但却没有认真倾听孩子的诉说。

孩子说的时候,虽然在哼哼呀呀地咐和着,但眼睛却一直盯在电视上,根本不正眼瞧一眼孩子。

最后,孩子气呼呼得说:“不跟你说了!”转身离去。

如上案例中的父亲就没有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幼儿的行为常常受到周围人的影响,这就可能会导致幼儿养成不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坏习惯,因此,家长在倾听幼儿说话时,也需掌握以下倾听技巧:第一,说话时注视孩子,与孩子保持目光接触,不要东张西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