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五年科学上册《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科学上册《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过程与方法:
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它们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毛巾、橡皮泥、泡沫塑料块、彩色笔等。

教师演示:火山和地震对地形地貌影响的图片视频、地球内部运动的视频、反映地壳板块运动的图片和视频、模拟实验视频、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学生搜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并完成问卷星答卷。

调查问卷网址:/jq/3695619.aspx
一、观察各种地形地貌图片,提出问题,导出课题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表面的地形各式各样。

那么,地球表面的地形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大海永远是大海,陆地永远是陆地呢?
播放汶川前后图片,生观察。

这样的变化是怎样形成的呢?
是不是火山、地震使地形发生了变化呢?(板书火山、地震)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板书课题)
二、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
1.师生共同交流收集来的关于火山和地震的资料。

教师着重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本48页资料的三个相关事例。

2.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火山和地震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火山和地震呢?(出示火山地震形成的地形图片,给学生一段时间的思考)
3.我们来看一段有关地震和火山喷发的视频,同时大胆猜测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火山和地震呢?(课件出示视频)
三、探究地球内部的运动
1.请学生尝试解析:是什么原因引起火山和地震的?
2.教师讲解:
像同学们猜测的那样,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可是你知道吗?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就越来越高,压力也越来越大。

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的运动,驱动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ppt呈现地球内部剖面图,视频出现地幔的运动)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3.了解板块构造学说
(1)学生阅读资料
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

就像漂浮在煮沸的热粥上的柚皮块,这些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

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

还会引发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

(2)课件演示地表由二亿多年前的“泛大陆”分裂形成现在的六大板块,以及六大板块间的相互碰撞、分离、平移等运动方式。

(3)地球深部物质的不断运动,会对板块造成什么影响?
(4)观看模拟实验录像:用两张纸表示两大板块,把两张纸靠紧平放在水面上,再用一根吸管插入水底,向两纸中间吹气,使水运动起来,表示地球深部不断运动的物质。

多媒体视频演示板块分离形成裂谷、海洋的过程。

4.指导学生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

实验一:几块不同颜色的毛巾折叠在一起表示不同的地层,用手从毛巾的两端向中间挤压。

模拟板块的挤压会形成褶皱。

实验二:几块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叠在一起表示不同的地层,用手从两端往外拉,橡皮泥断裂。

模拟岩层断裂和错位。

实验三:一块长方形泡沫塑料块,侧面染出不同的层次表示地层,在上面画出一条河,然后从中间斜着切开。

模拟两块岩层的上下错动、水平错动等不同的错位方式。

5、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模拟实验,同学们的感受一定很深。

许多科学家这样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这些大陆板块会相互碰撞、分离、平移,导致地表发生巨大变化。

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海沟,还会引发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

(课件演示“板块”图并讲解)比如,喜马拉雅山就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两大板块受拉张形成了东非大裂谷。

我们通过视频一起来看一下板块之间的碰撞、分离、平移运动。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咱们知道了地球内部运动会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

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像火山、地震。

有时也表现为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除了地球内部的作用可以使地形发生变化外,像风啊、流水啊、海浪啊这些外部作用也会引起地形发生变化。

师:这些变化是很缓慢的进行的。

那外部作用对这些地形的形成和重塑有什么影响呢?课下同学们搜集有关外力作用引起地形变化
的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火山和地震”;第二部分是“地球内部的运动”。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通过现象寻找原因,从而认识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的事实。

教学方式主要是阅读、交流和讲解、模拟实验。

学生所认识的地貌现象是本课教学的起点,仅仅依靠上一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形地貌的种类、特征认识还是不够的,课前的资料搜集活动对本课的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设定明确的要搜集的资料任务,使得学生有的放矢。

建立在学生对地形地貌的认识基础上,寻求现象形成的原因,利用火山和地震,进行探究,进一步引出地球内部运动对地形变化的影响的探讨。

最后利用模拟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地壳板块的各种形式的运动形成的地貌。

这节课,课前尽心制作的PPT 课件成为了我最大的帮手,特别是里面的图片和视频。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很多:了解地震和火山、探究地球内部的运动、模拟地壳运动、解析地形案例。

尤其是模拟实验的操纵,讲解地壳运动时六大板块及漂移运动,这块很难。

由于这节课我收集的资料比较多,所以课堂上主要是老师讲解为主,而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致使学生被动性的学习。

基于这一点我觉得模拟板块运动这一个活动可以和学生特别感兴趣的喜马拉雅山相结合,以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为切入点,把讲解式的活动改为探究式的实验,再结合喜马拉雅山的其他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这节课的视频比较多,上课的时候时间把握不是很好,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再简洁一些会更好。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