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现在,这句话依然适用。
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篇二】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分类,再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过程与方法】借助工具书理解课题,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幻灯片展示反映不同时代人民生活水平的图片)生活的巨大变化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结果,今天我们来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感受20世纪100年间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全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1.读第1、2自然段。
(1)联系上下文理解“呼风唤雨”。
①这个词让你想到谁?(有法术的神仙)②文中谁“呼风唤雨”?靠的是法术吗?③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呼风唤雨”的理解。
(人类利用科学手段能够有条件地支配自然,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2)“发明”与“发现”有什么区别?(“发明”是指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方法。
“发现”则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
)2.重点指导第3、4自然段。
(1)指出你读后不理解的地方。
①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a.“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让你想到了谁?他们的哪些本事能反映出这三个词语的意思?b.“愿望”是什么意思?(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c.这些愿望在20世纪还算是人类的愿望吗?用生活实例来回答。
(卫星可看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飞机可以在云中穿梭,宇宙飞船可以到宇宙中遨游……)②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a.这句诗出自哪儿?是什么意思?b.用在这里想说明什么?(说明了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3.交流资料,丰富知识,加深认识。
(1)从文中找出具体体现科技发展成就巨大的内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2)你还能举出哪些能反映科技成就的例子?4.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谈谈你明白了什么。
(科学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篇三】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获、赖、潜”等12个生字,会写“唤、纪、技”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2.把握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1.学会质疑,在质疑中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获、赖、潜”等12个生字,会写“唤、纪、技”等13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并能灵活运用。
3.自读课文,在读中提出问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交流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2.正确给课文划分层次,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20世纪科技发展成就的课件,引导学生感受科技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重大影响。
过渡:同学们,当你们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们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们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们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们知道吗?这一切都是科技的功劳,科技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科技发展、生活变化的文章。
2.教师出示课题,引导学生理解课题。
(板书:呼风唤雨的世纪)3.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讨论,积极说出心中的疑问。
(1)什么是呼风唤雨?(2)是谁呼风唤雨?(3)为什么能呼风唤雨?(4)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5)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什么样的?(6)为什么这个世纪能够呼风唤雨?4.教师相机板书(谁?靠什么?哪个?什么样?为什么?),并总结学生的提问。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文章的相关知识。
路甬祥1942年生,浙江慈溪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任中共中央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浙江大学校长。
其作品《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介绍了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20世纪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发现和发明青霉素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从霉菌的原液里发现了青霉素,它至今仍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现的的抗生素。
杂交水稻1964年,袁隆平在茫茫稻海中寻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从此,中国农业开始了第二次绿色革命。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是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之一。
电视电视的诞生,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各种型号、各种功能的电视迅速地、奇迹般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形形色色的电视把人们带进了一个五光十色的奇妙世界。
飞机莱特兄弟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一号”,并且试飞获得成功。
这是人类在飞机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功。
他们因此于1909年获得美国国会荣誉奖。
同年,他们创办了“莱特飞机公司”。
2.听音频朗读,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的语气。
注意自己读不通顺的地方。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教师相机纠正,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会写的字:呼唤(huàn) 世纪(jì) 技(jì)术程(chénɡ)度超(chāo)过百亿(yì) 探索(suǒ) 奥(ào)秘日益(yì) 联(lián)系物质(zhì) 任(rèn)何改善(sh àn)会认的字:获(huò)得依赖(lài) 潜(qián)入船舶(bó) 哲(zhé)学兰(lán)花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圈画不懂的地方。
2.引导同桌间交流有问题的地方,教师再结合交流情况讲解重点词语。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预设:在理解这个词语前,教师可先出示神话传说中的一些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呼风唤雨”的意境,然后具体讲解词义。
(2)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
预设:教师可能很难通过实物图片或相关的动作来理解这个词语,那么可以另辟蹊径,通过寻找其近、反义词,在对比中让学生把握词语的意义。
3.指导词语归类。
◆含近义词的:呼风唤雨欢天喜地良师益友漫山遍野丰衣足食◆ABB式:慢吞吞静悄悄阴森森皱巴巴乐呵呵笑嘻嘻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阅读与思考。
A.是什么带来了20世纪的奇迹般的发现和发明?(现代科学技术)B.20世纪,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C.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好处、坏处都有,要全面看待科技成果)预设:引导学生整体阅读课文,找出解答问题的关键词句。
(2)合作与交流。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说说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
◆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体概括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指明是科学技术造就了这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采用对比和举例的方法,具体阐述20世纪科技发展的新成就。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日益美好。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科技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许多不敢想、甚至无法想的事情在科技的推动下都变成了现实。
今天我们所享受的各种便捷都是科技的功劳。
下节课上就让我们深入课文继续探究,感受现代科技的神奇。
小结: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朗读了课文,并合理地划分了层次,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
大家的表现都很不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