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船舶制造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船舶制造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船舶制造行业风险分析报告摘要一、船舶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船舶工业由于产业规模较小,目前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例不大,近几年,船舶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虽然比重较低,总体贡献度有限,但增长明显,2007年已达到1%,之后不断增长。

船舶工业迅猛增长的一方面得益于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出于我国对石油安全的考虑。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造船业的振兴,往往都是在其经济起飞期间、货物贸易急剧增加的过程中完成的。

作为世界能源和原材料的重要战略买家,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已明显影响到国际海运业走势。

近几年,占世界海上运输半壁江山的干散货流量增加约48%,主要就是因为中国大量进口铁矿砂等原料;同时,中国的集装箱年吞吐量也跃居世界第一。

在另一项大宗海上运输业务原油运输中,中国进口石油约占世界油轮总运力的1/3。

但中国海上船运的进口石油中,90%都是由外轮承担,从而使中国的石油安全受制于人。

为了有效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保障国家石油安全,在国家发改委、国防科工委的大力支持下,近5年我国船舶工业得以迅速发展。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6-2010年船舶工业总产值及其增长率从长远看,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对性价比相对较高的航运需求会进一步增加。

船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将会进一步攀升,船舶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越发显得重要。

二、行业外部经济环境持续改善根据统计局初步核算,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增长1.1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四季度增长9.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5-2010年中国GDP及其增速三、国家对船舶行业的扶持力度继续加大2010年,为了进一步推进船舶制造业的发展,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检查规则》、《船舶交易管理规定》、《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中央财政补贴老旧船舶和单壳油轮提前报废更新、工信部4项船舶行业标准报批公示、八部门关于规范发展拆船业的若干意见的相关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造船业对的主要扶持政策中远、中海和中外运“十五”期间从国内订购的远洋船可以按船价的12%或不含税价的17%享受财政部造船补贴;还可享受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船舶和集装箱出口退税由原来的16%和9%提高到17%资料来源:《船舶工业技术经济信息》四、船舶行业的规模增速有所回升船舶行业近年来规模稳定增长。

2005-2008年资产增速均超过20%,2007前11月和2008年前11月的增速更是超过50%,分别达到了65.15%和52.21%。

2009年前11月资产增速仅为12.00%,明显低于前几年,比去年同期回落了40多个百分点,2010年前11月资产增长率为16.33%,较2009年略有回升,船舶行业快速扩张的局面不再持续。

2005-2010年船舶制造业规模指标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五、行业产销率进一步回升2009年,受国家实施的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国内经济好转的影响,船舶行业的生产和销售情况明显好转,产销率出现上升。

2009年1-11月,产销率比2008年上升了2.98个点。

2010年1-11月,由于全球经济的复苏,航运业产销率提高到了86.69%,基本恢复到了危机前的水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6-2010年船舶行业产销率变化趋势六、船舶出口总额稳步增加、进口总额略有下滑2010年,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3920255千美元,同比增长44.5%。

增速较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但仍远低于2008年的出口水平。

数据来源: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2007-2010年我国船舶行业出口金额及增长率2010年,我国船舶进出口总额为87588.3万美元,同比增长-12.7%。

增速与上年基本持平。

自2007年以来,我国船舶进口金额增速呈现不断下滑的局面。

数据来源: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2007-2010年我国船舶行业进口金额及增长率七、上下游行业发展给船舶行业带来压力作为船舶行业上游行业的钢铁产业,受国家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推进,以大量投资于基建、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的粗放型增长必然会逐步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为特征的新兴产业升级。

从长期趋势看,钢铁行业的“黄金十年”已经结束,行业发展趋势必将逐步由单纯规模扩大、产量增长向提升技术、提升品质的深加工转变。

受宏观经济回升向好的影响,钢铁行业持续回暖,钢材价格有上涨的趋势。

对船舶企业的成本控制不利,行业的利润空间受到进一步的挤压。

航运业作为船舶行业的下游产业,金融危机发生以后,航运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造船价格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三大主力船型价格都出现了下跌。

2010年以来,三大主力船型价格仍未有大的起色。

集装箱船与民生、经济贸易形势关系密切,因此此型船舶最容易受世界经济影响,受到的影响会相对较大,散货船多运送矿石、钢材等一类战略物资,其市场较之集装箱船稳定。

油轮主要运输原油和化学品等液体物品,受影响相对较小,由于石油产品的特殊重要性,加之2010年单壳油船加速淘汰,此类船舶未来的市场相对较好,但目前的运费也有所下降。

未来船价跌幅空间有限本轮船价从08年高点下跌至今,跌幅已超过30%,对比79年以来的两轮大的船市调整,本轮船价从跌幅来看,已经与80年代和90年代两次跌幅接近,散货船的跌幅已超过上两次。

这些因素限制了船价进一步下跌的幅度,目前船价已进入底部区域。

八、2010年船舶行业财务状况总体表现稍差2010年,船舶行业的整体运行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行业的生产经营略有改善,行业效益与2009年基本持平,发展速度有所减缓。

从具体指标来看,2010年1-11月,船舶行业的盈利能力与2009年相比变化不大;营运能力相对稳定;偿债能力有所改善;发展能力指标下降;船舶行业的财务状况表现稍差。

2006-2010年船舶行业主要财务指标对比分析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从这些指标来看,船舶行业在2010年的发展较上年在盈利能力和增长性等方面较上年有所提升,但是提升幅度不大,行业的生产经营中仍有一定的风险。

从后期发展趋势看,在国家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持续刺激下,船舶行业有逐步复苏的趋势,预计船舶行业在2011年的发展好于2010年,效益状况将改善。

九、华东地区船舶行业的优势地位更加突出从近三年比重指标看,销售收入、资产、利润比重都呈整体上升趋势。

同时,各年的利润比重都分别高于同期的销售收入比重和资产比重,说明华东地区船舶行业效益较好。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6-2010年华东地区船舶行业地位情况十、子行业船用配套设备制造业发展突出近年来,船用配套设备制造业资产规模保持高速增长。

2010年11月末资产规模725.40亿元,同比增长26.76%,比2009年降低1.2个百分点。

负债规模432.04亿元,同比增长21.54%,比2009年提高了2.64个百分点。

表12006-2010年船用配套设备制造业规模指标单位:个、人、亿元、%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6-2010年船用配套设备制造业规模情况十一、行业运行风险依然存在2011年,船舶行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仍较多,风险仍然存在。

船舶行业存在的主要风险有:国内外经济波动的风险;供需矛盾突出的风险;政策限制的风险;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的风险;国际航运市场需求的恢复仍存在不确定性的风险;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风险等。

从整体上看,船舶行业的风险评级是中级,机会与风险并存,可选择性介入。

船舶行业整体是属于维持类行业,并有选择性的支持类行业,主要原因是:船舶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还处于从船舶制造大国向船舶制造强国转变的成长阶段。

目前,船舶行业的发展进入风险期,而这也是行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产品优化升级的机遇期。

通过支持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项目和企业,将会有良好的回报。

船舶行业各项评级因素判断结果十三、2010年船舶行业信贷建议总体而言,船舶制造业属于我国为数不多的几个具备了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外向型产业之一。

尽管行业风险有所加大,但由于已经具备一定的整体竞争优势以及已承接了未来几年内的订单,所以未来发展前景依然比较乐观。

对于银行来说,可以继续保持现有的授信额度增幅,加大对技术研发授信额度,减少技术比较落后的企业的授信额度。

同时,由于造船业资金使用周期长,投资回收周期长,企业资金需求多以中长期贷款为主。

中长期贷款的风险较大,因此银行对船舶行业的授信,应注意选择优秀项目、国家支持项目、以及有一定自主研发能力、技术进步型项目,同时,还需要考察企业新接订单、手持定单等指标,以衡量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

目录第一章船舶制造业基本情况 (1)1.1 行业定义及地位 (1)1.1.1 行业定义 (1)1.1.2 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1.2 行业的分类 (3)第二章 2010年船舶制造业发展情况分析 (4)2.1 2010年船舶制造业PEST(环境)分析 (4)2.1.1 经济环境分析 (4)2.1.2 政策环境分析 (13)2.1.3 社会环境分析 (17)2.1.4 技术环境分析 (18)2.2 2010年船舶制造业发展分析 (27)2.2.1 2010年行业运行情况及特点分析 (27)2.2.2 2010年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35)2.2.3 2010年行业集中度分析 (37)2.2.4 2010年行业节能减排分析 (38)2.2.5 2010年行业产品结构分析 (39)2.3 2010年世界造船业市场及我国进出口状况分析 (42)2.3.1 造船业全球市场分析 (42)2.3.2 2010年我国造船业进出口状况分析 (43)2.3.3 2010年全球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48)2.4 2010年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48)2.4.1 行业进入和退出壁垒分析 (48)2.4.2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50)2.5 2010年船舶行业区域发展分析 (53)2.5.1 船舶行业区域分布总体分析及预测 (53)2.5.2 华东地区船舶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 (54)2.5.3 东北地区船舶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 (56)2.5.4 中南地区船舶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 (58)2.5.5 各区域比较分析 (60)第三章 2010年船舶制造业产业链及子行业发展分析 (63)3.1 船舶制造业产业链分析 (63)3.1.1 上游钢铁行业分析 (63)3.1.2 下游航运业分析 (71)3.2 船舶制造业子行业发展分析 (86)3.2.1 金属船舶制造业 (86)3.2.2 船用配套设备制造业 (89)3.2.3 船舶修理及拆船业 (93)..第四章 2010年船舶制造业财务状况分析 (98)4.1 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98)4.2 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100)4.3 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101)4.4 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102)4.5 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103)4.6 行业财务状况总体评价 (104)第五章 2010年船舶制造业重点企业分析 (106)5.1 2010年行业内上市公司综合排名及各项经营指标排名 (106)5.1.1 总资产排名 (106)5.1.2 销售收入排名 (106)5.1.3 净利润排名 (106)5.1.4 净利润增长率排名 (107)5.1.5 综合排名 (107)5.2 2010年中国船舶发展分析 (107)5.2.1 企业简介 (107)5.2.2 股权关系结构图 (108)5.2.3 经营状况分析 (108)5.2.4 主导产品分析 (109)5.2.5 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 (111)5.2.6 SWOT分析 (112)5.2.7 企业竞争力评价 (112)5.3 2010年广船国际发展分析 (113)5.3.1 企业简介 (113)5.3.2 股权关系结构图 (114)5.2.3 经营状况分析 (114)5.2.4 主导产品分析 (116)5.3.5 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 (117)5.3.6 SWOT分析 (117)5.3.7 企业竞争力评价 (117)5.4 2010年中国重工发展分析 (118)5.3.1 企业简介 (118)5.3.2 股权关系结构图 (119)5.2.3 经营状况分析 (119)5.2.4 主导产品分析 (120)5.3.5 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 (121)5.3.6 企业竞争力评价 (122)第六章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125)6.1 政策变化趋势预测 (125)6.2 价格趋势预测 (127)6.3 供求趋势预测 (129)6.4 船舶进出口趋势预测 (130)6.5 技术发展趋势 (131)6.5.1 造船技术发展趋势 (132)..6.5.2 船型设计开发发展趋势 (133)6.5.3 配套设备发展趋势 (134)6.6 竞争趋势预测 (135)6.7 区域发展趋势预测 (139)6.8 产品发展趋势预测 (139)6.9 财务状况预测 (140)第七章船舶制造业风险分析 (141)7.1 政策风险 (142)7.2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144)7.3 技术风险 (145)7.4 供求风险 (146)7.4.1船舶产业供给风险分析 (146)7.4.2 船舶产业需求风险分析 (147)7.4.3 撤单风险 (148)7.5 相关行业风险 (150)7.6 贸易风险 (151)第八章行业信贷建议 (152)8.1 总体原则 (152)8.2 细分授信建议 (152)8.2.1 鼓励类 (152)8.2.2 允许类 (154)8.2.3 限制类 (154)8.2.4 退出类 (155)..附表表1 2006-2010年船用配套设备制造业规模指标 (8)表2 船舶制造业细分行业 (3)表3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造船业对的主要扶持政策 (14)表4 国内相关环保法律法规 (14)表5 船舶行业社会环境因素分析 (18)表6 中国船企与日韩船企制造水平差距 (22)表7 2005-2010年船舶制造业规模指标 (27)表8 2006-2010年船舶行业工业总产值 (28)表9 2005-2010年船舶行业三大指标及世界占比 (29)表10 2009年我国船舶行业部分在建及拟建项目 (30)表11 2006-2010年船舶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31)表12 2010年世界主要造船国的产量及市场份额 (42)表13 部分国家对造船业的扶持措施举例 (49)表14 2010年1-11月全国船舶企业数量各省市分布情况 (53)表15 2005-2010年全国船舶企业数量区域分布情况 (54)表16 2005-2010年华东地区船舶行业主要财务指标对比 (55)表17 2005-2010年东北地区船舶行业主要财务指标对比 (57)表18 2005-2010年中南地区船舶行业主要财务指标对比 (59)表19 2006-2010年全国船舶企业销售收入区域分布情况 (60)表20 2006-2010年钢铁行业主要指标统计 (64)表21 2006-2010年钢铁行业主要财务指标对比分析 (69)表22 2006-2010年金属船舶制造业主要指标统计 (86)表23 2006-2010年金属船舶制造业财务指标 (88)表24 2006-2010年船用配套设备制造业规模指标 (89)表25 2006-2010年船用配套设备制造业财务指标 (91)表26 2006-2010年船舶修理及拆船业规模指标 (94)表27 2006-2010年船舶修理及拆船业财务指标 (96)表28 2006-2010年船舶制造业经营效益指标 (98)表29 2006-2010年船舶行业盈利能力指标 (100)..表30 2006-2010年船舶行业营运能力指标 (101)表31 2006-2010年船舶行业偿债能力指标 (102)表32 2006-2010年船舶行业发展能力指标 (103)表33 2006-2010年船舶行业主要财务指标对比分析 (104)表34 2010年船舶行业上市公司总资产排名 (106)表35 2010年船舶行业上市公司主营收入排名 (106)表36 2009年前三季度船舶行业上市公司净利润排名 (106)表37 2009年船舶行业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率排名 (107)表38 2009年度船舶行业上市公司主要指标加权排名 (107)表39 中国船舶财务指标表 (109)表40 中国船舶主要财务指标 (109)表41 中国船舶SWOT分析表 (112)表42 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前十大股东 (114)表43 广船国际主要财务指标 (115)表44 广船国际按产品收入分布 (116)表45 广船国际SWOT分析表 (117)表46 中国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前三大股东 (119)表47 中国重工主要财务指标 (120)表48 中国重工产品收入分布 (120)表49 船舶行业各项评级因素判断结果 (142)表50 船舶行业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142)表51 船舶行业政策环境变化影响的风险分析及评价 (143)表52 船舶制造业供给风险分析 (147)表53 船舶制造业需求潜力风险评估 (148)..附图图1 船舶建造基本流程 (1)图2 2006-2010年船舶工业总产值及其增长率 (3)图3 2005-2010年中国GDP及其增速 (5)图4 2005年以来分类工业增加值增速情况 (6)图5 2008年以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累计增速情况 (7)图6 2008-2010年我国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增速情况 (8)图7 2008-2010年我国进出口月度增速情况 (8)图8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 (10)图9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及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情况 (10)图10 2001-2010年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速 (11)图11 2007-2010年我国月度信贷投放规模 (11)图12 2009-2011年2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 (13)图13 2006-2010年船舶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情况 (27)图142006-2010船舶制造业资产及负债变化情况 (28)图15 2006-2010年船舶行业工业总产值变化趋势 (29)图16 2006-2010年船舶行业三大指标占比 (30)图17 2006-2010年船舶行业销售收入变化趋势 (31)图18 2008年7月-2010年11月我国单月承接新船订单及增速 (32)图19 2006-2010年船舶行业产销率变化趋势 (32)图20 2006-2010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情况 (35)图21 2010年船舶行业总资产的所有制分布 (36)图22 2010年1-11月船舶制造业资产子行业分布 (36)图23 2006-2010年船舶行业集中度 (37)图24 1970-2010年世界船厂船舶交付量及价格情况 (41)图25 2005-2009年我国船舶行业出口金额及增长率 (44)图26 2010年我国船舶行业出口地区占比 (45)图27 2010年我国船舶行业出口主要产品及占比 (46)图28 2007-2010年我国船舶行业进口金额及增长率 (46)图29 2010年1-11月我国船舶进口主要地区及占比 (47)..图30 2010年1-11月我国船舶进口主要品种及占比 (48)图31 2006-2010年我国造船企业平均资产规模 (49)图32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50)图33 2005-2010年华东地区船舶企业数量及占比 (54)图34 2006-2010年华东地区船舶行业地位情况 (55)图35 2006-2010年东北地区船舶企业数量及占比 (56)图36 2006-2010年东北地区船舶行业地位情况 (57)图37 2006-2010年中南地区船舶企业数量及占比 (58)图38 2006-2010年中南地区船舶行业地位情况 (59)图39 2010年船舶行业销售利润率区域对比分析 (61)图40 2010年船舶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区域对比分析 (61)图41 2010年船舶行业资产负债率区域对比分析 (61)图42 2010年船舶行业流动资金周转率区域对比分析 (62)图43 船舶制造业产业链 (63)图44 2006-2010年钢铁行业资产及负债变化趋势 (64)图45 2009-2010年12月主要钢铁产品月产量及同比增长趋势 (65)图46 2008年年初以来全球粗钢总产量及同比增长情况 (65)图47 2007年以来我国粗钢产量及其增长率 (66)图48 2007年以来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及其增长率 (66)图49 2006年以来各月钢材进口数量及同比增长 (67)图50 2006年以来各月钢材出口数量及同比走势 (68)图51 2006年年初以来国内钢材价格指数走势 (68)图52 2003年年初以来我国中厚板价格走势 (68)图53 2007年年初以来国际钢材价格指数走势 (69)图54 航运业细分市场关系图 (71)图55 2006-2010年干散货在手订单数及其占运力比重 (72)图56 2006-2010年干散货在新签订单数及其占在手订单的比重 (73)图57 2010年干散货运力净投放 (73)图58 2000-2010年原油运输需求和运力供给增速趋势图 (74)图59 2006-2010年集装箱船新签订单及占在手订单的比重 (74)图60 2006-2010年集装箱船交付和净投放状况 (75)图61 2010年BDI指数走势图 (75)图62 2007-2010年BDI指数比较 (76)图63 2009-2010年程租运费走势图 (76)..图64 2009-2010年期租运费走势图 (77)图65 2007-2010年波罗地海原油运价指数变化 (77)图66 2009-2010年11月国际集装箱租船指数走势图 (78)图67 2009-2010年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及同比增长 (78)图68 锦赤白铁路连贯锦州港腹地的煤炭资源 (81)图69 中国原油进口逐年递增 (82)图70 日本原油进口逐年递减 (83)图71 2010年油轮新签订单数量有所增加 (83)图72 油轮净投放总体呈现逐月递减的态势 (84)图73 2010年我国月度进出口同比增速(%)出现大幅增长 (84)图74 2010年美国进出口同比增速已经超过07、08年水平 (85)图75 2006-2010金属船舶制造业资产及负债变化趋势 (86)图76 2006-2010年金属船舶制造业工业产值情况 (87)图77 2006-2010年金属船舶制造业销售收入情况 (87)图78 2006-2010年金属船舶制造业产销率情况 (88)图79 2006-2010年船用配套设备制造业规模情况 (89)图80 2006-2010年船用配套设备制造业产值情况 (90)图81 2006-2010年船用配套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情况 (90)图82 2006-2010年船用配套设备制造业产销率情况 (91)图83 我国和其他国家国产设备装产率比较 (92)图84 我国船舶配套设备国产化率的变迁过程 (93)图85 2006-2010年船舶修理及拆船业规模情况 (94)图86 2006-2010年船舶修理及拆船业产值情况 (94)图87 2006-2010年船舶修理及拆船业销售收入情况 (95)图88 2006-2010年船舶修理及拆船业产销率情况 (95)图89 2006-2010年船舶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长情况 (98)图90 2006-2010年船舶制造业利润增长情况 (99)图91 2006-2010年船舶制造业亏损增长情况 (99)图92 2006-2010年船舶行业盈利能力指标变化 (100)图93 2006-2010年船舶行业营运能力指标变化 (101)图94 2006-2010年船舶行业偿债能力指标变化 (102)图95 2006-2010年船舶行业发展能力指标变化 (103)图96 中国船舶股权关系图 (108)图97 2007年以来万吨以上级油轮新接订单 (115)图98 中国重工股权结构 (119)图99 1976-2010年三大船型价格指数 (128)图100 1976-2010年主要油轮价格变化 (128)图101 1986-2010年主要散货船价格变化 (129)图102 1996-2010年主要集装箱船价格变化 (129)图103 1996-2010年三大造船国家手持订单 (136)图104 1996-2010年三大造船国家新接订单 (136)图105 1976-2010年三大造船国家新船交付 (137)图106 美国、日本、欧洲三大经济体经济增长状况 (145)图107 三大造船国家造船完工量 (147)图108 2007/2008年散货船订单存在撤单可能性 (149)图109 2007/2008年油船订单存在撤单可能性 (149)图110 2007/2008集装箱船订单存在撤单可能性 (150)图111 三大造船国家新接订单量 (151)第一章船舶制造业基本情况1.1 行业定义及地位1.1.1 行业定义本报告参照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标准,将研究范围确定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大类下的“船舶及浮动装臵制造”,其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属于中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