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口简介系别航海系班级港航3164姓名戴嘉祺座号 3成绩2016年12月1日大纲:一、位置及交通二、自然条件三、港口特点四、码头分布及设施五、腹地六、相关企业七、未来规划八、历史之古往今来一、位置及交通天津港地处渤海湾西端,位于海河下游及其入海口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7 ° 42 ′ 05 ″、北纬 38 ° 59 ′ 08 ″),是环渤海中与华北、西北等内陆地区距离最短的港口,是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也亚欧大陆桥最短的东端起点。
天津港是我国华北、西北和京津地区的重要水路交通枢纽,对外交通十分发达,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立体交通集疏运体系。
京哈、京沪、京津三条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并外接京广、京九、京包、京承、京通、京坨、石德、石太、陇海、包兰、兰新等干线与全国铁路连网。
北达北京、内蒙古和东北,南抵华东、华南各地,西连西部和西北部内陆地区,进而连通蒙古俄罗斯及欧洲各国。
公路成网,四通八达,京津唐高速公路、丹拉高速公路、京津塘公路( 103 国道)、津晋高速、海防公路等形成辐射状公路网络,连接了北京,天津及华北、西北地区各省市。
二、自然条件天津港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
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气爽,冬季寒冷干燥。
常风向为西南风,强风向为东北风,最大风速为28.3米/秒,年平均风速4.2米/秒。
港区极端最高气温为39.9℃(1955年7月24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8.3℃(1953年1月17日),年平均气温为12.3℃。
天津港雾日较少,且集中在秋、冬两季,能见度<1km的大雾多年平均为16.5个雾日,实际出现天数为5.0天,一般无碍船舶航行。
港区年均降水量为602.9毫米,多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7.5天,多发生在6~7月份。
冰期每年约3个月(12月至次年2月),冰厚5-20厘米,正常年份不需破冰船破冰。
平均相对湿度 65%,最大相对湿度100%,最小相对湿度 3%。
天津港属不规则半日潮汐,其(HO1+HK1)/HM2=0.53,每日发生高、低潮两次,按新港理论基准面,最高高潮位5.72米,最低低潮位-1.08米(1957年12月18日出现最低潮位);平均高潮位3.77米,平均低潮位1.32米,平均海平面为2.56米,年最大潮差4.37m(1980年10月),年平均潮差2.40m。
锚地潮流为西北/东南向呈往复流性质,涨潮流向西北,流速0.8节;落潮流向东南,流速0.6节,港内潮流向与航道平行,最大流速为0.64节。
港区海域每年冬季有不同程度的海冰出现,初冰日在12月下旬,终冰日在2月下旬,总冰期约60天,多年资料统计,严重冰期年平均仅为10天,正常年份海冰对港口营运及船舶航行无甚影响。
港池、航道年平均泥沙淤积量为500万立方米左右,按港口货物吞吐量及泊位数分担呈减淤趋势。
港区水域波稳良好,堤外-7米测波点处最大波高3.7米,年平均波高仅0.5米,适宜各种船舶停泊或过驳作业。
港区地质系近代海相沉积层,海底表层土质除河道及大沽沙顶部有细砂外,至-14米左右均为淤泥质粘土,呈流塑、软塑状,压缩性高,不宜承载;自-14米至-21米左右为粘土、亚粘土和亚砂土层,呈可塑状,土质较密实,中压缩性;-21米至-25米为粉砂层,土质均匀密实,标准贯入击数N>50。
陆域地势低平,坡度平缓,一般为1:2000,沿海一带均为滩涂。
根据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本工程所处位置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三、港口特点1、天津港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港。
天津港是在淤泥质浅滩上人工挖海建港、吹填造陆建成的。
随着港口治理泥沙回淤技术的发展,人工港在深水化建设上的优势逐渐显现,为天津港跻身世界深水港行列奠定了基础。
2、天津港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
天津港处于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上,是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北京经海运外贸进出口总值的90%以上经天津港下水。
天津港也是环渤海中与华北、西北等内陆地区距离最短的港口,综合运输成本最低。
随着我国经济由南向北的梯次发展,天津港在北方地区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3、天津港经济腹地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天津港能够服务和辐射的范围包括京津冀及中西部地区的14个省、市、自治区,总面积近5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52%。
天津港70%左右的货物吞吐量和50%以上的口岸进出口货值来自天津以外的各省区,对腹地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较强。
随着环渤海经济的振兴、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天津港腹地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为天津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天津港依托优势明显。
天津港所依托的天津市城市载体功能强大,现代交通体系比较完善,金融、贸易、保险、信息等综合服务功能完善,为天津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托。
5、天津港对外联系广泛。
天津港处在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地位,距离日本、韩国的海上运距最短,距中亚、西亚的陆地距离最短,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临近内陆国家的出海口,是连接东北亚与中西亚的纽带。
天津港的国际交往广泛,目前已同世界上的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每月集装箱航班400余班。
6、天津港是货类齐全的综合性国际大港。
根据市场的需求,天津港已形成了以集装箱、原油及制品、矿石、煤炭为“四大支柱”、以钢材、粮食等为“一群重点”的货源结构,是环渤海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港口。
天津港是我国最大的焦炭出口港,第二大铁矿石进口港,中国北方的集装箱干线港,并已跻身全国油品大港行列。
7、天津港的现代化水平全国领先。
通过广泛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天津港的港口现代化、信息化程度在全国港口中位居前列。
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连续装卸船设备,南疆港区采用的10公里长皮带长廊煤炭输送技术创世界之最。
建立了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及电子口岸,可为客户提供快捷、高效的口岸“一站式”服务。
四、码头分布及设施1937年天津港市内码头示意图天津港主航道长44公里,航道底宽最宽已达260米,航道水深最深已达-19.5米,25万吨级船舶可以随时进港,30万吨级船舶可以趁潮进港。
天津港现有陆域面积47平方公里,到2010年规划陆域总面积达100平方公里,主要由北疆港区、南疆港区、东疆港区、临港经济区南部区域、南港港区东部区域等组成。
北疆港区以集装箱和件杂货作业为主;南疆港区以干散货和液体散货作业为主;东疆港区以集装箱码头装卸及国际航运、国际物流、国际贸易和离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其东部区域正在完善城市配套功能;临港经济区南部区域以重装备制造业、新能源、粮油轻工业为主要发展方向;南港港区东部区域是以煤炭、矿石等大宗散货为主的新港区。
天津港共拥有各类泊位140余个。
其中天津港集团公司所属公用泊位85个,使用岸线长度18162米,生产用泊位78个,设计通过能力21399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525万标准箱。
五、腹地经济腹地以北京、天津及华北、西北等地区为主。
其中,直接经济腹地包括天津市、北京市、河北省和山西省,间接经济腹地通过综合运输网延伸至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四川、西藏等省区和蒙古国的部分地区。
腹地横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腹地面积约 454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2.4 亿人。
腹地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中均占有重要地位,但地区间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
六、相关企业天津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实现了海关、检验检疫、边检、海事、港口集团、电子口岸等与航运业务有关的政府部门及港航企业的联合办公。
中心设有服务窗口300多个,其中海关服务窗口133个,检验检疫服务窗口43个,海事服务窗口18个,边检服务窗口12个,港口集团服务窗口60余个;此外,航运服务中心内还设有银行,报关、报检、船代、货代企业及其他中介机构30多家,方便客户办理航运交易、通关通验、港口服务、金融结算、船货代理、物流业务、信息、咨询等与航运及物流有关的各种业务。
有天津港货运公司、天津港轮驳公司、新港船舶修造厂、新河船舶修造厂、天津港机械修造厂、保险公司、对外供应公司、新港国际海员俱乐部、港口服务公司等等。
七、未来展望国家已经明确把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总体发展战略布局。
天津港是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天津市最大的比较优势和核心战略资源。
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为天津港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天津港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港。
“十一五”时期,天津港将投资367亿元,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等级、完善功能,增强天津港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加快码头项目建设,提高港口吞吐能力。
重点建设北港池16个集装箱泊位、30万吨级原油码头、10万吨级LNG码头、南疆大型专业化煤炭及矿石泊位等,到2010年天津港吞吐能力达到3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000万标准箱,满足国内外货物大进大出的要求。
二是加快公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港口等级。
重点建设深水航道、防波堤等项目,完善天津港集疏运体系。
25万吨级航道工程2007年完工,航道水深将达-19.5米,届时只要能进入渤海湾的船舶天津港都能接卸。
三是加快物流项目建设,完善港口功能。
建设26.8平方公里南疆散货物流中心,成为国内最大的现代化综合性干散货和液体散货物流中心及贸易基地。
建设7.03平方公里北疆集装箱物流中心,形成与南疆散货物流中心相呼应的又一重要物流基础平台。
建设天津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区工程,形成港航企业聚集,航运市场要素活跃,配套服务完善的特色航运CBD。
四是开发建设30平方公里的东疆港区,拓展天津港未来发展空间。
建成后的东疆港区分为码头作业区、物流加工区、综合配套服务及预留发展区“三大区域”,具有码头装卸、集装箱物流、商务办公、生活居住、休闲旅游“五大功能”。
将东疆港区的一部分辟建成为东疆保税港区,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等业务,成为我国发展保税物流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区位优势最明显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到2010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突破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0万标准箱,港口等级达到30万吨级,成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科学、运行高效、文明环保的现代化国际深水港;成为面向东北亚、辐射中西亚的集装箱枢纽港,中国北方最大的散货主干港,规模最大开放度最高的保税港区,环渤海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港口,成为世界一流大港,世界第五大港口,为天津的经济发展,为区域经济的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八、历史之古往今来天津港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汉代,自唐代以来形成海港,1860年对外开埠。
建国后经过三年恢复性建设,天津新港于1952年10月17日重新开港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