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沁园春长沙学案(带预习检测)

沁园春长沙学案(带预习检测)

《沁园春.长沙》学案
高一语文组刘亭玉 2018.9.16
【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诗歌。

(准确把握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等)
2.抓住关键词语,梳理思路。

3.品味意象,感知诗歌中的形象美和境界美。

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4.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博大胸襟,学习心系天下的人生大境界。

【预习导学】
一、背景知识
1.写作背景:《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

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这年深秋,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途经长沙时,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2.走进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逝世。

中国人民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其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著作有《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选》《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诗词选》等。

3.有关文学知识介绍
(1)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

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又称为“诗余”(2)词牌:又称词调。

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成为特定词体格式的标题。

词牌决定词的格式,与词的内容无关。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3)词的流派:分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

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4)“沁园春”,词牌名。

沁园: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

有人咏其事,词牌“沁园春”,由此得名。

“长沙”是题目。

二、预习检测
1.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

沁.()园春橘.()子漫.()江百舸.()争流
怅寥廓
..()..()岁月稠.()峥嵘
挥斥方遒.()浪遏.()飞舟万户侯.()
2、写出下列成语的意思。

指点江山:
峥嵘岁月:
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
激浊扬清:
3.下列加粗的成语运用是否恰当?(对的√,错的打×)
(1)终于达到泰山之巅,他们情不自禁地指点江山,感受泰山雄伟的景观。

()
(2)一从上海回到学校,明涛就把自己在姑姑家度过的峥嵘岁月跟同学炫耀一番。

()
(3)这些文字充满浓郁的政治热情,紧密地联系社会现实,切中时弊,激浊扬清,入木三分,读者拍案惊叹。

()
【课内探究】
一、赏析上片
1、开头三句有何作用?
2、朗读上片第二、第三句:
(1)一个“看”字统领了那几句?描写了哪些意象?
(2)用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是本词的一大特点,试着仿照事例完成
3、面对如此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问题?在文中找出,反映了诗人什么情感?
二、赏析下片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诗中的作用?
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这七句这七句由哪个字统领?表现出“同学少年”怎样的精神风貌?
3、“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句的大意是什么?用此句结尾有何作用?
独立寒秋图:
远眺
上阙
近观
仰视动景



长沙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战斗
风貌
下阙
英雄
气概
四、作业
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以下题目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1、这首词的词牌是________,它跟词的________有关;词题是________,它跟词的________有关。

2、这首词写了哪些意象?
3、渲染了一种的气氛?
4、“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达了红军
_________的情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