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同一素材性质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中的下反对关系,可以进行推演的是( 2 )。
(1)由真推假 (2)由假推真 (3)由真推真 (4)由假推假2、“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那就什么工作也干不好。
”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是(3 )①p∧q ②p∨q ③p→q ④p←q4、“负命题”可概括为(2)复合命题5、把“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进行管理”这句话作为“企业管理”的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3)循环定义6."所有S都是P"与"有M不是N"这两个逻辑形式它们(D ) D.变项和逻辑常项都不同8.相同素材的A命题与I命题之间的关系是(C ) C.差等关系11.类比推理不是一种( a)推理。
A.必然性二、双项选择题1、以“如果渎职,则犯法”为前提进行假言直言推理,其小前提可以是( 14 )(1)渎职(2)没渎职(3)犯法(4)没犯法(5)并非没有犯法2、以“贪污腐化,就会构成犯罪”为前提进行假言直言推理,其小前提可以是(45 )。
(1)没有贪污腐化(2)构成犯罪(3)并非没有贪污腐化(4)末构成犯罪(5)贪污腐化3、在“有的不道德的行为是不合法的行为”这个命题中,主项和谓项都是(43)(1)非集合概念(2)普遍概念(3)负概念(4)集合概念(5)单独概念4、当SAP真而SOP假时,S与P的外延关系应是(13 )(1)全同关系(2)真包含关系(3)真包含于关系 (4)交叉关系 (5)全异关系5.当S与P具有(d )关系或( b)关系时,SAP为假但SIP为真。
A.全同 B. S真包含P C. S真包含于P D.交叉 E.全异6.这个单位已发现有育龄职工违纪超生。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则在下列断定中不能确定真假的是( CA)A.这个单位没有育龄职工不违纪超生B.这个单位所有育龄职工都不违纪超生C.这个单位有的育龄职工没违纪超生D.这个单位有的育龄职工不是没有违纪超生E.这个单位没有一个育龄职工是违纪超生的7."甲班没有同学不是团员"和"甲班所有同学都不是团员",这两个性质命题(A )(D )A.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B.不能同假,可以同真C.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D.至少有一假,可能全假E.至少有一真,可能全真三、填空题1、“所有S不是P这个命题形式的逻辑常项是所有。
不是。
逻辑变项是 SP2、在真包含关系中,外延大的那个概念叫做属概念,外延小的那个概念叫做种概念。
3、、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当前件假而后件真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4.正确划分所得的各子项之间必然是全异关系。
5.在联言命题p q中,如果p真而q假,则该命题的值为假。
6.若SAP真,根据矛盾律,可断定S EP假。
7.反证法是先论证与原论题相矛盾的论断为假,然后根据排中律确定原论题真。
8 已知S IP真,则SAP 真假不定;S EP 假;SOP 真假不定。
五、分析题1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1)划分包括一次划分、二分法和连续划分。
"混淆根据(2)邮件可分为快件、挂号件、航空件、国内件、国外件。
混淆根据、子项相容2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1)共同犯罪就是几个人的共同犯罪。
同语反复(2)笔是用来写字的工具定义过窄(3)轻工业不是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
定义一般使用正概念,不应当是否定的(4)商品就是通过货币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
定义过窄3 说明下列推理是否正确。
为什么?(1)所有的商品都有价值,有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所以,有的劳动产品没有价值。
大项不当扩大(2)只有当三段论的中项至少周延一次,才是正确的三段论,这个三段论不正确,所以,它的中项不周延。
否定后件式(3)一个犯罪或有其主观原因,或有其客观原因,这个人犯罪的确有客观原因,所以,这个人犯罪没有主观原因。
肯定否定式(4)如果索赔超过时限,则对方不负责赔偿;现对方不负责赔偿,所以一定是索赔超过时限。
肯定后件式(5)粮食是生活必需品,粮食不是工业产品;所以,有的工业产品不是生活必需品。
大项不当扩大(6)有些错误不是不可避免的,考试作弊是一种错误,所以,考试作弊是可以避免的。
中项不周延 4."棉花能保温,疏松多孔的。
可见,疏松多孔的东西能够保温。
"分析此例运用了何种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说明理由并写出该逻辑方法的公式。
求同法七、综合题已知:①只有A没得奖或B没得奖,C与D才得奖;②“C没得奖或D没得奖”是不真实的;③B得奖了。
问:由上述已知前提能确定A、C、D中谁得了奖?谁未得奖?写出推导过程和推导根据。
(用A表示"A得奖了",用─┒A表示"A没得奖",其余类同)A没得 BCD都得行测判断推理:复言命题练习题1.从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如果一国或地区的经济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必然随之上涨,只要这种涨幅始终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就不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由此可以推出,在一定时期内:A.如果大多数商品价格上涨,说明该国经济正在稳定增长B.如果大多数商品价格涨幅过大,对该国经济必然有负面影响C.如果大多数商品价格不上涨,说明该国经济没有保持稳定增长D.如果经济发展水平下降,该国的大多数商品价格也会降低1.解析:本题答案选C。
此题考查的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推理,题干的逻辑关系为: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必然随之上涨;②涨幅始终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不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A项根据条件①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错误;B项根据条件②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错误;C项根据条件①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正确;D 项根据条件①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错误。
2.当前,有学者指出,物业税改革会增加房屋的持有成本,从而增加房产市场的供给,进而对房价产生一定的调控作用。
目前,开征物业税是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必不可少的环节。
而在我国很多房屋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分离的,在当前房产税的征收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房屋使用人纳税,但从税收理论上讲,财产税必须问财产的产权人征收,所以必须首先进行房屋产权的明晰,这是物业税开征的必要条件。
因此,学者建议说,开征物业税要循序渐进,并且要分步骤实施。
如果假设上述学者的言论是正确,则由此可以推出:A.如果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不能进行,则说明在我国没有开征物业税 B.如果房屋产权明晰,我国就可以开征物业税C.如果房屋产权不明晰,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就不能进行 D.如果在我国没有开征物业税,则说明房屋产权不明晰2.解析:本题答案选C。
考查复言命题推理。
根据题干“开征物业税是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必不可少的环节”,和“进行房屋产权的明晰,是物业税开征的必要条件”,可以得到:“房屋产权的明晰←开征物业税←进行财税体制改革”,即“房屋产权明晰”是“财税体制改革”的必要条件,否定的前件可以得到否定的后件,故C项正确。
3.某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是,要维持它的经济发展,必须不断加强国内企业的竞争力;要保持社会稳定,必须不断建立健全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
而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则需要企业每年为职工缴纳一定比例的社会保险费。
如果企业每年为职工缴纳这样比例的社会保险费,则会降低企业的竞争力。
以下哪项结论可以从上面的陈述中推出?A.这个国家无法维持它的经济发展,或者不能保持它的社会稳定B.这个国家或者可以维持它的经济发展,或者可以保持它的社会稳定C.如果降低企业每年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比例,则可以保持企业的竞争力量D.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会受到一定影响3.解析:本题答案选A。
考查复言命题推理。
题干包含四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后三个命题又可形成假言连锁推理,故题干命题可整理如下:①维持经济发展→加强企业竞争力;②保持社会稳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企业每年为职工缴纳一定比例的社会保险费→降低企业竞争力。
由于加强企业竞争力和降低企业竞争力不可能同时实现,与①和②构成二难推理得,或者不能维持经济发展,或者不能保持社会稳定,即A项正确。
4.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争夺奖牌的事实,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失败还未成为最后的事实时,决不能轻易接受失败!在胜利尚存一丝微弱的希望时,仍要拼尽全力去争取胜利!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强者。
由上述题干可推出以下哪个选项?A.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成功都来自拼搏B.弱者会轻易地接受失败C.真正的强者决不接受失败D.只有在失败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时,真正的强者才会接受失败4.解析:本题答案选D。
考查复言命题推理。
题干中的已知条件可以转化为“如果失败还未成为最后的事实,那么真正的强者决不轻易接受失败”,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根据其有效的推理规则,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即“如果真正的强者接受失败,则失败成为最后的事实”,转化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即为“真正的强者只有在失败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时才会接受失败”,即D项正确。
A项属于无关项,B项题干中也未提及弱者的情况;C项与题干意思不符。
5.知名度和美誉度反映了社会公众对一个组织的认知和赞许的程度,两者都是公共关系学所强调追求的目标。
一个组织形象如何,取决于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公共关系策划者需要明确的是:只有不断提高知名度,才能不断提高组织的美誉度。
知名度只有以美誉度为基础才能产生积极的效应。
同时,美誉度要以知名度为条件,才能充分显示其社会价值。
由此可知,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关系是:A.知名度高,美誉度必然高B.知名度高,美誉度必然低C.只有美誉度高,知名度才能高D.只有知名度高,美誉度才能高5.解析:本题答案选D。
考查复言命题推理。
“只有不断提高知名度,才能不断提高组织的美誉度”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肯定前件不能得到肯定的后件,也不能得到否定的后件,所以A、B两项错误,D项正确。
题干只是说“知名度只有以美誉度为基础才能产生积极的效应”,即:只有美誉度高,知名度才能产生积极的效应,C项不能推出。
6.为恶意和憎恨所局限的观察者,即使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也只能见到表面的东西;而只有当敏锐的观察力同善意和热爱相结合,才能探到人和世界的最深处,并且还有希望达到最崇高的目标。
由此可以推出:A.世界上没有人能够达到最崇高的目标B.没有敏锐的观察力不可能探到人的最深处C.人性恶是人的表面现象D.有善意的观察者见不到表面的东西6.解析:本题答案选B。
考查复言命题。
题干中“只有当敏锐的观察力同善意和热爱相结合,才能探到人和世界的最深处”一句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否定前件就能否定后件,即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不能探到人和世界的最深处,B项正确。
A、C两项是无关项;D项题干只说非善意的观察者只能见到表面的东西,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D项不能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