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15篇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15篇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15篇学校数学学问点总结11、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熟悉,能区分出四种根本的图形。

2、学会观看,能在生活中找出根本的样子,会举例。

3、能区分出面和体的关系,体会“面在体上”。

4、能找出一组图形的规律。

5、能在冗杂的图案中找出根本的图形。

学校数学学问点总结2一、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百分数不能带单位。

留意:百分数是特地用来表示一种特别的倍比关系的,表示两个数的比。

1、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分和联系:(1)联系:都可以用来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

(2)区分: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倍比关系,不表示详细数量,所以不能带单位。

分数不仅表示倍比关系,还能带单位表示详细数量。

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分数的分子只可以是整数。

留意: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所涉及问题根本和分数问题相同,分母是100的分数并不是百分数,必需把分母写成“%”才是百分数,所以“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这句话是错误的。

“%”的两个0要小写,不要与百分数前面的数混淆。

一般来讲,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正确率能到达100%,出米率、出油率达不到100%,完成率、增长了百分之几等可以超过100%。

一般出粉率在70%、80%,出油率在30%、40%。

2、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1)百分数化小数: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去掉“%”。

(2)小数化百分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

(3)百分数化分数: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化简成最简分数。

(4)分数化百分数:分子除以分母得到小数,(除不尽的保存三位小数)然后化成百分数。

(5)小数化分数:把小数成分母是10、100、1000等的分数再化简。

(6)分数化小数:分子除以分母。

二、百分数应用题1、求常见的百分率,如:达标率、及格率、成活率、发芽率、出勤率等求百分率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了百分之几、削减了百分之几、节省了百分之几等来表示增加、或削减的幅度。

求甲比乙多百分之几:(甲-乙)÷乙求乙比甲少百分之几:(甲-乙)÷甲3、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单位“1”)×百分率4、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部重量÷百分率=一个数(单位“1”)5、折扣、打折的意义:几折就是非常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折扣、成数=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小数八折=八成=非常之八=百分之八十=0.8八五折=八成五=非常之八点五=百分之八十五=0.85五折=五成=非常之五=百分之五十=0.5=半价6、利率(1)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2)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3)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利息-利息的应纳税额=利息-利息×5%注:国债和教育储蓄的利息不纳税7、百分数应用题型分类(1)求甲是乙的百分之几——(甲÷乙)×100%=百分之几(2)求甲比乙多百分之几——(甲-乙)÷乙×100%(3)求甲比乙少百分之几——(乙-甲)÷乙×100%学校数学学问点总结31.熟悉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熟悉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展简洁的计算。

2.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已经把握的100以内数的学问,学习、熟悉人民币,一方面初步知道人民币的根本学问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力量;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

3.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

4.熟悉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展简洁的计算。

5.使同学熟悉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6.通过购物活动,使同学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

学校数学学问点总结4预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肯定的挨次数,从1开头,数到最终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终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拟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位置1、熟悉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熟悉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改变。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改变。

3、熟悉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别要求,一般以观看者的左右为准。

学好数学的方法和技巧总结主动预习预习的目的是主动猎取新学问的过程,有助于调动学习主动主动性,新学问在未讲解之前,仔细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学问的重要手段。

因此,要留意培育自学力量,学会看书。

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知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

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索,步步深化,学会运用已有的学问去探究新的学问。

让数学课学与练结合在数学课上,光听是没用的。

自己也要在草稿纸上练。

当遇到不懂的难题时,肯定要提出来,不能不懂装懂,否那么考试遇到类似的题目就可能不会做。

听教师讲课时肯定要全神贯注,要留意详情问题。

应抓住听课中的主要冲突和问题,在听讲时尽可能与教师的讲解同步思索,必要时做好笔记。

每堂课完毕以后应深思一下进展归纳,做到一课一得。

单项式书写格式1、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应省略乘。

[5a]、[16xy]等。

2、π是常数,因此也可以作为系数。

它不是未知数。

3、假设系数是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

4、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1〕ab]写成[—ab]等。

5、在单项式中字母不行以做分母,分子可以。

6、单独的数“0”的系数是零,次数也是零。

7、常数的系数是它本身,次数为零。

8、假设是分数的多项式,那么他的系数就是他的分数常数,次数为最高次幂。

学校数学学问点总结5第一单元数据整理与收集1.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2.会数“正”,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3.依据统计表,会解决问题。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其次单元表内除法(一)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里有两种状况:(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列式:24÷6=4(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列式:24÷4=63、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挨次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例如: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例:42÷7=6 42是(被除数),7是(除数),6是(商;这个算式读作(42除以7等于6 )。

4、除法算式各局部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被除数÷除数=商。

变式:被除数÷商=除数(如何求被除数,想:除数×商=被除数。

)5.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

(乘数相同的除外)。

例: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A、24÷3=8B、3×8=24C、24÷3=8D、24÷8=3计算方法:12÷4=( )时,想:( )四十二,所以商是( ).6.解决问题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3)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求8里有几个2,用除法计算。

(4)24里面有( )个4,,20里面有( )个5。

(用除法计算。

)(5)最小公倍数问题:一堆水果,3个人正好分完,4个人也正好分完,问这堆水果最少有几个?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亩,目,山,单,杀,美,春,品,工,天,网,回,喜,莫,罪,夫,黑,里,亚。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转变,这种运动是平移。

只有样子、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相互重合。

(记住:平移只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3、旋转:体围着某一点或轴进展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例如:旋转木马、转动的风扇、转动的车轮等)(一)填空1、汽车在笔直的大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 )现象2、教室门的翻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 )现象。

A.平移 B旋转 C平移和旋转3、下面( )的运动是平移。

A、旋转的呼啦圈B、电风扇扇叶C、拨算珠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这单元主要是考口算题。

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求商方法:想“除数×( )=被除数”,再依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例.直接口算:28÷4 8÷82、解决问题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例.填空:45÷9=5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还表示( )里有( )个(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一、混合计算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挨次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