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要当前吉林省高职院校总体上形成了涵盖全省支柱产业及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岗位群的专业结构体系,但也存在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职业结构、人才需求结构不匹配,专业设置集中度不高、专业设置重复严重等问题,需要建立政府统筹的人才需求评估和专业设置联动发展机制,对专业作出结构性和战略性调整,并以财政手段引导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提升专业建设边际贡献,同时完善专业设置与就业指导机制。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调整对策;发展建议;吉林省
“教育的发展是一种与经济结构相匹配的流动状态,而不是教育的一种结果。
”[1]专业是高职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载体、服务区域经济的纽带、衡量办学水平的标志。
一般认为,专业结构必须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职业结构、技术结构和人才需求结构相匹配,这种匹配度决定着教育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社会效益。
近年来,吉林省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支柱产业壮大、新兴技术产业培育等对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出发,考虑和部署区域范围内的高职教育专业结构布局问题,总体上形成了涵盖支柱产业及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一线岗位群的专业结构体系。
一、吉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
(一)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接情况
《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分设农林牧渔、交通运输、生化与药品、资源开发与测绘、材料与能源等19个大类,下设78个二级类,共532种专业。
目前,吉林省高职院校所开专业涉及17个大类,其中水利、公安两个大类下没有设置专业。
共设专业182个,与目录专业相比,有350种专业是空白。
招生人数排在前五位的专业大类分别是制造、财经、电子信息、医药卫生和交通运输。
从对应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类专业7个,占比为3.85%;第二产业类专业77个,占比为42.31%;第三产业类专业98个,占比为53.85%;三大产业类专业开设比为3.85∶42.30∶53.85。
第一产业类专业计划招生440人,占比为1.17%;第二产业类专业计划招生16484人,占比为43.77%;第三产业类专业计划招生20740人,占比为55.06%;三大产业类专业计划招生人数比为1.17∶43.77∶55.06,详见表1。
开设农林牧渔类专业的学校只有3所,分别是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其中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园艺技术、园林技术、畜牧兽医、饮料与动物营养、农业经济管理5个涉农专业,吉林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只开设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
(二)专业规模与设置跨度情况
在高职院校中,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招生涵盖了11个专业大类,辽源
职业技术学院、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松原职业技术学院招生涵盖了9个专业大类,吉林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招生涵盖了8个专业大类。
相对来说,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的专业集中度较高,已发展成为特色专科院校,形成了特色专业群。
详见表2。
(三)专业布点及招生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专业布点最多的是财经大类,共有47个专业点;其次为制造大类,有42个专业点;第三是电子信息大类,有24个专业点。
在专业小类中,布点最多的是计算机类,有15个专业点,占学校总数比的75%;其次是自动化类、市场营销类、工商管理类、机械设计与制造类。
在招生规模最大的制造大类中,招生最多的是汽车类专业,招生人数3038人,占制造大类总招生人数的24.5%,其次为机械设计制造类、自动化类。
在财经大类中,招生人数最多的是财务会计类专业,招生2260人,占财经大类招生总人数的33.63%,其次是市场营销类和工商管理类,占比分别为23.38%和22.31%。
说明相对于工科类专业,开设对于实训条件要求并不高的财经大类专业成为众多高职的重要选择。
从表4可以看出,吉林省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专业重复布点10个以上的有5种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13个);物流管理专业(11个);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11个);会计电算化专业(10个);电子商务专业(10个)。
在设置点较多的专业中,平均招生人数最多的是护理专业,达到372人,其次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会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计算机网络技术、旅游管理、商务英语等专业布点较多,平均每个专业招生人数不到90人。
平均专业招生人数不是一个衡量专业质量的指标,但其能反映两个问题:一是专业资源配置的效率与效益的问题,二是与市场需求的匹配问题。
二、吉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职业结构不匹配
由于不同产业或行业的技术构成不同,所使用的资本和劳动的密集程度存在一定差别,因此,各个行业产出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相差较大。
从这个角度看,产业结构演变对就业弹性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伴随吉林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吉林省就业结构随之发生变化,但总体上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不完全同步。
从近年来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统计分析来看,历年来第三产业为用工的主渠道,一般在59%以上;其次为第二产业,比重占33%左右;第一产业劳动力需求比重一直在8%以下。
但细分行业进行就业弹性分析,则会发现有些行业虽属于就业弹性较大和就业吸纳能力较强的第三产业类型,但其自身就业吸纳作用很小,如2004~2011年吉林省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中,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软件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强,就业人数显著增加,而计算机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低,就业人数减少。
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结构、招生规模来看,确实存在与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及人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需要对
此方面加强研究并对专业设置作出调整。
[3]毕秀水.现代经济增长的演化论分析—兼评新经济增长理论[J].当代经济研究,2004(9):39.
[4][美]雷.马歇尔,马克.塔克,著.教育与国家财富:思考生存[M].顾建新,赵友华,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68-270.
Situation of Specialty Setting and Developing Strategies of Higher V ocational Colleges in Jilin Province
ZHOU Jing1,QI Fang2,ZHANG Qi-wu1
(1.Jilin Teachers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Changchun Jilin 1320052; 2.Research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Jilin University,Jilin Changchun 130012,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statistic analysi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Jilin province has established a specialty structure system covering the all provincial pillar industries and first line post group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reas,but confronted with some problems,such as the mismatching between specialty strucutre and the strucutre of industry,etc. Thus,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talents demand evaluation and specialty setting co-developing mechanism planed comprehensively by the government,launch the structural and strategic adjustment against specialties,guide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to cooperate to build specialty with fiscal policy,improve marginal contribution of specialty setting. etc.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pecialty setting;adjusting strategy;developing suggestion;Jilin provi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