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部门决策的特点:1 决策主体的公共性2 决策内容的公共性3 决策方式的民主化4 决策准则的公益性2、公共部门决策的重要性作用:1 为公共部门的决策提供目标2使公共部门的管理行为有了行动依据3 有助于调动公共部门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4 有助于使公共部门的管理工作达到更优效果3、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研究方法:理论实践结合法,主体兼容法,吸收创新法。
4、经验决策的基本方法:直接判断法,淘汰法,排斥法,归纳法5、科学决策的标志:1 公关部门决策由个人决策发展为集团决策2 公关部门由单纯的定性分析发展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3 公关部门决策由仅注重决策的结果到注重决策的全过程。
决策分析方法的科学化主要趋势是出现了决策分析的数学化,模型化,电子计算机化。
6、中国传统决策文化观念:1 中庸决策观,儒家:适可而止,不偏不倚,中庸之道2 无为决策观,道家:无为而治,贵柔,守雌,不争3 经验决策观,墨家:三表论,本,原,用,类,故4 权谋决策观,法家:权势,谋略5 知变决策观,孙子兵法:知,变,知己知彼,技之以计,奇正相生。
7、我国政府决策的基本经验:1 坚持共产党在政府决策中的领导地位2 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视调查研究,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方法3 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4 尊重专家的意见,按科学态度决策。
8、我国政府决策的主要教训:1 没有一套完善的决策制度2 决策研究缺乏公开性和民主性,3 缺乏一套系统的科学决策程序。
9、公关部门决策科学化基本内容:决策研究的科学化,决策过程的程序化。
公关部门决策民主化基本内容:决策参与的民主化,决策讨论的公开化。
10、公关部门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保障机制:1 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基础之上。
2 建立健全决策公开制度,增加决策的透明度,3 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纠错改正机制4 建立多种形式的决策咨询机制和信息支持系统11、西方决策理论对决策模式作了三种分类:1 两分法,将整个决策模式分为理性决策模式和渐进模式可能2 三分法,在前两种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另一种决策模式,混合扫描模式3 七分法,进一步在前述两分法基础上增加了五个模式,即经济合理模式,顺序决策模式,超理性决策模式,剧烈改变模式,无为模式。
12、现代西方决策理论的基本模式:一理性决策模式,理性决策模式也被称为科学决策模式,它把决策过程分为六个步骤:发现问题,提出目标,设计方案,预测后果,分析比较,选择最优方案。
作为决策者的人始终是理性的,每一步活动都是理性的,并且满足所需要的理想的条件,但在现实决策活动中,不可能满足所需理想条件,这使理想决策模式在现实决策活动中陷入困境。
但理想决策模式是对经验决策模式的否定设计人类活动和决策理论发展史上的一场深刻革命,他是决策科学化在理论上的一种初步反映。
二,有限理性决策模式,西蒙,西蒙认为理性决策模式不符合决策的实际情况,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式,不具有实际价值,他企图通过修正理性决策模式提出有限理性模式。
西蒙提出满意准则,代替最优准则,对决策过程作动态考察。
13、渐进决策模式:林德布罗姆,特点,(1)渐进决策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逐步前进的过程(2)渐进决策过程中的理性分析只对决策方案进行边际分析(3)在渐进决策过程中,理性分析与党派分析是结合在一起的(4)渐进决策过程是一个利益冲突和价值分配的政治过程。
原则:按部就班、积小变为大变、稳中求变。
原因:渐进决策过程是由政治的一致性决定的;决策的渐进性也是由技术上的困难造成的;决策的渐进性是由现行计划的连续性所决定的。
局限性:保守型、片面性。
14. 混合扫描决策模式:(1)理性决策方法与渐进决策方法相结合(2)根本性决策与非根本性决策相统一。
优点:它对决策的方法和过程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克服了理性决策模式与渐进决策模式各自存在的片面性,同时看到了二者的合理性,并力求把他们结合起来。
缺点:(1)在如何决策这一问题上,并未提出新的决策方法(2)缺乏有说服力的理论论证。
15. 选择公共部门决策模式的基本原则:决策内容与决策模式相统一;主导决策模式;决策模式互补。
16. 公共部门决策的基本模式:渐进决策模式。
公共部门决策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和宏观性。
17. 公共部门决策枢纽系统的特点:具有最高决策权力;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必须是一个领导集团;必须一体化。
18.公关部门决策枢纽系统的基本任务:调查研究、发现决策问题并确定决策议题;确定决策目标;选择、确定方案;检查、监督决策的执行;组织并领导整个决策工作。
19. 决策信息可区分为如下几类:决策信息与反馈信息;战略信息与战术信息;指示信息与反映信息;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官方信息与非官方信息。
20. 决策信息系统按信息的传输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纵向传输信息系统(不同级别组织间的信息传输);横向传输信息系统(同一级别组织为使各自决策、行动相协调而进行信息互相传输);综合传输信息系统。
21、信息系统是指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各种信息及其传输渠道所形成的有机整体。
所有信息系统可分为:自然信息系统和人造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的作用: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为决策者收集、处理和传输信息,是决策体制中的“神经系统” 。
主要表现在:收集、处理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供制定方案的依据;帮助进行方案的比较和选优;控制决策和计划执行的最佳状态22 国外决策咨询机构的特点:1 具有鲜明的政治性2 具有合理的智力结构3 研究工作的相对独立性。
23 我国的咨询机构分类:党委系统的咨询机构,政府系统的咨询机构,科研系统的咨询机构,高教系统的咨询机构,综合性或专门性咨询机构。
咨询按性质划分:政策研究机构,决策问题的专门机构,专家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科学技术学会、研究会。
我国咨询机构的特点:(1)很大一部分咨询机构从属于政府部门;(2)有些咨询机构本身都参与决策;(3)有些咨询机构的组织带有柔性。
24 咨询系统的作用:1 可以帮助决策者对决策问题做出客观的判断2 可以帮助决策者对决策问题做出内行的判断3 帮助决策者提供全面准确的决策信息4 帮助决策者提供备选方案25 控制系统的含义:按照一定的标准或程序,对决策过程实行控制的组织系统基本要素:1决策所要达到的正常标准2 衡量当前决策的手段,3以当前的决策与标准相比较的方法4 校正当前的决策以便达到标准的方法。
我国公共部门的决策控制机构:行政控制系统、司法控制系统、权力监督控制系统。
26决策分类标准的多样性:1 以决策问题是否会重复出现为标准,公关部门的决策可以分为常规决策和非常规决策,或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2 以决策问题的重要性为标准,公关部门的决策可以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3 以决策主体在公共组织中的地位为标准,公关部门的决策可以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4 以决策问题要求抉择方案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为标准,公关部门的决策可以分为单项决策和序贯决策,或静态决策和动态决策5 以决策目标是否数量化为标准,公关部门决策可以分为数量决策和非数量决策6 以决策方法是否科学为标准,公关部门决策可以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7 以决策主体的构成方式为标准,公关部门决策可以分为个人决策和集团决策8 以选择方案准则的不同为标准,公关部门的决策可以分为最优决策和满意决策9 以决策目标的多少为标准,公关部门的决策可以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10 以决策制定所需时间的长短和决策与执行的关系为标准,公关部门决策可以分为一次性决策和渐进性决策11以决策问题所处的条件的不同为标准,公关部门决策可以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27 公关部门决策的原则:一公关部门决策的科学性原则:信息充分原则,可行性原则,系统分析原则,对比选优原则,集团决策原则,时效原则。
二我国公关部门决策的价值性原则:公共利益至上的原则,政治价值优先的原则,体现公民意志的原则。
28 公关部门的决策程序:指在公关部门的整个决策过程中按一定顺序排列着、并依照一定规律联系在一起的各个阶段29 决策灵活性分类:跳跃型,交叉型,贯串型30、公关部门的决策问题就是公共管理主体的主观意志与公共管理现实的客观实际之间的矛盾。
31 公关部门决策问题的类型:确定型决策问题,风险型决策问题,非确定型决策问题32 公关部门决策目标是指公关部门的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特点:1 公关部门的管理目标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经济效益放在第二位2 公关部门的决策目标多数是一种定性的、模糊的目标,因而这些目标实现的程度如何,测量起来要困难得多。
3 公关部门的决策目标具有更强烈的政策性。
公共部门决策目标的类型:(1)按重要程度分:必须达到的目标,希望达到的目标。
(2)从目标主体构成分: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
33设计公关部门决策目标的基本要求:目标的单义性,目标的层次性,目标的标准化,目标的时效性,目标的可行性,目标的被约束性34 公关部门决策目标的数量控制方法:1 去除法,根本无法达到的目标,两个根本对立而又无法协调的目标,一个目标从属与另一目标,2 分降法3 综合法。
决策问题与决策目标之间的关系:(1)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确定目标的前提;(2)问题的性质决定目标的性质;(3)问题的难易程度决定目标的高低程度。
35 公关部门决策的特性:完整性,多样性,排斥性,多因素性36 公共部门方案设计的主观条件:1 对问题和目标的了解和理解程度2 信息和经验3 知识水平4 思维敏捷5 考虑问题的周全性37 政策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一、条件分析;二、成本效益分析:(一)成本分析,(二)效果预测,(三)效益分析;三、利益分配与政治限制性分析:(一)利益分配的限制性分析(二)制度限制性分析(三)政治资源限制性分析。
38 定量分析:主要是通过研究决策问题的客观关系和其内部量的规定性,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求数学模型的解以确定决策的期望值,以其期望值作为选择决策方案参考的一种科学决策方法。
39 决策模型五因素:状态、方案、概率、报酬函数、最优期望值40 定量分析模型的表示方法:表格法、矩阵法、决策树法41 决策树法就是采用决策树状图对风险型决策问题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其要点是:把每一决策各状态的相互关系用树形图表示出来,并且注明对应的发生概率及其报酬值,从从而选择最优决策方案。
决策树图形的内容包括:决策点、方案枝、自然状态点、概率枝、概率枝末端。
42 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1 确定型决策分析方法2 风险型决策分析方法3 不确定型决策分析方法-准则:乐观准则、悲观准则、等概率准则、决策系数准则、遗憾准则43 积极行为及其对决策的作用:1 创新行为2揭短行为3协调行为44 决策积极行为的激励方法:1 头脑风暴法:会议组织、会议规则、效果2对演法采用情况a决策问题需要作出一种非此即彼的决定b在决策问题上被分裂为两个或更多的彼此对立的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