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元教材说明第一单元围绕着“童话”为主题,课文《小蝌蚪找妈妈》以童话的形式介绍了一群小蝌蚪,在鲤鱼和乌龟的指引下,找到了妈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地也变成了小青蛙。
告诉我们要从小学会独立的生活,遇到问题要多问、多想,才能找到正确答案的道理。
《我是什么》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多种变化形态,如云、冰雹、雪等。
还讲述了水的利与害。
水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也做了很多坏事。
我还知道了要让水全心全意为人类服务,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植物妈妈有办法》这首儿歌运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为我们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种常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告诉我们大自然真的很奇妙,我们要学会仔细观察。
二、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5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30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课《植物妈妈有办法》和古诗《梅花》。
3.口语交际(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水”的相关知识以及植物是如何传播种子的,体会大自然的奇妙,启发学生的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的探索自然的兴趣。
四、课时安排《小蝌蚪找妈妈》2课时《我是什么》2课时《植物妈妈有办法》2课时《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1课时《语文园地1》2课时一、单元教材说明第二组单元是以“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为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场景歌》《树之歌》《拍手歌》《田家四季歌》和“语文园地二”组成,是一组陶冶情操的好教材。
《识字2》中出现的12个词语都是说学生课外活动的。
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栽花种草、观察气象,这些活动是学生非常熟悉、非常喜欢的。
《场景歌》描写的是描述物体的数量词,让学生学会更精准的表达。
《树之歌》使学生懂得不同季节的大自然的变化,通过不同的树木感悟美好自然,并拓展了相关简单易懂的谚语。
《拍手歌》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拍手形式的儿歌,并感悟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田家四季歌》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季节不同的农作物生长过程,感悟四季轮回。
《语文园地二》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善于表现,体验学习的快乐。
二、单元教学目标1.会认49个生字,会写4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3.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珍惜时间,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在语境中自主识字49个,规范书写4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3.鼓励孩子们自己感受校园生活的美好,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教学难点:1.理解句意,小组讨论并能质疑。
2.读课文并能初步体会文章感情,懂得做人的道理。
四、课时安排《识字2 场景歌》2课时《识字3 数之歌》2课时《识字4 拍手歌》2课时《识字5 田家四季歌》2课时语文园地二4课时第三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说明第三单元课文围绕“故事”这个主题,课文《曹冲称象》讲述了曹冲利用聪明才智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文中的曹冲有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优秀品质,我们也应该向曹冲学习,做个遇事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的好孩子。
《红马的故事》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启用的一篇全新的课文,文中的美术老师不但画画得好,还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有个性地画画。
孩子们特别喜欢这位勇于创新的老师,因为他让孩子们明白了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用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一封信》写了与妈妈独居的露西要写信给出门在外的爸爸,在妈妈的指导下,写下了一封阳光快乐的信,最好还在信尾画了一大束鲜花,免去了爸爸对家庭的牵挂。
露西真是个细心、体贴爸爸的好女儿。
《妈妈睡了》这是一篇全新的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的妈妈真美丽、好温柔、好累。
透过小作者对睡梦中妈妈的描绘,不仅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关爱,同时更能提现出小作者对妈妈的爱。
二、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70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35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3.初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感受优秀人物身上的品质,理解作者对老师、对家人的喜爱和关心。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在品读、感悟、想象中体会字里行间流淌的情感。
四、课时安排《曹冲称象》 2课时《玲玲的画》 2课时《一封信》 2课时《妈妈睡了》 2课时口语交际:《做手工》1课时《语文园地三》 4课时第四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说明第四单元围绕“自然”这个主题,《古诗两首》中《登鹳雀楼》融情于景,寓理于事。
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望庐山瀑布》运用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写出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黄山奇石》课文通过描写“仙桃石”“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表达了作者对黄山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日月潭》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名字由来以及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抒发了作者热爱宝岛台湾,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葡萄沟》形象生动的说明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各地风情的向往和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5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38个生字,会写37个词语,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的意思。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4.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和指定的课文段落。
5.仿写句子,提升写话的能力。
6.词语积累,并能够运用。
7.激发学生认识家乡、赞美家乡的情感。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5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38个生字,会写37个词语,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的意思。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难点:1.词语积累,并能够运用。
2.激发学生认识家乡、赞美家乡的情感。
四、课时安排《古诗二首》 2课时《黄山奇石》 2课时《日月潭》 2课时《葡萄沟》 2课时《语文园地四》 3课时一、单元教材说明第五单元课文主题为“道理篇”,意在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编排了寓言两则、课文两篇和语文园地五。
《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旨在让孩子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不可急于求成;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画杨桃》一文旨在让孩子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小马过河》让孩子们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自主识字;注意培养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单元教学目标1.认会写本单元所学生字,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识字和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亡羊补牢》 1课时《揠苗助长》 1课时《画杨桃》 2课时《小马过河》 3课时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 1课时语文园地五 2课时一、单元教材说明第六单元围绕“人物”这个主题,《大禹治水》是一篇古代神话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吸取鲧的教训,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带领人们治服了洪水的故事,表现了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朱德的扁担》讲述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赞扬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写的是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天喜地过泼水节的故事,表现了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体现了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44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24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课文,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明白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和意识。
5.感受先贤、先辈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并由衷的产生敬意。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44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24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课文,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
感受先贤、先辈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并由衷的产生敬意。
四、课时安排《大禹治水》 2课时《朱德的扁担》 3课时《难忘的泼水节》 2课时《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1课时《语文园地六》 2课时第七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说明第七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3篇课文。
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古诗二首》中的想象能让人入情入境;《雾在哪里》中的想象充满童趣;《雪孩子》中的想象美好纯真。
课文选材经典,语言生动,充满儿童情趣。
本单元在《雪孩子》一课的课后题中,第一次提出了默读的要求,这意味着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默读能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是一种更常用的阅读方式。
起步阶段的默读训练,主要是引导学生试着做到不出声。
本单元安排了第三次写话练习,以猫和老鼠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猫和老鼠是学生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小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也能从动画片、图画书中得到多角度的解读。
通过想象类写话,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个性化表达和有创意。
二、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3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4个字,会写2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诵读故事,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
3.图文多照,想象画面,大致理解故事意思,想象说话,体会雾的顽皮淘气,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4.通过句子的对比朗读与抄写,感受语言表达的具体生动。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教学难点:1.图文多照,想象画面,大致理解故事意思,想象说话,体会雾的顽皮淘气,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