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云平台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作者:刘艳丽高俊国胡海涛刘军亭
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7期
摘要:文章探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基础类课程教学中运用的理论基础和需要解决的核心
问题。
通过在移动云平台上开展的高等数学课程“梯度”一课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设计与
实践,得出在移动云平台上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
结论。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任务驱动教学;移动云平台
一、前言
高等教育的职能之一是培养高质量人才。
高质量人才应该是理论深厚、实践能力强、
且具备团队协作能力、深度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
高等院校的各种课程都应该围绕
着培养高质量人才进行设置,基础类课程自然也不例外。
由于讲授式教学具有效率高、系统性好、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形成等优点,很多高等院校的基础类课程仍然以这种教学方法为主。
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在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有所不足,而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改
善讲授式教学法的不足。
但是在以往的研究中,主要是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于信息技术和汽
车发动机电气控制系统等实践类课程,将其运用于基础类课程教学研究的较少。
本文则是以移
动云平台为工具,研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基础类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目的是提高高校基础
类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双创”型人才的培养,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它以能够激发学生学
习动机的教学情境为基础,通过设置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任务,使学习者在完成所设置任务的
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高校的基础类课程的教学是否能够恰当有效地运用任
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在于解决四个问题:其一是基础类课程中哪些章节适合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其二是如何创设高效的教学情境;其三是怎样设计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有效的任务;其四
是如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监控与评价。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考虑针对在实际生活中有直接运用的课程章节,在
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首先要提出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让
学生在情境中思考问题,教学情境创设的成功会使学生充满好奇心,从内心深处愿意接受任务。
任务的设置是任务驱动法的核心部分。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第一,任务的层次性,即根据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一组小任务,任务的排序要由浅入深,具有一定的梯度,让
具备不同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第二,任务的挑战性,即所设计的任务一定要
有一定的难度,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第三,任务的实效性,即根据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可行的、可操作的任务,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学生做了很多尝试都无法完成的任务,避免打消学生完
成任务的积极性;第四,任务的开放性,即设计一定的需要使用课本和传统的方法之外的方法
来解决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第五,任务的协作性,即
设计的任务中既要有学生通过个人努力可以完成的任务,同时也要有必须通过团队协作才能完
成的任务,培养学生沟通、协作能力。
移动云平台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有效工具。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移动设备上开
展辅助教学是顺应大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能手机和4G网络的出现为大学生开展网络学习提供了必备条件。
为了更加便捷地开展教学活动,移动云平台应运而生。
教师可以在云平台上
建立班课,将碎片化的网络资源加以整合上传至班课以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在班课中发布的
所有信息都能够及时的传递给学生。
最重要的是移动云平台可以实时收集、存储和反馈学生的
参与行为数据,实现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监督和评价。
下面是我们基于“蓝墨云”平台
开展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等数学课程中“梯度”一课的教学设计和实践,希望我们的探索能
给同仁们一些启示和借鉴。
三、基于蓝墨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等数学课程“梯度”一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梯度”一课对学生基本计算能力要求不高,学生只需要掌握偏导数的计算方法就能
完成梯度的计算。
这一课的难点是对梯度的理解和运用。
传统的梯度下降法就是运用梯度的方
向性得到的,运用梯度的方向性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很多最优问题,基于这些特点,这节课
的教学适合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1.创设情境
结合学生的特点创设趣味性情境——蚂蚁如何逃跑。
制作蚂蚁逃跑的路线动画并上传至
“蓝墨云”班课。
利用平台向学生开放资源、发布任务通知。
如图1所示。
2.任务设计
根据高等数学大纲对梯度的要求,设计以下任务。
任务1:观看并阅读班课中的“资源”
选项中的录制视频和PPT 课件、观看网络视频/v_show/id_XMzE0ND
Q2MDQ2OA==.html,或者在网络中寻找有关梯度的学习资源,在以上三种方式中至少选择一种方式结合教材进行梯度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学习。
对于自己找资料完成学习的学生应在班
课中与教师“私聊”,把相关资料发送给教师。
任务2:完成班课中的“添加活动”选项中的
计算梯度的作业,并拍照上传至班课。
此时,利用云平台,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批阅,可以
及时地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从而及时提醒和督促学生学习。
根据能力互补且自愿的原则
分配小组,限制每组至多八人,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两项任务。
任务3:小组内部讨论梯度
的含义,每组至少选派两个代表在课堂上讲述。
一人讲述小组讨论的结果并阐述对梯度的认识
和理解,一人根据成员们对梯度的理解,举例说明梯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其他小组成
员可以根据讲述内容进行评分。
任务4:将课前上传至班课中的梯度PPT中的问题“如何测定
太湖的最深处”完成,设计测定方案,并整理成书面材料上交。
3.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监控与评价
完成第一个和第二个任务可分别获得20经验值,云平台可实现自动完成经验值的结算。
完成第三个和第四个任务最高可分别获得30经验值。
第三个任务成绩由学生给出,将班课中的评价方式设为小组互评。
第四个任务成绩由教师给出。
在班课中设置评价方式为教师评价。
自
该班课建立以来学生获得的经验值总和,如图2所示。
可见,在班课中利用“蓝墨云”平台可以有效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监控,对学习效果进行更科学的评价。
四、实践效果的分析与思考
任务驱动教学法使比较枯燥的基础课程的学习更具有挑战性。
由于学生喜欢非传统的教学方式,他们在任务的驱动下,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取和处理信息,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从实践中我们注意到将任务驱动教学法恰当地运用于基础类课程的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团结合作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但实践过程中我们也体会到任务驱动教学法不易操作,在基础类课程运用的过程中最好借助云平台,基于云平台实现随时随地的任务驱动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结论
第一,任务驱动教学法适合高校基础类课程的部分章节。
在实际生活中有直接运用的课程章节适合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法。
第二,移动云平台是高校基础类课程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有力工具。
第三,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于高校基础类课程的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增加学生沟通交流的本领,有效提高学生相互合作、自主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7:57-59.
[2]崔丽.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9):35-36.
编辑∕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