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事象季节变化

地理事象季节变化

地理事象季节变化例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图14–1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夏季,S市主要受()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图14–1【解题突破】解答该题应从以下要点突破:[解析] D S市位于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考点透析】1.天文现象和地球运动的季节变化(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1月初,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

(2)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加之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往返运动。

如图14–2。

(3)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4)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5)晨昏圈平面与纬线圈平面、经线圈平面之间夹角的季节变化①晨昏圈平面与纬线圈平面之间夹角的季节变化规律: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次年春分日90°— 66°34′— 90°— 66°34′——90°②晨昏圈平面与经线圈平面之间夹角的季节变化规律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0°—23°26′— 0°— 23°26′—0°2.大气运动的季节变化(1)气温水平分布的季节变化①夏季:大陆上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海洋上向低纬凸出。

②冬季:大陆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海洋上向高纬凸出。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①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向南移。

②春、秋分,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

(3)北半球海陆气压中心势力的季节变化①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

北太平洋上夏威夷高压势力强大,亚欧大陆为亚洲低压(印度低压)控制。

②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

亚欧大陆被势力强大的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控制,北太平洋阿留申低压势力强。

(4)亚洲的季风气候和澳大利亚西北部风向的季节变化①亚洲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

②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

③澳大利亚西北部:夏季(1月)盛行西北季风,冬季(7月)盛行东南风。

(5)气压势力强弱和盛行风风力大小的季节变化冬季,高低纬度之间的温差较大,气压差大,风力较强,如中纬度的盛行西风冬季更盛。

但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势力比冬季风强。

(6)气候特征的季节变化①热带草原气候:湿季(所在半球为夏半年)高温多雨,干季(所在半球为冬半年)炎热干燥。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③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④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7)特殊天气现象与季节变化江淮地区 6 月有梅雨天气,长江流域 7 月中旬伏旱,贵阳冬季多雨。

(8)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与季节变化我国东南沿海、美国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飓风),我国广大地区深秋到第二年早春多寒潮,华北、西北地区冬春多干旱。

3.水体运动的季节变化(1)河流水文特征的季节变化①河流的流量大小、水位高低和汛期长短因补给形式不同而有所不同。

由于河流补给类型的不同,河流径流季节变化有着很大的差别。

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与多雨期一致,例如长江等一些季风区河流夏季流量大,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冬季流量大。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常出现春汛(如松花江);我国西北地区,以永久性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季,且径流总量不大,多为季节性河流,冬季常断流,如塔里木河。

②纬度较高地区的河流,冬季有结冰期。

③有结冰期的河流在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出现“凌汛”现象。

(2)山地雪线分布的季节变化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多,山地雪线海拔较高;冬季,雪线海拔较低。

(3)洋流运动的季节变化①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7月,在信风、西风吹送下形成的风海流(南北赤道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西风漂流等)分布的纬度位置偏北;1月则偏南。

②北印度洋季风洋流,1月呈逆时针方向流动,7月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③风力较大的季节,风海流的势力增强,如北大西洋暖流、西风漂流冬季势力更为强大。

4.外力作用强弱的季节变化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和气候的季节变化会引起外力作用强弱的变化。

我国的泥石流和滑坡多发生于夏秋(多雨)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多发生在冬春季节。

湿润地区多雨季节流水作用增强,干旱、半干旱地区多大风季节风力作用增强。

5.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季节变化动物迁徙的季节变化:北半球热带草原干季时,动物向南迁徙;南半球热带草原干季时,动物向北迁徙。

驯鹿夏季北迁到苔原带,冬季南迁到亚寒带针叶林带。

丹顶鹤冬季南迁到盐城自然保护区。

【新题巩固】【2013•武汉5月模拟】图14–3中的箭头表示某日太阳光线,A点为太阳直射点。

已知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此时,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 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夏威夷高压)势力强大B. 美国南部飓风活动频繁C. 南极大陆周围海冰面积扩大D. 中国北方寒潮南下图14–3[解析] D 太阳直射点位于18°S,且向南移动,时间上应是12月,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A、B项发生在北半球夏季,C项发生在南半球冬季。

冬季,我国北方寒潮频繁南下。

►命题点二人类活动的季节变化例2 【2013•北京卷】玉米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图14–4示意中国、印度、南非和巴西四国的部分地区玉米种植、收获生产活动的时段。

读图,甲、乙、丙分别位于()图14–4A.巴西、印度、南非B.南非、巴西、印度C.印度、巴西、南非D.巴西、南非、印度【解题突破】解答该题应从以下几点突破:(1)我国玉米种植和收获的季节。

(2)印度、南非、巴西的位置。

[解析] C 印度在北半球,农时和中国接近,而南非和巴西在南半球,与中国和印度的农时相反,故C选项正确。

【考点透析】1. 不同季节自然资源的利用差异自然资源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特点,人类在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就会采取相应的措施。

气候资源的季节性是最明显的,如:(1)长芦盐场的晒盐时间选择在雨季来临之前。

(2)我国的水利工程,大多在夏秋季蓄水,冬春季放水,以调节河流的径流量。

(3)在天山地区,夏季牧民在水草丰美又比较凉爽的海拔3000米以上的夏季牧场放牧,冬季回到相对温暖的海拔1000~2000米的冬季牧场。

(4)西北地区人们利用太阳能最好的季节是夏季(此时太阳辐射最强)。

(5)沼气在我国北方地区夏季使用比较方便。

2.农业生产活动的季节性季节性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体现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上,如:(1)水稻在温带季风区春种秋收,亚热带地区双季早稻夏季收获、晚稻夏播秋收。

(2)春小麦春播秋收,冬小麦秋播次年夏收。

(3)玉米春季或夏季播种,秋季收获。

(4)棉花春季播种,秋季收获。

(5)许多水果在秋季成熟。

3.科学考察活动的季节性(1)极地科学考察:应选择在极昼、气候较温暖的时期。

(2)高山科学考察:应避开雨季和冬季,选择天气状况比较好的季节。

【知识链接】一些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的出现也有一定的季节性。

例如:台风多出现在夏秋季节;寒潮灾害在秋末冬初和冬末春初发生的频次高;季风气候地区的洪涝灾害多发生在降水多的夏季,而地中海气候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冬季;融雪洪水发生在气温上升较快的春季;泥石流、滑坡多发生在夏秋季;沙尘暴多发生在冬春季;赤潮现象在气温、水温较高季节发生频率增大;“厄尔尼诺”现象通常在某些年份的圣诞节前后出现;我国北方城市冬季因燃煤取暖导致大气质量较差;等等。

【新题巩固】【2013•湘潭模拟】图14–5示意某国(①区域不属于该国领土)玉米主产区和玉米种植、收获的时间示意图。

该国制造业、采矿业是其经济支柱。

读图回答(1)~(2)题。

图14–5(1)该国玉米主产区选择7~10月为农闲时期,主要自然原因是( )A.降水稀少,水源条件差B.为冬春季节,气候寒冷不适合玉米生长C.气候过于炎热干燥D.降水过多,多洪涝灾害(2)7月,一艘轮船把该国矿产品从甲港口经澳大利亚西岸运往上海,沿途大多( ) A.逆风顺水B.逆风逆水C.顺风顺水D.顺风逆水[解析] (1)A (2)C 第(1)题,该国(南非)位于南半球,玉米主产区为热带草原气候,终年气温较高,B项错误;但由于地处高原,气温不是十分炎热,C项错误。

7~10月,南半球热带草原处于干季,D项错误,A项正确。

第(2)题,从甲港口顺西风和西风漂流至澳大利亚西岸,顺西澳大利亚寒流北上;7月,南海、东海盛行夏季风,沿岸洋流向北,故过赤道后,轮船顺夏季风和北上的暖流至上海,所以C项正确。

【课后习题】读我国某城市(117°E,32°N)某时刻道路行道树及树影示意图(图Z14-1),完成1~2题。

图Z14-11.根据行道树及树影推断该城市此时的北京时间可能是()A.1月1日16:00 B.3月1日6:00C.7月1日6:00 D.8月1日16:002.此时()A.非洲热带草原动物正在向南迁徙B.澳大利亚北部天气高温多雨C.南极中山站正值科考繁忙季节D.从亚丁湾驶向马六甲海峡的轮船顺风顺水图3为某大陆西岸一段河流在某季节的等潜水位线分布图,读图回答第3题。

3.此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北印度洋海区洋流逆时针流动B .亚洲高压最为强盛C .澳大利亚北部海岸盛行东南风D .该河河口附近海水盐度达一年内最大值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向美国旧金山。

当海轮途经图中P 点时正值日出,图中EF 线表示晨昏线。

读图回答1~2题。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A . 15°N ,135°EB .15°S,135°WC .23°26′N ,0°D .23°26′S ,180°5下列现象发生时间与海轮途经P 点的日期相近的是A .江淮平原地区正播种冬小麦B .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节C .北京一年中昼长最短D .塔里木河一年中流量最大 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

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3~5题6.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于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7.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A .东南沿海地区B .西南地区C .东北地区D .西北地区下图表示某地理事象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读图回答 10~11 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