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优秀书法家排行榜1.王羲之:被誉为“书圣”。
其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著名的作品尚有《官奴帖》《奉桔帖》《快雪时晴帖》《黄庭经》等。
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蛇”。
2.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幼时从他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别创新法,自创一格,与父齐名,人称“二王”。
楷书四大家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3.颜真卿:书风饶有筋骨。
悲恸处所作行草《祭侄文稿》后世评为“天下第二行书”。
4.柳公权:大凡小学生练毛笔基本都是从柳体开始的,柳体秀丽端庄又是适合初学者。
柳体与颜体并称“颜筋柳骨”。
5.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6.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宋朝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7.苏轼: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
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
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
8.黄庭坚:书法能树格,为宋四家之一。
9.米芾:善诗,工书法,精鉴别。
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10.蔡襄:蔡襄书法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11.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
12.张旭:善书法,以草书为最,时人称为"草圣" 。
他把当时流行的"今草"书体,发展成为笔法放纵,字形繁多变化的"狂草"书体,做到笔未落而意在先,书虽尽而心相连,成为我国狂草书体的奠基人。
13.怀素:他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14.卫铄:王羲之七岁到十二岁的临摹对象及老师。
晚明四大家邢侗、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
15.董其昌: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等,刻有《戏鸿堂帖》。
他的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16.邢侗:其书法成就,为社会所公认。
特别其行书为海内外所诊。
今伦敦博物馆,日本、东南亚诸国皆存其迹。
17.张瑞图:晚明时期最有创造性的书法家之一,年轻时即以擅书名世。
日本书坛亦极力推崇。
从江户时代起倭人就因黄蘖的隐元禅师东渡日本时带去张瑞图的书迹而熟知其人,对日本书坛影响甚大,张瑞图被称为“水星”。
日人称其书法“气脉一贯,独自风格”。
18.米万钟:毕生手不释卷,学识渊博。
尤擅长书画,作品风雅绝伦,气势浩翰,运笔流畅,名满天下。
今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有米万钟许多画卷和墨迹。
19.智永:智永书《真书千字文》,早在唐代已随归化之僧、遣唐之使流传到东邻日本,对日本书道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此书代表了隋代南书的温雅之风,继承并总结了“二王”正草两体的结体、草法,从体法上确立了它的范本作用。
20.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
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21.蔡京:其书笔法姿媚,字势豪健,痛快沉着,独具风格,为海内所崇尚。
蔡京的书法艺术有姿媚豪健、痛快沉着的特点,能体现宋代“尚意”的书法美学情趣。
22.杨凝式:在书法历史上历来被视为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
“宋四家”都深受其影响。
代表作品有《韭花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神仙起居法》。
23.陆机: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24.索靖:善章草,传张芝之法,其书险峻坚劲。
其章草书,自名“银钩虿尾”。
时称“卫瓘得伯英之筋,索靖得伯英之骨。
”著有《草书状》等。
初唐四大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25.褚遂良:工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26.虞世南: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善书法,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
27.薛稷:中国唐代画家,书法家。
工书法,师承褚遂良,与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并列初唐四大书法家。
28.王珣:他的《伯远帖》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并藏在养心殿西暖阁内的尽间,乾隆御书匾额“三希堂”。
29.祝允明: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
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
30.王铎: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
31.傅山本:他的书法初学赵孟頫、董其昌,几乎可以乱真。
他的颜体写得非常好,流传至今的颜体大字楹联和榜书多件,皆端庄遒劲,刚健有力。
32.王宠:他博学多才,工篆刻,善山水、花鸟,书善小楷,行草尤为精妙。
为明代中叶著名的书法家。
著有《雅宜山人集》,传世书迹有《诗册》、《杂诗卷》、《千字文》、《古诗十九首》、《李白古风诗卷》等。
33.李斯:他文字的造诣令后人追捧。
鲁迅曾经大力称赞李斯,被称为书法笔祖。
李斯和赵高、胡毋敬等人写了《仓颉篇》《爰历篇》和《博学篇》等范本,供大家临摹。
李斯书写的刻石有《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峄山刻石》等。
34.倪元璐:他的行草书用笔锋棱四露中见苍浑,并时杂有渴笔与浓墨相映成趣,结字奇侧多变,人曾戏称“刺菱翻筋斗”,其棱峭生动之姿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35.黄道周:他被视为明代最有创造性的书法家之一。
他的书法擅长楷书、行书和草书。
其立轴代表作有行草书《赠蕨仲兄闻警出山诗轴》、《闻奴警出山诗轴》等,两作均加大行距,以连绵草书而成,有奋笔直下之势,激情燃纸,振迅耳目,如闻钟声、蹄声于道。
36.陆柬之:草书笔意尤为古雅,终于成为名重一时的大书法家,与欧、褚齐名。
工正行书。
善临摹,虽“工于效仿,劣于独断”,但有较高成就。
隶、行书为妙品,草书为能品。
37.何绍基:书法成就很高。
各体书熔铸古人,自成一家。
济南大明湖历下亭楹联杜甫名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即为他所书。
历下亭东壁仍存其《重修历下亭记》石刻。
38.文徵明:于书法则是博习专精的典范。
文徵明的小楷造诣最高。
主要师法传为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以及钟繇《宣示》,王献之《十三行》等,又能融入唐人小楷笔法于一炉,形成“温纯精绝”的自家风貌。
清代四大书家:刘墉、成亲王、翁方纲、铁保39.刘墉:书法味厚神藏,有廊庙气度,是清代最有名的帖学大家,作书喜用浓墨,故世人又称其“浓墨宰相”。
40.成亲王:开始学赵孟頫的书法,后来也学习欧阳询书法的特点,并广泛地临摹晋、唐、宋、明各家书法,因而形成了端正清丽、劲俏流畅的风格。
成亲王以楷书、行书著称于世,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
41.铁保:清代书法家书法早年曾学“馆阁体”,后学颜真卿,纠正“馆阁”带来的板滞之病。
与成亲王、刘墉、翁方纲,称为清四大书家。
42.翁方纲: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
精通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书法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
43.赵之谦:他不仅精于隶书、楷书,并且对于篆书和行书也极擅胜场。
他的行书笔墨腴润,风致潇洒,有着强烈个人风格的“创新”一面,又有着符合大众欣赏习惯的“从俗”一面,可谓推陈出新、雅俗共赏。
44.赵佶:传世的书法作品很多,楷、行、草各种书法作品皆流于后世,且笔势挺劲飘逸,富有鲜明个性。
其中笔法犀利、铁画银钩、飘逸劲特的《秾芳依翠萼诗帖》为大字楷书,是宋徽宗瘦金书的杰作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
45.朱耷:擅书法,能诗文。
存世作品有《临兰亭序轴》、《临“临河叙”四屏》,以及各大家法帖和行草诗书轴册等,都在国内外的博物馆、院中珍藏。
46.邓石如:一生精研书法篆刻,而以篆书的成就为最高,有开创性的贡献。
清代以后篆书家无不受到他的影响,可以说,二百多年篆书艺术风格的丰富多彩,大家辈出,这辉煌的景象实有邓石如为其开端。
47.金农: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
他首创的漆书,是一种特殊的用笔用墨方法。
这种方法写出的字看起来粗俗简单,无章法可言,其实是大处着眼,有磅礴的气韵。
传世书迹有《度量如海帖》,今流入日本。
《盛仲交赞》,绢本漆书。
48.汪士慎:善工绘画书法,金石篆刻,善隶隶书《七古一章》为汪氏四十岁时书,清劲爽朗,生动有致,透出刚介自在之精神。
六十七岁时双目失明,乃作狂草。
他的八分书,力追汉代碑刻、画象石题字,有一种清高孤傲的姿态。
49.郑燮: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
50.倪瓒: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
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
51.赵构: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
著有《翰墨志》,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等。
52.王文治:工书法,能得董其昌神髓,与梁同书齐名。
明代初期书法家“三宋二沈”----宋克、宋璲、宋广、沈度、沈粲。
53.宋克:是明代初期闻名于书坛的书法家“三宋二沈”之一。
素工草隶深得钟、王之法,笔精墨妙,风度翩翩。
54.宋璲:精篆书、隶书、真书、草书。
大篆纯熟姿媚,小篆之工为明朝第一。
行书亦有气韵。
草书出入变化,不主故常,又非株守一格。
笔法沉顿雄快,兼篆、籀,急就之能,不独步骤旭、素也。
55.宋广:擅长行、草、章草,尤以大草为胜。
时与宋克、宋璲合称“三宋”。
代表作品有《风入松洞》、《太白酒歌》,笔法瘦劲婉畅,书体时杂章草波磔,风骨遒丽。
56.沈度:明代书法家,擅篆、隶、楷、行等书体,与弟沈粲皆擅长书法,藏于秘府,被称为“馆阁体”,为明代台阁体书法的代表人物。
57.沈粲:因字写得好而做了官。
草书行笔圆熟,遒劲骏逸,被人们称为“草圣”,名擅一时。
58.伊秉绶:其书法成就早有定论,且流传甚广,民国至今,常有出版社推出他的书帖。
59.杨维桢:书法能将章草、隶书、行书的笔意熔于一炉,并加以发挥。
传世主要作品有《真镜庵募像疏卷》、《鬻字窝铭立轴》(故宫博物院)、《城南唱和诗册》(北京故宫博物院)、草书《梦游海棠城诗卷》(天津市文物管理处)、《竹西草堂记卷》(辽宁省博物馆)、《晚节堂诗》(现藏日本)、《沈生乐府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