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与流程汇总

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与流程汇总

新增(修订)制度、流程、预案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修订)1、定位放置:各种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等放在易取放的位置,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所有护理人员均应具备识别主要报警信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3、定期检查:(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

(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监护仪表面每日由主班以250-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电缆、传感器和仪器的所有附件每次使用后需要250-5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1)主班次每日清洁保养一次。

(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

(3)设备科定期检修。

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流程使用前应先检查仪器、设备、物品等是否正常仪器设备运行期间,不得擅自离岗仪器用完,将设备归位及时做好清理工作, 填好使用记录管理员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好,签字常用仪器、设备使用应急管理预案1、心电监护仪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更换,必要时用手动血压计测量血压,立即通知设备科维修并做好标记,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柜内。

2、除颤仪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更换,并立即通知设备科维修并做好标记,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柜内。

3、中心吸痰装置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更换电动吸痰器或改用注射器抽吸吸痰法,不得中断病人抢救,并立即通知设备科检修,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标记明显不得出现在仪器柜内。

4、简易呼吸器使用中若呼吸囊出现故障、漏气等应立即更换呼吸囊,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标记明显并通知设备科检修,已坏的抢救仪器不得出现在抢救车内。

5、输液泵使用中出现报警等故障,应立即检查报警原因,必要时更换输液泵同时通知设备科检修,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柜。

6、若麻醉机使用出现问题时,用简易呼吸器代替,并立即更换麻醉机。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新增)一、不良事件的定义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内的跌倒、坠床、压疮、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

二、护理不良事件的范围1、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压疮、跌倒、坠床、导管滑脱、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

2、因护理操作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

3、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输血不良反应。

4、严重院内感染。

三、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非惩罚性、主动报告的原则。

护理部鼓励护理人员主动、自愿报告不良事件,包括报告本人的或本科室的, 也可以报告他人的或其他科室的, 可以实名报告也可以匿名报告。

对主动报告的科室和个人的有关信息, 护理部将严格保密。

四、上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不良事件项目分类、发生的主要原因、采取的措施、患者损害的严重程度及后果和改进措施等。

上报形式以个人或科室为上报单位。

五、报告形式1、口头报告:发生严重护理不良事件时,护理人员立即向护士长、科主任、总值班、护理部口头报告事件情况。

2、书面报告:护理人员书面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六、激励机制1、鼓励自愿报告,对主动、及时上报不良事件的人员或科室给予表扬, 并按照报告人的意愿对报告人给予保密。

2、对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非责任护士奖励人民币10元-50元。

3、对不良事件首先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科室或个人奖励人民币10元-50元。

4、不良事件发生后,不及时报告,虽然未形成医疗纠纷,但被职能部门检查发现的,给予处罚人民币100元-200元。

分级护理管理制度(修订)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临床护士应实施与病情相适应的护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1、分级护理标准按卫生部颁发的《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为指导制定。

2、由医师根据病情开启护理等级医嘱,护士执行。

3、护士长及护士可根据病员病情变化及时与医师联系,提出合理建议。

4、护理级别可分为特别护理及一、二、三级护理,分别设有标记。

(一)?特级护理指征: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2、重症监护患者;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6、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护理要求: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6、实施床旁交接班。

(二)Ⅰ级护理指征: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护理要求: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Ⅱ级护理指征: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护理要求: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四)Ⅲ级护理指征: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护理要求: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各级护理人员专业资质审核制度(新增)一、护士1、经过正规医学院校护理专业脱产学习,并取得中专以上学历证书的人员方可在本院从事护理工作。

2、新毕业护士(含外单位调入人员)必须经岗前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到临床进行一年见习。

见习期需通过国家统一护士注册考试,并取得职业证书后,方具备护士资格。

3、低年资护士(工作时间≤3年)以从事临床基础护理工作为主,一般不独立从事复杂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可在上级护师指导下完成一般性专科护理技术操作。

4、高年资护士(工作时间>3年)主要担任辅助护士或责任护士为主,具备一定教学能力且经过带教老师培训考核合格者可担任中专护生临床实习带教任务,并按有关规定参加护理查房,可独立进行一般性专科护理操作。

二、护师1、护士中专学历任职满5年,大专学历任职满3年,本科学历见习期满按照有关规定学分考核达标并通过全国晋升技术职务考试者方具备晋升护师的资格。

2、主要担任责任护士,可独立进行护理评估,制定并组织实施护理计划,落实各项护理措施,指导护士做好辅助护士工作。

3、具备一定教学能力且经过带教教员培训考核合格者,可承担中专以上护生及进修生的临床教学工作和专科理论讲课任务。

4、按照有关规定组织护理查房和教学查房。

5、高年资护师可进行难度较大的专科护理技术操作。

三、主管护师1、护师中专学历任职满七年、大专以上学历任职满六年,本科以上学历满四年,任职期间学分考核达标,且经过有关专业培训,通过全国晋升技术职务考试方具备晋升主管护师资格。

2、担任专业护理组长,负责修订护理计划、检查本组或病区各项护理工作质量。

3、具备一定教学能力且经过带教老师培训考核合格者可担任临床教师或教学组长,制订科室教学计划,并负责教学质量评价、检查教学计划落实情况。

承担进修生、护生的临床教学及专科理论讲课,并承担部分院内继续教育讲座授课任务。

4、按照有关规定组织护理查房和教学查房。

5、可进行特殊疑难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及护理新技术、新业务的临床推广、应用。

6、具备参加科间护理会诊资格,提出会诊意见。

四、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1、符合副主任(主任)护师资格条件”,且学分考核达标者,具备晋升副主任(主任)护师资格。

2、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护理人员主要负责指导临床护理、教学、科研工作。

3、按照护理部安排,参加院内护理会诊,对特殊疑难护理问题提出会诊意见,并指导落实。

4、承担院内、外护理教学任务。

5、对护理差错及事故提出鉴定意见。

6、参加评审护理科研成果及新技术、新业务的鉴定与推广。

7、参加讨论制定各项护理操作规范、护理规章制度。

观察和处置患者用药与治疗反应的制度与流程(新增)一、护士应熟练掌握常用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对易发生过敏的药物和特殊人群(婴幼儿、儿童、老年人、孕产妇、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密切观察。

二、应用微量泵或特殊用药时应密切观察如甘露醇、钙剂、呋塞米、西地兰、化疗药物等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现问题及时停止用药,必须逐级报告护士长、护理部和药剂科,确保用药安全。

三、定时巡视病房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调整输液滴速,观察有无发热、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四、做好患者的用药指导。

使其了解药物的一般作用和不良反应,指导正确用药五、发现给药错误时按应急预案处理六、护士长要随时检查患者药物的使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七、加强药物与治疗反应的观察经常巡视病房,了解和观察患者的用药和治疗反应,除按分级护理要求巡视外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如使用特殊药物、婴幼儿、儿童、老年人、孕产妇、心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要增加巡视次数并加强沟通,注重了解患者感受一旦发生药物与治疗反应当班护士应做到:立即停止药物的使用→报告护士长,同时报告值班医生→根据医嘱进行处理,情况严重者应配合医生,立即抢救→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时做好护理抢救观察记录→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将撤下的输液器形成密闭状态,并用无菌治疗巾包裹,标明时间,冷藏备检。

八、加强重点药物观察1、重点药是心血管系统药物,细胞毒化药物,抗菌药物,中枢性肌松药,抗精神失常药,中枢镇静催眠药。

2、重点药使用前(1) 应掌握药物基本知识和不良反应等。

(2) 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及用药史,必需时监测生命体征。

(3) 认真执行医嘱,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注意配伍禁忌。

(4) 告知病人和家属将要使用药物名称、用法用量、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3、重点药物使用中和使用后(1) 观察输液滴数,按患者病情,年龄及药物性质,合理调节滴数。

(2)告知患者及家属不得自行调节滴数,用药中如有不适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

(3)加强巡视,观察生命体重和用药反应,及时询问和听取患者主诉。

(4)必要时监测患者用药后相关指标,做好交接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