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学

细胞学

1.病毒主要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没有
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寄生的生命有机体。

2.病毒增殖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与成熟,释放。

3.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脂双分子层以液态形式存在,单个脂分子可以沿着膜平面侧向
运动。

而球形的膜蛋白分子以各种镶嵌的形式与脂双分子层相结合,有的附在内外表面,有的全部或部分嵌入膜中,有的贯穿膜的全层。

流动镶嵌模型强调了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4.细胞膜是由脂质(膜脂),蛋白质(膜蛋白)和糖类组成。

5.细胞融合实验(免疫荧光标记实验)证明了膜蛋白的流动性;荧光漂白恢复技术也证
明膜蛋白的流动性。

6.膜脂对膜的流动性的影响因素:(1)脂肪酸链的不饱和度;(2)脂肪酸链的长度;(3)
胆固醇含量;(4)卵磷脂和鞘磷脂含量的比值。

7.膜脂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膜中或膜两侧分布的各类脂分子的含量不同。

8.膜蛋白的不对称性指膜蛋白分子在细胞膜上具有特定的方向性。

9.细胞连接可分为三大类:(1)封闭连接;(2)锚定连接;(3)通信连接。

与中间纤维相
关的锚定连接包括桥粒和半桥粒,而与微丝相关的锚定连接主要有黏着带和黏着斑。

10.参与桥粒连接的钙黏着蛋白有两种类型,分别称为桥粒芯蛋白和桥粒芯胶黏蛋白。

11.半桥粒主要作用是把上皮细胞与其下方的基膜连接在一起。

12.黏着带位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下方,在相邻细胞间形成一个连续的带状结构,起锚定
微丝的作用,参与黏着带形成的主要蛋白是钙黏着蛋白和肌动蛋白。

13.黏着斑是微丝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方式。

14.胞间连丝是由穿过细胞壁的质膜围成的细胞质通道,直径为20~40nm,存在于所有高等
植物的活细胞之间,是植物细胞间特有的通信连接结构。

功能类似于动物细胞的间隙连接。

通过胞间连丝的分子运输也受到Ga2+浓度的调节。

15.参与细胞黏着的分子称为细胞黏着分子,细胞黏着分子都是跨膜糖蛋白。

16.细胞黏着分子可分为四大家族:钙黏蛋白,选择素,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整联蛋白。

17.细胞黏着分子相互作用的三种模式①同种细胞黏着分子间的相互识别与结合(同亲型结
合);②不同种细胞黏着分子间的相互识别与结合(异亲型结合);③相同细胞黏着分子借助细胞外的连接分子相互识别与结合。

18.钙黏着蛋白属同亲型结合的细胞黏着分子,其作用依赖于Ca2+。

选择素属异亲型结合的
细胞黏着分子,其作用同样依赖于Ca2+。

选择素主要参与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识别与黏着,引导白细胞穿过血管内表皮到达炎症部位。

19.白细胞到达炎症部位的机制。

P61
20.糖胺聚糖(GAG)是由重复的二糖单位构成的长链多糖,其二糖单位之一是氨基己糖(氨
基葡萄糖或氨基半乳糖),故名糖胺聚糖,也称为氨基聚糖。

P64
21.蛋白聚糖(PG)见于所有结缔组织和细胞外基质及许多细胞表面。

P66
22.胶原蛋白石细胞外基质中最主要的水不溶性纤维蛋白,也是多细胞动物内含量最丰富的
蛋白质。

P67
23.弹性蛋白是弹性纤维的主要成分,是高度疏水的非糖基蛋白。

P69
24.层粘连蛋白和纤连蛋白。

P70
25.被动运输包括简单扩散,协助扩散。

P77
26.主动运输是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
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

其特点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能量供给,膜转运蛋白参与。

主动运输分为由A TP直接提供能量(A TP驱动泵),间接提供能量(偶联转运蛋白)以
及光能驱动三种基本类型。

P78,
27.根据信号分子的溶解特性可以分为脂溶性信号分子和水溶性信号分子。

脂溶性信号分子
可以直接穿过细胞质膜进入靶细胞内;水溶性信号分子不能过膜,只能在细胞外通过与膜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到细胞内。

P83
28.根据靶细胞上受体存在的部位,可将受体分为细胞内受体和细胞表面受体。

P84
29.G蛋白偶联受体。

P85
30.cAMP信号途径。

P86
31.靶细胞对信号分子脱敏,①受体没收;②受体下行调节;③受体失活;④信号蛋白失活;
⑤产生抑制蛋白。

32.蛋白质的合成与脂肪酸的合成也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P126
33.有一种称为I细胞的疾病,患者由于N-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单基因的缺损,因此不能合
成M6P,溶酶体的酶也就不能被受体识别,因此无法转运到溶酶体中。

P136
34.N-连接与O-连接的寡糖比较。

P137
35.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第一种是多肽链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后转运到具体有膜的细胞
器;第二种是蛋白质合成起始后即由信号肽牵引转移至糙面内质网内,再经高尔基复合体运至溶酶体、细胞膜或分泌到细胞外。

P149
36.蛋白质分选的主要类型:①跨膜运输;②膜泡运输;③选择性转运;④细胞基质中蛋白
质的运转。

P149
37.染色质可分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

P158
38.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提出了染色质结构的“串珠”模型。

P162
39.染色体DNA的三种功能原件①DNA复制起始点;②着丝粒;③染色体两端必有端粒。

P167
40.经染色体显带技术处理所显示的染色体带纹类型,一类是染色体带分布在整个染色体长
度上,如Q、G和R带;另一类是局部性显带,如C、N、F、cd、T带等。

P169
41.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单位是肌原纤维,肌原纤维由粗肌丝和细肌丝装配形成,粗肌丝的主
要成分是肌动蛋白,而细肌丝的主要成分是肌动蛋白、肌原蛋白和肌钙蛋白。

P199
42.肌钙蛋白含三个亚基:①肌钙蛋白C ②肌钙蛋白T ③肌钙蛋白I。

P200
43.肌肉的收缩受Ca2+控制。

P200
44.微管的功能(一)支架作用;(二)细胞内运输;(三)纺锤体组装与解聚;(四)纤毛
与鞭毛的运动;(五)基体和中心粒。

P208
45.纤毛和鞭毛均由基体和鞭杆两部分构成纤毛轴心含有一束“9+2”排列的平行微管;鞭
毛中的微管为9+2结构。

P209
46.根据细胞形态变化,可以将前期I人为地划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
变期5个阶段。

P239
47.G1/S期转化。

P253
48.癌细胞的基本特征:①细胞生生长与分裂失去控制;②具有浸润性和扩散性;③细胞间
相互作用改变;④mRNA的表达谱及蛋白表达谱或蛋白活性改变。

P263
49.细胞凋亡的检测。

P277
50.细胞凋亡的机制。

P27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