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管理信息系统特点的说法,错误的就是( )。
A.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一个“人—机”合成系统B.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一个一体化集成系统C.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D.管理信息系统就是模型驱动的2.管理就是一项有序化的、经常性的过程,其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就就是( )。
A.信息的收集B.加工C.传输与利用信息D.决策3.B/S就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模式,其含义就是:( )。
A.文件/服务器模式B.浏览器/服务器模式C.分时/共享模式D.客户/服务器模式4.从纵向视角瞧,管理信息系统的最高层就是( )。
A.事务处理系统B.战略计划子系统C.管理控制子系统D.执行控制子系统5.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第一个正式文档就是( )。
A.系统说明书B.系统设计说明书C.系统测试方案D.可行性报告6.C/S就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机模式,其含义就是:( )。
A.客户/服务器模式B.文件/服务器模式C.浏览器/服务器模式D.分时/共享模式7.ERP的含义就是( )。
A.物料需求计划B.企业资源计划C.制造资源计划D.制造资源计划第二代8.管理信息系统的交叉结构就是指管理信息系统的( )。
A.管理职能结构B.网络结构C.组织机构D.功能结构9.总体规划就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第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就是明确( )。
A.系统就是什么B.系统的数据流程C.系统的业务流程的细节D.系统的开发工具等10.结构化分析与设计就是信息系统开发时常用的方法,按其生命周期特征,它应属于( )。
A.螺旋模型B.喷泉模型C.混合模型D.瀑布模型11.数据流图的基本符号包括:( )。
A.数据流、处理、加工、数据源与终点B.数据流、加工、文件、数据源与终点C.数据流、数据流名、加工、处理D.数据源、加工、文件、外部项12.从概念上瞧,管理信息系统的四大部件就是( )。
A.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分派与信息管理者B.信息源、信息加工器、信息分派与信息管理者C.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与信息管理者D.信息源、信息加工器、信息用户与信息管理者13.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成果就是( )。
A.DFD图B.系统流程图C.详细调查报告D.系统分析说明书14.系统设计说明书描述了新系统的( )。
A.数据模型B.物理模型C.逻辑模型D.概念模型15.结构化方法的核心思想就是( )。
A.由分解到抽象B.自顶向下,由细到粗,逐步抽象C.自下而上,由抽象到具体D.自顶向下,由粗到细,逐步求精16.系统设计的目的就是( )。
A.设计系统的逻辑模型B.将系统的逻辑模型转换为物理模型C.系统中的程序设计D.程序流程图设计17.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工作不包括( )。
A.分析与确定系统目标B.分析子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功能C.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D.进行系统的可行性研究18.导出模块结构图的基础就是( )。
A.数据流图B.系统结构图C.数据结构图D.控制结构图19.系统分析阶段的目标就是完成( )。
A.程序设计B.物理设计C.代码设计D.系统逻辑设计20.模块划分的原则就是( )。
A.耦合小,内聚小B.耦合大,内聚小C.耦合大,内聚大D.耦合小,内聚大21.系统测试的正确步骤就是( )。
A.系统总体测试、子系统测试、模块测试B.模块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总体测试C.先白盒测试再黑盒测试D.先黑盒测试再白盒测试22.下列工作中,不属于系统分析阶段的就是( )。
A.绘制数据流图B.系统详细调查C.绘制模块结构图D.现行系统分析23.程序设计与详细设计的错误往往就是通过( )发现的。
A.模块测试B.子系统测试C.系统测试D.白盒测试24.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系统的逻辑模型建立物理模型,以便说明( )。
A.系统开发的可行性B.系统就是什么C.系统怎么干D.系统如何实施25.新老系统的转换有同时使用的过度期,这种系统转换方式称为( )。
A.直接切换B.平行切换C.分段切换D.以上都不就是26.使系统适应外界环境变化与管理需求变化而进行修改的维护称为( )。
A.适应性维护B.改正性维护C.完善性维护D.预防性维护27.系统测试的正确步骤就是( )。
A.系统总体测试、子系统测试、模块测试B.模块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总体测试C.先白盒测试再黑盒测试D.先黑盒测试再白盒测试二、填空题1.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在、系统科学与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2.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可分为五类,即概念结构、功能结构、、软硬件结构与。
3.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一个人机系统,同时它又就是一个系统。
4.管理信息系统主要从核心业务、、管理应用层次、行业与业务职能4个角度来分类。
5.管理信息系统的三大核心技术就是网络技术、与。
6.管理活动的高、中、基3个层次对应着3种类型的决策过程,即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与。
7.需求分析就是系统开发关键的一步,可进一步分为总体需求分析与两个阶段。
8.信息的生命周期可分为、收集、传输、、存储、维护、使用与退出等过程。
9.人们将管理活动分为高、中、基3个层次,即、管理控制层、执行控制层。
10.结构化设计的特点就是(1)相对独立、功能单一的模块结构;(2)块内联系大,块间联系小;(3) 。
11.计算机语言经历了从、汇编语言到高级语言的历程。
12.可行性分析包括、经济上的可行性、、开发环境的可行性。
13.数据流程分析的主要工具就是、数据字典与。
14.系统分析的主要步骤包括详细调查、业务流程分析、、编写系统分析说明书。
三、简答题1.请说明管理层次与幅度的含义。
2.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前应做的准备工作有哪些?3.为什么要进行数据流程分析?4.简述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
5.简述需求分析的目的。
6.模块结构设计的任务就是什么?7.简述模块测试与子系统测试的含义。
8.请简述系统切换的方式。
四、应用题1.请根据以下描述画出某设备管理系统的数据流图。
该系统的数据流程描述如下:(1)首先,根据技术科的验收报告,建立设备台帐;(2)然后,根据技术科的设备检修记录,更新设备台帐;(3)最后,对设备台帐分类汇总,打印报表,输出统计报告。
2.请根据以下描述画出系统的数据流图。
该子系统共有三个加工,(1)首先,根据生产计划、库存台账文件编制采购计划,建立采购计划文件;(2)其次,根据订货合同、采购计划文件,建立合同台帐文件;(3)最后,根据合同分类文件打印合同分类表。
3.已知某简化的会计系统的一级数据流图就是正确的(如图1所示),请指出其二级数据流图(如图2所示)的错误,并改正。
8.需求处理图3 某信息系统数据流图9.战略计划层10.采用模块结构图的描述方式11.机器语言12.技术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13.数据流图加工说明14.数据流程分析三、简答题1.请说明管理层次与幅度的含义。
管理幅度又称“管理跨度”或“管理宽度”,就是指一名管理者有效地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人数的多少。
管理层次就是指管理组织划分为多少个等级。
管理者的能力就是有限度的,当下属人数太多时,划分层次就成为必须。
2.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前应做的准备工作有哪些?为确保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更有效,在系统开发前应充分做好准确工作,主要包括:(1)借鉴同类系统的开发经验;(2)确定系统目标、开发策略与投资金额;(3)收集与整理基础数据。
3.为什么要进行数据流程分析?通过对数据流程的分析,一方面人们不但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企业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还能分析出各种管理活动的实质与相互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数据就是信息的载体,就是我们正在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对象,因此必须对系统调查中所收集的数据与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分析整理,为今后建立新系统逻辑模型,以及数据库结构与功能模块设计打下基础。
4.简述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答案:系统设计的任务就是:依据系统分析报告与开发者的知识与经验在各种技术与实施方法中权衡利弊,合理地使用各种资源,将分析阶段所获得的系统逻辑模型,转换成一个具体的计算机实现方案的物理模型。
最终勾画出新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提交一个系统配置方案报告与一份系统设计报告。
5.简述需求分析的目的。
答案:需求分析的目的就就是要搞清楚用户的这些想法与要求,分为总体需求分析与详细需求分析两个阶段。
总体需求分析也称为总体规划,主要目的就是明确未来系统“就是什么”的问题,详细需求分析也称系统分析,主要明确“干什么”的问题。
6.模块结构设计的任务就是什么?模块结构设计的任务就是对各个子系统进行细化,确定划分后的子系统的模块结构,并画出模块结构图。
这一过程中必须考虑这样几个问题:每个子系统如何划分成多个模块;如何确定子系统之间、模块之间数据交换及其调用关系;如何评价并改进模块结构的质量。
7.简述模块测试与子系统测试的含义。
模块测试的目的就是保证每个模块本身能正常运行,在该步发现的问题大都就是程序设计或详细设计中的错误,对于模块测试,一般分成人工走通与上机测试两步进行。
子系统测试就就是把经过测试的模块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子系统来测试,主要就是测试各模块之间的协调与通信,即重点测试子系统内各模块的接口,一般有非渐增与渐增式两种策略。
8.请简述系统切换的方式。
有三种切换方式,即(1)直接切换,指在原有系统停止的某一时刻,新系统立即投入运行;(2)平行切换方式,指新系统与旧系统平行工作一段时间,经过试运行后,再用新系统正式替代原旧系统;(3)分段切换方式:就是上述两种方式的综合,即分期分批逐步转换。
四、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