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妆简史(中国-01原始)

化妆简史(中国-01原始)


陕西龙山文化 神木石峁 (mao)遗址 ) 出土的 玉人石像
成人礼“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 成人礼“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
冠礼:请巫占卜选日, 冠礼:请巫占卜选日,在东房内西墙下将加冠礼所 用物品装在一只箱子里。 用物品装在一只箱子里。 加冠三次,一为燕服之冠,叫缁(zi)布冠 布冠, 加冠三次,一为燕服之冠,叫缁 布冠,平时 闲居时戴;二为朝服之冠,叫皮弁( ),朝会 闲居时戴;二为朝服之冠,叫皮弁(bian),朝会 ), 时用;三为祭祀之冠,叫爵弁,祭祀用。 时用;三为祭祀之冠,叫爵弁,祭祀用。 笄礼: 簪子。笄礼时解开头上的童式发辫, 笄礼:笄,簪子。笄礼时解开头上的童式发辫,梳 洗后贯于头顶,梳髻重点:化妆、发式、(佩饰) 、(佩饰
饰往往先于服而出现。 饰往往先于服而出现。 美国赫洛克《服饰心理学——时装及其 美国赫洛克《服饰心理学——时装及其 —— 动机分析》 在许多原始部落, 动机分析》:“在许多原始部落,妇女习惯 于妆饰,但不穿衣服,只有妓女才穿衣服。 于妆饰,但不穿衣服,只有妓女才穿衣服。”
概述
由于原始社会的遥远, 由于原始社会的遥远,对于当时的 化妆及发式的研究基本是根据出土文物 和岩画、器物上的人物形象进行推测。 和岩画、器物上的人物形象进行推测。
一、化妆:绘身(绘面) 化妆:绘身(绘面)
绘身(绘面),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 绘身(绘面),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 ), 人体装饰手法,它是用矿物、植物、 人体装饰手法,它是用矿物、植物、或其 他颜料,在人体上绘成各种有规律的图案, 他颜料,在人体上绘成各种有规律的图案, 代表着当时原始人类特殊而复杂的精神世 界。
祖鲁妇女
祖 鲁 新 婚 夫 妇
甘肃广河出土马家窑 文化彩陶人头器盖 《陶人头》甘肃出土 陶人头》
化妆目的
1.为了生存 为了生存 (1)狩猎说 ) (2)巫术说 ) (3)保护说 ) (4)其他 ) 2.为了繁衍 为了繁衍 最初的社会,男人的妆饰多于女人。 最初的社会,男人的妆饰多于女人。随着社 会的发展,则反之。 会的发展,则反之。
1.中国古代绘身 1.中国古代绘身
旧石器时代晚期存在, 旧石器时代晚期存在,有实物可考 证的则在新石器时代。 证的则在新石器时代。 绘身(绘面)文物: 绘身(绘面)文物: 绘身与彩陶的发展: 绘身与彩陶的发展:陶器是绘身图案的 另外一种载体或表现寄托形式。 另外一种载体或表现寄托形式。 绘身(绘面)原由:驱虫保护说、 绘身(绘面)原由:驱虫保护说、狩猎 妆饰标志说等等。 说、妆饰标志说等等。
化妆简史
绪论
参考书: 参考书:
一、中国部分
1.《女性化妆史话》刘悦著,百花文艺出版社 , 2005年3月第1版 2.《中国历代妇女妆饰》周汛、高春明著,学 苑出版社、三联书店,1991年10月第2版 3.《中国历代妆饰》李芽著,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年2月第1版
二、西方部分
4.《镜子——美的历史》Dominique Paquet,杨 启岚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5.《头发的历史——各个时代的风尚和幻象》 罗宾·布莱耶尔,欧阳昱译,百花文艺出版 社,2003年5月第1版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人面纹彩陶盆。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人面纹彩陶盆。
双目闭作一线者居多,皆张口, 双目闭作一线者居多,皆张口,口边和耳边对称饰鱼 或鱼尾纹,额头和鼻子以下都涂彩。绘面现象的典型代表。 或鱼尾纹,额头和鼻子以下都涂彩。绘面现象的典型代表。
甘肃广河出土马家窑文化彩陶人头器盖
甘肃秦安大地湾 出土的人头形器 口彩陶瓶
马赛人
头戴狮鬃的马赛人
土 著 部 落 的 狩 猎 男 人
狍头帽
戴 唇 盘 的 非 洲 妇 女
戴唇盘的非洲妇女
非 洲 男 性 的 典 型 妆 饰
非洲男性的狩猎场面
整个妆饰艺术发展史并不是技术熟练程度的 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变化史。 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变化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化妆
绘面的非洲土著小孩
绘面的非洲土著人
二、发式
1.束发、断发(剪发) 束发、断发(剪发) 束发 山海经》 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 《山海经》:“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 善啸,蓬发戴胜。 善啸,蓬发戴胜。” 玉篇》 女魃( ),秃无发,所居之处, ),秃无发 《玉篇》:“女魃(ba),秃无发,所居之处, 无不雨也。 无不雨也。” 2.辫发:少数民族 辫发: 辫发 3.梳髻:实用方便,原始社会已经存在。 梳髻: 梳髻 实用方便,原始社会已经存在。
相关主题